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98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支撑板顶部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第一滑轨内匹配设有第一滑板,第二滑轨内匹配设有第二滑板,第二滑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滑板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内设有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环内设有第二连接绳,支撑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第一连接轴外壁套设有第一定滑轮,支撑板顶部一侧于第一滑轨外侧设有连接板,连接板顶部设有齿条,连接架顶部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有转轴,转轴外壁套设有齿轮,齿轮和齿条相啮合,第一滑轨侧壁设有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方便快捷,可实现操作板和显示屏快速互换位置,便于提高实验效率。

A Virtual Simulation Experimenta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虚拟仿真实验装置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研究的重要载体。随着虚拟实验技术的成熟,人们开始认识到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价值,它除了可以辅助高校的科研工作,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具有如利用率高,易维护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内的许多高校都根据自身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建立了一些虚拟实验装置。现有的虚拟仿真实验装置,操作板和显示屏都不便于移动,当两个实验员需要互换操作时,两个实验员需要对换位置,影响实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设有若干个支脚,所述支撑板顶部设有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所述第一滑轨内匹配设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二滑轨内匹配设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顶部中心设有操作板,所述第二滑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二滑板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内设有第一连接绳,所述第二连接环内设有第二连接绳,所述支撑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外壁套设有第一定滑轮,所述支撑板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外壁套设有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一滑板顶部中心设有显示屏和连接架,所述第一滑板顶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所述第一滑板顶部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绳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一连接绳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穿过所述第二定滑轮,所述第二连接绳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环连接,所述支撑板顶部一侧于所述第一滑轨外侧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顶部设有齿条,所述连接架顶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一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外壁套设有齿轮,所述齿轮和所述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滑轨侧壁设有挡块。优选的,若干个所述支脚间隔设于所述支撑板底部。优选的,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中心轴线和所述转轴中心轴线均与所述齿轮中心轴线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长度相同,所述第一滑轨和所述第二滑轨平行设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轨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滑板和所述第二滑板长度之和。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绳和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绳和所述支撑板平行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通过设置第一滑轨、第二滑轨、第一滑板、第二滑板、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第一连接绳、第二连接绳、第一连接轴、第一定滑轮、第二连接轴、第二定滑轮、连接架、第三连接环、第四连接环、连接板、齿条、电机、转轴、齿轮和挡块,可实现操作板和显示屏快速互换位置,便于提高实验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第一滑板俯视图。图中:1、支撑板;2、支脚;3、第一滑轨;4、第二滑轨;5、第一滑板;6、第二滑板;7、操作板;8、第一连接环;9、第二连接环;10、第一连接绳;11、第二连接绳;12、第一连接轴;13、第一定滑轮;14、第二连接轴;15、第二定滑轮;16、显示屏;17、连接架;18、第三连接环;19、第四连接环;20、连接板;21、齿条;22、电机;23、转轴;24、齿轮;25、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底部设有若干个支脚2,支撑板1顶部设有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第一滑轨3内匹配设有第一滑板5,第二滑轨4内匹配设有第二滑板6,第二滑板6顶部中心设有操作板7,第二滑板6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环8,第二滑板6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环9,第一连接环8内设有第一连接绳10,第二连接环9内设有第二连接绳11,支撑板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12,第一连接轴12外壁套设有第一定滑轮13,支撑板1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14,第二连接轴14外壁套设有第二定滑轮15,第一滑板5顶部中心设有显示屏16和连接架17,第一滑板5顶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18,第一滑板5顶部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环19,第一连接绳10穿过第一定滑轮13,第一连接绳10一端和第四连接环19连接,第二连接绳11穿过第二定滑轮15,第二连接绳11一端和第三连接环18连接,支撑板1顶部一侧于第一滑轨3外侧设有连接板20,连接板20顶部设有齿条21,连接架17顶部设有电机22,电机22的输出轴一端设有转轴23,转轴23外壁套设有齿轮24,齿轮24和齿条21相啮合,第一滑轨3侧壁设有挡块25。若干个支脚2间隔设于支撑板1底部;电机22的输出轴中心轴线和转轴23中心轴线均与齿轮24中心轴线重合;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长度相同,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平行设置;第一滑轨3长度大于第一滑板5和第二滑板6长度之和;第一连接绳10和支撑板1平行设置,第二连接绳11和支撑板1平行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使用时,当两个实验员需要互换操作时,打开电机22电源,电机22的输出轴带动转轴23转动,转轴23带动齿轮24转动,齿轮24在齿条21上运动,进而通过连接架17带动第一滑板5滑动,第一滑板5沿着第一滑轨3滑动,第一滑板5带动第三连接环18运动,第三连接环18带动第二连接绳11运动,第二连接绳11通过第二定滑轮15带动第二连接环9运动,第二连接环9带动第二滑板6运动,第二滑板6沿着第二滑轨4滑动,第二滑板6和第一滑板5滑动方向相反,便于操作板7和显示屏16快速互换位置,间接提高实验效率。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底部设有若干个支脚(2),所述支撑板(1)顶部设有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所述第一滑轨(3)内匹配设有第一滑板(5),所述第二滑轨(4)内匹配设有第二滑板(6),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中心设有操作板(7),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环(8),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环(9),所述第一连接环(8)内设有第一连接绳(10),所述第二连接环(9)内设有第二连接绳(11),所述支撑板(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12),所述第一连接轴(12)外壁套设有第一定滑轮(13),所述支撑板(1)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14),所述第二连接轴(14)外壁套设有第二定滑轮(15),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中心设有显示屏(16)和连接架(17),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18),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环(19),所述第一连接绳(10)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13),所述第一连接绳(10)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环(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11)穿过所述第二定滑轮(15),所述第二连接绳(11)一端和所述第三连接环(18)连接,所述支撑板(1)顶部一侧于所述第一滑轨(3)外侧设有连接板(20),所述连接板(20)顶部设有齿条(21),所述连接架(17)顶部设有电机(22),所述电机(22)的输出轴一端设有转轴(23),所述转轴(23)外壁套设有齿轮(24),所述齿轮(24)和所述齿条(21)相啮合,所述第一滑轨(3)侧壁设有挡块(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虚拟仿真实验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底部设有若干个支脚(2),所述支撑板(1)顶部设有第一滑轨(3)和第二滑轨(4),所述第一滑轨(3)内匹配设有第一滑板(5),所述第二滑轨(4)内匹配设有第二滑板(6),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中心设有操作板(7),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环(8),所述第二滑板(6)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环(9),所述第一连接环(8)内设有第一连接绳(10),所述第二连接环(9)内设有第二连接绳(11),所述支撑板(1)顶部一侧设有第一连接轴(12),所述第一连接轴(12)外壁套设有第一定滑轮(13),所述支撑板(1)顶部另一侧设有第二连接轴(14),所述第二连接轴(14)外壁套设有第二定滑轮(15),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中心设有显示屏(16)和连接架(17),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一侧设有第三连接环(18),所述第一滑板(5)顶部另一侧设有第四连接环(19),所述第一连接绳(10)穿过所述第一定滑轮(13),所述第一连接绳(10)一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环(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绳(11)穿过所述第二定滑轮(15),所述第二连接绳(11)一端和所述第三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方张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联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