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联锁装置的机动车差速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95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的差速器,安装在两半轴(2、3)之间,在所述半轴上通过键连接两驱动车轮,所述差速器包括借助传动装置(5)由机动车发动机驱动的箱体(4),其传动装置使得其箱体绕所述半轴(2、3)的纵向轴线(L-L)转动,在所述半轴的自由端具有键连接的伞齿轮(6、7),它们安装在箱体(4)内,差速器(1)和半轴(2、3)容纳在壳体(8)内,在差速器(1)中,半轴(2、3)伸入箱体(4)穿过的各凸缘(9、10)具有向外的缸形延伸部分(11),至少在其延伸部分的自由端具有多个槽(12i),它们相对于形成在套筒(15)的同轴腔(14)表面上形成的另一些槽(13i)配合作用,其套筒(15)在各半轴(2、3)上同轴滑动并具有一装置(16),在操作时该装置(16)使得其套筒沿两个方向(A、B)滑动,产生所述槽(12i、13i)之间的配合作用或分开作用,分别联锁、箱体(4)和半轴(23)或使得它们分开作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将动力传递到机动车驱动车轮的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差速器结构领域。
技术介绍
公知的机动车差速器由一组彼此连接的齿轮构成,它们中的两个齿轮与半轴连接,在半轴上键连接两驱动车轮,其它的齿轮(通常是两个或四个)也称作伞齿轮键连接到辅助轴颈上,其直径的端部连接到一箱体上,该箱体机械连接到机动车的发动机上,使得其箱体绕纵向轴线或更确切地说绕所述半轴的共同纵向轴线转动。差速器的工作情况是普通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不需要详细作出解释。简言之,在机动车在弯道上行驶时,使得驱动车轮以不同的速度转动,调节作用在各半轴上的驱动扭矩。所公知的是,差速器操作特性带来的缺点是整个驱动扭矩传递到两个驱动车轮上,使得车轮在滑的或结冰表面上不能抓地,从而汽车不向前运动而“打滑”。具有良好抓地性能使得汽车向前运动的其它车轮被传递的扭矩基本为零,这一系列情况带来的结果是在其中一个车轮不动时,汽车就不能运动。为了解决这一公知问题,提出了实现所谓差速器联锁的多种装置美国专利US 5,171,192(Schlosser等)、US 5,947,859(McNamara)和US 5,591,098(Jones等)作为现有技术最接近的对比文献。这些文献共同的特点是,为了实现差速器的联锁,其采用的方法是在差速器壳体内进行改动,这样带来了结构上的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所提供的差速器结构简单且成本低,所述差速器的联锁在其箱体的外侧完成,即通过两套筒相对于半轴同轴滑动并将半轴与箱体连接,通过适合的设计连接它们,将转动传递到依次转动地联锁到所述套筒的所述半轴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题是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速器。附图说明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穿过半轴纵向轴线垂直面的横截面图;图2示出了略微放大比例的横截面图,其套筒实现差速器的联锁并与悬挂支承的拨叉件呈一体,固定在差速器/半轴组件的外壳体内部。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差速器1安装在两半轴2、3之间,两驱动轮(未示出)通过键固定在两半轴上。根据公知技术,其差速器1包括一箱体4,该箱体4借助传动装置5(在特定情况下为蜗杆和蜗轮)由发动机驱动,其传动装置5使得其箱体4绕纵向轴线,更确切地说绕半轴2、3的共同纵向轴线L-L转动。半轴2、3的自由端具有通过键连接其上的两伞齿轮6、7,它们安装在箱体4内并以公知的方式与侧面齿轮21啮合,侧面齿轮21安装在与箱体4呈一体的辅助轴颈上。半轴2、3穿过两凸缘9、10进入箱体4,整个差速器/半轴组件容纳在壳体8中。图1仅示出了差速器1的左侧部分,其右侧部分与其镜像对称,其描述仅限于左侧部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差速器1,所述的各凸缘9、10具有缸形延伸部分11,它向外并在至少一自由端上形成若干槽12i,所述槽与穿过半轴的轴线L-L平行且与另一些槽13i配合作用,槽13i在套筒15的同轴腔14的表面上形成,所述的套筒15是可滑动的且同轴安装在各所述半轴上,所述半轴借助花键联轴节22旋转锁定在其上。为了更清楚表示其连接情况,与通常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图中折线M左侧部分的半轴2被剖开。值得注意的是,在图中上述的花键联轴节22仅包括四个凹口和四个匹配的凸出部分(参见图2的相关横截面),但也可以设计成与在半轴2和伞齿轮6之间直接安置具相同数目凹口和匹配凸出部分(未示出)的“多花键”联轴节24,这样形成简单的延伸部分,其延伸部分使得套筒15安装到半轴2上,使其在两个方向运动,以替代如图示的例子中仅用于将其从半轴2的端部安装,在其半轴上通过键与相关的驱动轮连接。容纳在壳体8中的上述套筒15与在图中由附图标记16表示的装置连接,在操作时该装置使得其套筒在A,B,两个方向沿花键联轴节22滑动,形成所述槽12i、13i之间的配合作用或分离作用,从而引起上述旋转联锁到套筒15上的半轴2旋转,最终导致联锁或释放箱体4。实现上述功能的所述装置16可以是不同的类型并优选设置在壳体8内部。它们例如可以是电磁铁,由外部励磁并与弹性件耦合,其弹性件根据电磁铁的去励磁使得槽12i、13i配合作用使套筒15回到初始位置,通过所述的槽12i、13i彼此的分离作用,由套筒15实现不联锁作用下正常操作差速器(其技术方案的部件没有详细示出)。为了在不拆除套筒15的情况下使得安装套筒15的半轴2从壳体8中抽出(按图1箭头C方向),专利技术者想到借助拨叉件18支承套筒15,该拨叉件具有基本呈半圆的形状(参见图2)并以互补的方式与在所述套筒上形成的环形槽配合且也设置在壳体8中,其拨叉件18借助两径向相对的凸出部件19、20整体连接到壳体8上,其凸出部件19、20穿过其壳体年并在其外侧露出。为了移动拨叉件18并在半轴2被抽出时由其拨叉件支承套筒15,本专利技术者想到所述的两凸出部件19、20由反向连接在一起的部分19s、19t、20s、20t构成,例如借助螺纹连接形成。在该例子中,如图所示,凸出部件19、20的外部分19t、20t优选由塞栓构成,它例如借助密封件23从外部抵压在壳体8上,形成足以防止流体流过的密封作用。显而易见的是,上述环形槽17在轴向的宽度H(参见图1)要使得套筒15能够实现操作时所述的移动A、B。本专利技术者还想到了所述凸出部件的一种设计可能,其彼此重合的纵向轴线不穿过半轴2的中心0,而横向位移。在图2中,该技术方案由点划线表示的拨叉件18’构成,它具有略小于半圆的延伸部分,在绕凸出部件19’、20’共同纵向轴线的两个方向转动,插入到上述环形槽17内,由于转动的作用,能够使得套筒15在两方向A、B横向滑动,不需要采用附加的上述装置16。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的差速器,安装在两半轴(2、3)之间,在所述半轴上通过键连接两驱动车轮,所述差速器包括借助传动装置(5)由机动车发动机驱动的箱体(4),其传动装置使得其箱体绕所述半轴(2、3)的纵向轴线(L-L)转动,在所述半轴的自由端具有键连接的伞齿轮(6、7),它们安装在箱体(4)内,差速器(1)和半轴(2、3)容纳在壳体(8)内,其特征在于半轴(2、3)伸入箱体(4)穿过的各凸缘(9、10)具有向外的缸形延伸部分(11),至少在其延伸部分的自由端具有多个槽(12i),它们相对于形成在套筒(15)的同轴腔(14)表面上形成的另一些槽(13i)配合作用,其套筒(15)在各半轴(2、3)上同轴滑动并具有一装置(16),在操作时该装置(16)使得其套筒沿两个方向(A、B)滑动,引至所述槽(12i、13i)之间的配合作用或分开作用,分别联锁箱体(4)和半轴(2、3)或使得它们分开作用。2.如权利要求1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15)的外表面具有在其中形成的环形槽(17),它以互补方式与拨叉件(18)配合,其拨叉件(18)呈近似半圆形并与壳体(8)呈一体,其尺寸设计成使得套筒(15)能够在两个方向相对滑动,实现所述槽(12i、13i)的配合作用和分开作用。3.如权利要求2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叉件(18)借助两凸出部件(19、20)整体固定到壳体(8)上,所述两凸出部件彼此对准并伸出相对侧,所述凸出部件(19、20)由反向连接在一起的两部分(19s、19t、20s、20t)构成。4.如权利要求3的差速器,其特征在于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的差速器,安装在两半轴(2、3)之间,在所述半轴上通过键连接两驱动车轮,所述差速器包括借助传动装置(5)由机动车发动机驱动的箱体(4),其传动装置使得其箱体绕所述半轴(2、3)的纵向轴线(L-L)转动,在所述半轴的自由端具有键连接的伞齿轮(6、7),它们安装在箱体(4)内,差速器(1)和半轴(2、3)容纳在壳体(8)内,其特征在于:半轴(2、3)伸入箱体(4)穿过的各凸缘(9、10)具有向外的缸形延伸部分(11),至少在其延伸部分的自由端具有多个槽(12i),它们相对于形成在套筒(15)的同轴腔(14)表面上形成的另一些槽(13i)配合作用,其套筒(15)在各半轴(2、3)上同轴滑动并具有一装置(16),在操作时该装置(16)使得其套筒沿两个方向(A、B)滑动,引至所述槽(12i、13i)之间的配合作用或分开作用,分别联锁箱体(4)和半轴(2、3)或使得它们分开作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亚伯拉罕萨缪尔
申请(专利权)人:亚伯拉罕萨缪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L[以色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