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双联光纤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69546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8: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双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从而将光缆外护套与光模块之间接连接,有效降低了工程应用中低压端光缆局部放电现象。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and Double Fiber Optic Connec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双联光纤连接器
本技术属于光纤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双联光纤连接器。
技术介绍
我国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起步较晚,发展迅速。直流输电相对交流输电而言,具有传输距离远、输电损耗低、稳定性高、可控性好等优点。我国是特高压输电技术的领跑者,随着特高压电网发展以及西部水利水电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建设还将进一步加快。根据我国电力发展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华东、华北、华中等多个地区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8亿千瓦。换流阀是实现电能交直流转换的核心装备,是直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晶闸管周期性导通、关断,一次将三相交流电压连接到直流端,得到期望的直流电压和实现对输送功率的控制。触发晶闸管最理想的方式是采用光控,换流阀控制系统通过光纤控制换流阀的工作。光纤是玻璃光导纤维,用光纤传递信号有较高的工艺技术要求,特别是两端的发送器和接收器,需要准确的聚焦和定位。光纤发送器和接收器有标准的接口,一个换流阀含有近500个晶闸管,需要近1000根光缆进行控制,在一个机柜里安装的收发器越密集集成度越高,因此对光纤连接器的小型化提出了要求。在高压电场中应用的光纤,其护套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温性、阻燃性、绝缘性,并且摩擦系数低,介电频谱和温谱稳定。由于其固有的绝缘特性,由强电场造成的自由电荷很容易在其表面积累,形成静电。当光缆外护套表面薄弱缺陷区域的自由电荷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形成局部高场强,导致向周围物质发生局部放电。因此需要将光缆护套表面的电荷通过光发送和接受器接地将其导出。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及双联光纤连接器,其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光纤连接器的结构,从而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发光模块连接时,能够将光缆表面的自由电荷导入到接地线,由此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VBE低压端局部放电的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金属触点和金属本体通过金属连接件导通。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金属触点和金属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其共同组成金属接触件,所述金属接触件与所述金属本体连接以导通。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金属接触件为弹性材料。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金属接触件材料为铜、镀、或镍。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还包括插芯、尾柄以及弹簧;其中:所述插芯与所述尾柄前端插接,所述弹簧和所述金属接触件由内至外依次套接于所述尾柄圆柱,所述尾柄末端与所述金属本体插接以组成插芯组件。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插芯组件为一体式插芯。优选地,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还包括尾套,所述尾套套接于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处。按照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联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双联夹、以及一对同向设置的本技术提供的光纤连接器,所述双联夹与所述光纤连接器套接。优选地,所述的双联光纤连接器,其还包括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设置在所述双联夹和所述光纤连接器之间;插入时:所述推拉把手前端与所述光纤连接器卡接固定以使得所述光纤连接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拔出时:所述推拉把手前端受力并解除卡接以使得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分离。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光纤连接器,通过在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从而将光缆外护套与光模块之间接连接,有效降低了工程应用中低压端光缆局部放电现象;通过将金属触点和金属本体之间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所述金属触点和金属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其共同组成金属接触件,以用于增加灵活性,便于安装和操作;通过将所述金属接触件材料优选为弹性材料,以确保所述光纤连接器在与光模块端口频繁插拔中,由于其材料自身的弹性形变而不易损坏,从而保障了光缆护套表面的电荷能够通过光纤连接器和光模块接地导出。(2)本技术提供的光纤连接器,通过将现有的插芯结构改进为一体式插芯,从而使得当所述光纤连接器插入光模块端口时,插芯受力而回缩的力将通过一体式插芯传递至末端光缆使得所述光缆轻微弯曲,从而保障了光纤传输信号的质量;(3)本技术提供的双联光纤连接器,通过双联夹拓展成双联光纤连接器,从而更好地实现密集布放;通过使用推拉把手进行连接器的连接,可以很迅速地完成拆装,提高光纤连接器安装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各部件外形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金属接触件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一体式插芯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前框套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后框套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光纤连接器装配剖面结构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前框套;11-前框套长方形开口;12-前框套长方形开口的底部;13-前框套长方形开口的顶部;14-门闩装置;15-U型沟槽;2-一体式插芯;21-插芯;22-尾柄;221-尾柄前端台阶小孔;222-尾柄圆柱;23-弹簧;24-金属接触件;241-金属触点;242-金属连接件;25-金属本体;251-金属本体前端小孔;252-金属本体前端面;3-后框套;31-后框套方型台阶孔;32-后框套圆孔;33-后框套端面;34-后框套长方形台阶;35-后框套限位台阶;4-双联夹;41-双联夹长方形孔;42-双联夹后端;43-双联夹限位;5-推拉把手;51-弧形薄片;52-限位台阶;53-U型沟槽;6-尾套;7-光缆;71-光纤;72-涂覆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器,如图1所示,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以将光缆护套表面的电荷通过光模块接地导出:所述金属触点和金属本体通过金属连接件导通,其中:所述金属触点、金属连接件以及金属本体为一体式金属结构或独立金属结构,以实现导通;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金属触点和金属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其共同组成金属接触件,以用于增加灵活性,便于安装和操作;所述金属接触件与所述金属本体通过焊接方式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连接器外壳设置有金属触点,所述金属触点与光纤连接器向光缆一侧延伸的金属本体导通,所述金属本体与光缆护套压接,当所述光纤连接器与光模块端口插接时,所述金属本体通过所述金属触点与所述光模块端口金属外壳接触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触点和金属本体通过金属连接件连接导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触点和金属连接件为一体式结构,其共同组成金属接触件,所述金属接触件与所述金属本体连接以导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触件为弹性材料。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接触件材料为铜、镀、或镍。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纤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插芯、尾柄以及弹簧;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希麟李小兵禹雷陈晓瑞梁耀徐磊
申请(专利权)人: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