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装置及扶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6072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装置及扶管装置,属于机械自动化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移动装置包含平台部、地轨部以及承载部,可用于承载扶管机械手等需移动作用的工作装置,通过油缸驱动地轨部在平台部上移动以及丝杆驱动承载部在地轨部上移动,以实现扶管机械手等工作装置的双向移动;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这种移动装置运用于扶管机械手时,能够代替钻台面人工扶管作业,具有显著降低扶管作业劳动强度、提高扶管作业效率以及安全性的优势。

A Mobile Device and Pipe Support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动装置及扶管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装置及扶管装置,属于机械自动化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石油钻井钻台面扶管作业主要是通过人工扶管,自动化程度较低,需要多名操作人员辅助进行上钻杆、钻杆进洞、排立柱、下立柱等工作,浪费人力,工作效率较低;并且,石油钻井过程会有落石,人工辅助作业时,会有被砸伤的风险;另外,石油钻井使用的钻杆比较长,摆动幅度较大,若钻杆倾倒,也会对人造成伤害,安全隐患较大。因此,为提高扶管工作效率,降低扶管作业风险,急需找到一种可实现自动化的扶管装置。现有技术中,也存在某些利用自动化扶管机械手进行扶管作业的情况,但是,这些扶管机械手大都在钻台面上采用固定式安装,缺陷明显,例如,机械手整体不能移动,限制了扶管可操作范围,效率较低;当机械手安装位置不当时,容易引起人员碰撞导致危险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当机械手设备因维修停止使用时,在空间上影响施工人员手动操作。还有一些机械手虽然可以移动,但是,它们只能在钻井台面沿其中某一特定方向单一移动,这类机械手在进行扶管作业时同样会因为移动形式单一,无法根据空间需要而灵活移动,实现安全过道避让,从而导致扶管效率较低;另外,由于钻井台面环境恶劣、有钻井喷出的泥浆油污,泥浆无法及时清理导出,会堆积在扶管机械手移动平台下方造成泥沙淤积,因此,这些机械手常无法正常移动,要施工人员不定时清理,大大增加了作业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高扶管机械手等需移动作用的工作装置的灵活性。[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平台部、地轨部以及承载部的移动装置,此装置可用于承载扶管机械手等需移动作用的工作装置,通过油缸驱动地轨部在平台部上移动以及丝杆驱动承载部在地轨部上移动,以实现扶管机械手等工作装置的双向移动;将此移动装置运用于扶管机械手时,能够代替钻台面人工扶管作业,具有显著降低扶管作业劳动强度、提高扶管作业效率以及安全性的优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移动装置包含平台部、位于平台部上方的地轨部以及位于地轨部上方的承载部;所述地轨部包含地轨骨架、假导轨以及丝杆;所述地轨骨架是由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上方的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左梁、右梁构成的方形骨架;所述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相对称的第一滚轮;所述假导轨设置于左梁和右梁的内侧;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且所述丝杆上还设置有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所述丝杆通过轴承支座固定于底板;所述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设置于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之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部包含平台骨架;所述平台骨架是由前侧梁、后侧梁、左侧梁以及右侧梁构成的方形骨架;所述前侧梁和后侧梁的上方设置有相对称的油缸;所述前侧梁和后侧梁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的第一滚轮相接触;所述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铰轴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相连接。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包含第一连接板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一连接板通过承载部支座固定于丝杆上方;所述第二滚轮与假导轨相接触。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轴承支座的数量为两个且所述两个轴承支座分别紧贴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承载部支座位于两个轴承支座之间且紧贴两个轴承支座中的一个。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地轨部还包含前盔甲防护罩和后盔甲防护罩;所述前盔甲防护罩的两端分别与前安装板和第一连接板靠近前安装板的一侧相连;所述后盔甲防护罩的两端分别与后安装板和第一连接板靠近后安装板的另一侧相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盔甲防护罩和后盔甲防护罩的上方设置有挡板;所述左梁和右梁外侧设置有防护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盔甲防护罩和后盔甲防护罩为皮囊盔甲防护罩。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内侧安装有垫块和/或缓冲块。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安全块和第一刮泥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块中,位于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同一侧的安全块需对称设置。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轮是通过滚轮轴承连接于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上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安全块设置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正中间。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假导轨上设置有漏泥孔。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丝杆为梯形丝杠。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骨架外侧设置有由右盖板、左盖板、前盖板和后盖板构成的外防护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平台骨架外侧设置有固定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滚轮通过滚轮轴承连接于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位于第二连接板或第三连接板的第二滚轮通过一“T”型连接体相连。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T”型连接体是用于润滑滚轮轴承的。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T”型连接体不与滚轮相连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滚轮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刮泥板。本技术还提供了含有上述移动装置的扶管装置。[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移动装置可用于承载扶管机械手等需移动作用的工作装置,通过油缸驱动地轨部在平台部上移动以及丝杆驱动承载部在地轨部上移动,以实现扶管机械手等工作装置的双向移动,增加扶管机械手等工作装置的工作空间;(2)非作业工况时,可将本技术移动装置的地轨部停放在平台部上工作位与待机位之间任何位置、承载部停放在平台部上工作位与待机位之间任何位置,以留出不影响人工作业的安全过道,也不妨碍移动装置操作人员的操作视线,大幅度解决了钻井台面等工作场地的空间紧凑问题;(3)考虑到钻台面等工作场所的环境恶劣,尤其是钻台面,常有钻井喷出的泥浆油污,本技术的移动装置采用丝杠传动系统通过两侧滚轮在假导轨上前后移动且在滚轮两侧设置有刮泥板,可将平台部下方渗入的泥浆刮到假导轨两侧的漏泥孔,使泥浆流出平台部;并且,本技术的移动装置整体为密封状态,可有效防止钻井喷出的泥浆渗入移动装置内部,防止淤泥堆积导致扶管机械手无法正常移动,减轻施工人员作业负担;(4)本技术的移动装置采用紧凑型皮囊盔甲防护罩,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钻井上方喷出的泥浆落入移动装置内部,适应紧凑的运动安装空间;(5)因钻台面等工作场所的环境恶劣、人员流动性大,本技术的移动装置在皮囊盔甲防护罩上方增加挡板,使移动装置可承重,以防止现场施工人员对皮囊盔甲防护罩踩踏破坏或者重物跌落造成破坏;(6)本技术的移动装置采用梯形丝杆进行传动,梯形丝杠具有一定的自锁性,承载力大,传动精度比齿轮传动要高;(7)本技术的移动装置通过在前安装板与后安装板上设置安全块,在移动装置前后移动时,起到限位作用,防止移动装置移动时超出既定行程范围;(8)将本技术的移动装置运用于扶管机械手时,能够代替钻台面人工扶管作业,具有显著降低扶管作业劳动强度、提高扶管作业效率以及安全性的优势,在扶管以及钻井方面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移动装置承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含平台部、位于平台部上方的地轨部以及位于地轨部上方的承载部;所述地轨部包含地轨骨架、假导轨以及丝杆;所述地轨骨架是由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上方的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左梁、右梁构成的方形骨架;所述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相对称的第一滚轮;所述假导轨设置于左梁和右梁的内侧;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且所述丝杆上还设置有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所述丝杆通过轴承支座固定于底板;所述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设置于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包含平台部、位于平台部上方的地轨部以及位于地轨部上方的承载部;所述地轨部包含地轨骨架、假导轨以及丝杆;所述地轨骨架是由底板以及连接于底板上方的前安装板、后安装板、左梁、右梁构成的方形骨架;所述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相对称的第一滚轮;所述假导轨设置于左梁和右梁的内侧;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且所述丝杆上还设置有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所述丝杆通过轴承支座固定于底板;所述轴承支座和承载部支座设置于伺服液压马达和编码器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部包含平台骨架;所述平台骨架是由前侧梁、后侧梁、左侧梁以及右侧梁构成的方形骨架;所述前侧梁和后侧梁的上方设置有相对称的油缸;所述前侧梁和后侧梁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上的第一滚轮相接触;所述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铰轴分别与前安装板和后安装板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包含第一连接板以及连接于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滚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文王智永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盛宝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