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环宇专利>正文

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144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井筒,所述井筒内腔的上方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水油分离器,所述水油分离器的底部连通有回注水管,所述回注水管的底部连通有封隔器,所述井筒右侧的下方连通有产油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井筒、动力装置、水油分离器、回注水管、封隔器、产油管、进油机构、破乳填料、排料机构和过水管的设置,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该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

Vibration control device for drag reduction and friction reduction of fluid in oil well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 a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流体减阻
,具体为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从流动减阻方面来说,对于自然界中的流动状态,人们一般将其分为层流流动和和湍流流动;对于雷诺数较小的层流流动来说,它的流动控制策略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且现存的绝大多数问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已经很成熟,可靠度也很高,当雷诺数足够大时,流动变成湍流,流动状态变得很复杂,湍流中各物理参数,如速度、压力、温度等随时间与空间发生变化,而对于较大雷诺的紊流流动,是实际中较常见的一种流体形态,对它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湍流研究最多的就是湍流流动减阻的研究。在进行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时需要用到专门的装置来解决,但是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为此提出一种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油井井内控制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井筒,所述井筒内腔的上方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的下方设置有水油分离器,所述水油分离器的底部连通有回注水管,所述回注水管的底部连通有封隔器,所述井筒右侧的下方连通有产油管,所述产油管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油机构,所述进油机构的右侧设置有破乳填料,所述产油管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排料机构,所述井筒的右侧且位于产油管的下方连通有过水管。优选的,所述产油管的内腔且位于破乳填料的右侧设置有分离区,所述分离区处的流体方向为从左至右。优选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增压泵,所述增压泵与井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增压泵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电动马达和注水泵,所述电动马达和注水泵均与井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进油机构包括原油进口,所述原油进口贯穿产油管并延伸至产油管的外部,所述原油进口的下方设置有消能室,所述原油进口的后侧设置有缓冲区,所述缓冲区的下方设置有整流板。优选的,所述排料机构包括油室,所述油室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道,所述出油管道的底端贯穿产油管并延伸至产油管的外部,所述产油管的底部且位于出油管道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井筒、动力装置、水油分离器、回注水管、封隔器、产油管、进油机构、破乳填料、排料机构和过水管的设置,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该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2、本技术通过分离区的设置,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运用过滤、沉淀、浮升等方法汇集一体将油和水进行分离,通过增压泵、电动马达和注水泵的设置,用于进行增压和注水操作,通过原油进口、消能室、缓冲区和整流板的设置,可以对产油管内侧的原油进行处理,通过油室、出油管道和出水管道的设置,用于排油和排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产油管的结构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封隔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井筒、2动力装置、21增压泵、22电动马达、23注水泵、3水油分离器、4回注水管、5封隔器、6产油管、7进油机构、71原油进口、72消能室、73缓冲区、74整流板、8破乳填料、9排料机构、91油室、92出油管道、93出水管道、10过水管、11分离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井筒1,井筒1内腔的上方设置有动力装置2,动力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水油分离器3,水油分离器3的底部连通有回注水管4,回注水管4的底部连通有封隔器5,井筒1右侧的下方连通有产油管6,产油管6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油机构7,进油机构7的右侧设置有破乳填料8,产油管6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排料机构9,井筒1的右侧且位于产油管6的下方连通有过水管10,产油管6的内腔且位于破乳填料8的右侧设置有分离区11,分离区11处的流体方向为从左至右,动力装置2包括增压泵21,增压泵21与井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增压泵21的下方分别设置有电动马达22和注水泵23,电动马达22和注水泵23均与井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进油机构7包括原油进口71,原油进口71贯穿产油管6并延伸至产油管6的外部,原油进口71的下方设置有消能室72,原油进口71的后侧设置有缓冲区73,缓冲区73的下方设置有整流板74,排料机构9包括油室91,油室91的底部连通有出油管道92,出油管道92的底端贯穿产油管6并延伸至产油管6的外部,产油管6的底部且位于出油管道92的右侧连通有出水管道93,通过分离区11的设置,其主要原理是采用油水的比重不同,运用过滤、沉淀、浮升等方法汇集一体将油和水进行分离,通过增压泵21、电动马达22和注水泵23的设置,用于进行增压和注水操作,通过原油进口71、消能室72、缓冲区73和整流板74的设置,可以对产油管6内侧的原油进行处理,通过油室91、出油管道92和出水管道93的设置,用于排油和排水,通过井筒1、动力装置2、水油分离器3、回注水管4、封隔器5、产油管6、进油机构7、破乳填料8、排料机构9和过水管10的设置,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该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时,通过井筒1、动力装置2、水油分离器3、回注水管4、封隔器5、产油管6、进油机构7、破乳填料8、排料机构9和过水管10的设置,使得该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具备对减阻降摩控制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综上所述:该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通过井筒1、动力装置2、水油分离器3、回注水管4、封隔器5、产油管6、进油机构7、破乳填料8、排料机构9和过水管1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传统的控制装置其减阻降摩效果不佳,导致输送原油过程中摩擦阻力较大,不能很好地做到节约能源,给原油的流动阻力带来加重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内腔的上方设置有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水油分离器(3),所述水油分离器(3)的底部连通有回注水管(4),所述回注水管(4)的底部连通有封隔器(5),所述井筒(1)右侧的下方连通有产油管(6),所述产油管(6)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油机构(7),所述进油机构(7)的右侧设置有破乳填料(8),所述产油管(6)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排料机构(9),所述井筒(1)的右侧且位于产油管(6)的下方连通有过水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包括井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1)内腔的上方设置有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2)的下方设置有水油分离器(3),所述水油分离器(3)的底部连通有回注水管(4),所述回注水管(4)的底部连通有封隔器(5),所述井筒(1)右侧的下方连通有产油管(6),所述产油管(6)内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油机构(7),所述进油机构(7)的右侧设置有破乳填料(8),所述产油管(6)内腔的右侧设置有排料机构(9),所述井筒(1)的右侧且位于产油管(6)的下方连通有过水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产油管(6)的内腔且位于破乳填料(8)的右侧设置有分离区(11),所述分离区(11)处的流体方向为从左至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作用下的油井井内流体减阻降摩振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增压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环宇万单静张恩力薛延军王晓宁赵则
申请(专利权)人:吴环宇万单静张恩力薛延军王晓宁赵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