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振专利>正文

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498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一钢制的框架,所述框架倾斜设置,所述框架的右侧焊接有一储存淤泥用的斗体,所述斗体的前、后端面处均与所述框架之间焊接有多块肋板,相邻两块所述肋板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在所述斗体的外表面处、位于该导流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为3cm~6cm,在所述框架的左侧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一刮条,所述刮条具有一个导料斜面,在所述刮条的左侧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V字形的槽口,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斗体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块板件,在每块板件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清淤船液压臂用的连接管;本产品可以配合清淤船只使用,减少水下移动阻力,并且易于排空水份。

A Sediment Cleaning Device for Urban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技术介绍
清淤船是用于河道清淤的常用设备,主要依靠清淤船上的液压臂,带动铲斗实现河道清淤,但是我们在实际操作时发现,铲斗在水下的移动阻力较大,其根本原因在于铲斗内的水无法被及时的排出,因此增加了清淤时的能耗,并且在将淤泥从河底挖起后,无法及时的排空水,导致清淤船上很快就满载了。基于上述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可以配合清淤船只使用,减少水下移动阻力,并且易于排空水分的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配合清淤船只使用,减少水下移动阻力,并且易于排空水分的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一钢制的框架,所述框架倾斜设置,所述框架的右侧焊接有一储存淤泥用的斗体,所述斗体的前、后端面处均与所述框架之间焊接有多块肋板,相邻两块所述肋板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在所述斗体的外表面处、位于该导流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为3cm~6cm,在所述框架的左侧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一刮条,所述刮条具有一个导料斜面,在所述刮条的左侧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V字形的槽口,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斗体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块板件,在每块板件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清淤船液压臂用的连接管。优选地,所述框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优选地,所述导料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20°。优选地,在所述斗体右端面的靠近上部位置处开设有一个以上的溢流槽口。优选地,所述斗体的右侧焊接有一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的板面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孔,通过所述孔固定有一绳索,所述绳索穿过该孔后打结固定,绳索上设置有一滑套,所述滑套可沿着绳索移动,所述滑套与所述绳索之间配合有螺丝,在所述滑套的外壁处焊接有一个以上的空心的浮球;上述结构主要是起到挖入深度标识的作用,当斗体下挖,而浮球始终位于水面上时,则提示需要挖入的深度不足,需要继续挖入,直至浮球局部沉入水中,则表示挖入的深度足够,该位置无需继续清淤。优选地,所述浮球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浮球为一密封结构。优选地,所述框架和所述斗体均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所述框架的壁厚为1cm~2cm,所述斗体的壁厚为0.8cm~1.6cm。优选地,所述斗体的长度为140~200cm。本产品的操作方式如下:当本产品进入水下时,利用溢流孔可以将水从斗体的两侧处排出,减少斗体在水下移动时的阻力,在挖掘淤泥后,将斗体从水下上提至水面,此时溢流孔可以实现排水,将斗体内的水排空,由于开设溢流孔难免造成斗体的斗体的强度变差,因此设置了肋板,通过肋板可以增加溢流孔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避免长时间作业后发生的形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易于在水下移动时,减少移动阻力,减少清淤时的能耗,同时在移出水面后可以排空水,减少清淤船的不必要负载,本产品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3为刮条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另一端”、“外侧”、“上”、“内侧”、“水平”、“同轴”、“中央”、“端部”、“长度”、“外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套接”、“连接”、“贯穿”、“插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包括一钢制的框架1,所述框架1倾斜设置,所述框架1的右侧焊接有一储存淤泥用的斗体2,所述斗体2的前、后端面处均与所述框架1之间焊接有多块肋板3,相邻两块所述肋板3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301,在所述斗体1的外表面处、位于该导流通道301内设置有多个溢流孔311,所述溢流孔311的孔径为4cm,在所述框架1的左侧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一刮条4,所述刮条4具有一个导料斜面411,在所述刮条4的左侧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V字形的槽口412,在所述框架1与所述斗体2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块板件5,在每块板件5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清淤船液压臂用的连接管6。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框架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导料斜面41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9°。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在所述斗体2右端面的靠近上部位置处开设有2个溢流槽口222。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斗体2的右侧焊接有一延长板232,所述延长板232的板面上纵向贯穿设置有一孔242,通过所述孔242固定有一绳索252,所述绳索252穿过该孔242后打结固定,绳索252上设置有一滑套262,所述滑套262可沿着绳索252移动,所述滑套262与所述绳索252之间配合有螺丝272,在所述滑套262的外壁处焊接有2个空心的浮球282;上述结构主要是起到挖入深度标识的作用,当斗体下挖,而浮球始终位于水面上时,则提示需要挖入的深度不足,需要继续挖入,直至浮球局部沉入水中,则表示挖入的深度足够,该位置无需继续清淤。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浮球282为不锈钢材质,所述浮球282为一密封结构。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框架1和所述斗体2均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所述框架的壁厚为2cm,所述斗体的壁厚为1.4cm。本技术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斗体2的长度为180cm。本产品的操作方式如下:当本产品进入水下时,利用溢流孔可以将水从斗体的两侧处排出,减少斗体在水下移动时的阻力,在挖掘淤泥后,将斗体从水下上提至水面,此时溢流孔可以实现排水,将斗体内的水排空,由于开设溢流孔难免造成斗体的斗体的强度变差,因此设置了肋板,通过肋板可以增加溢流孔位置处的结构强度,避免长时间作业后发生的形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产品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制的框架,所述框架倾斜设置,所述框架的右侧焊接有一储存淤泥用的斗体,所述斗体的前、后端面处均与所述框架之间焊接有多块肋板,相邻两块所述肋板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在所述斗体的外表面处、位于该导流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为3cm~6cm,在所述框架的左侧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一刮条,所述刮条具有一个导料斜面,在所述刮条的左侧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V字形的槽口,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斗体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块板件,在每块板件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清淤船液压臂用的连接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钢制的框架,所述框架倾斜设置,所述框架的右侧焊接有一储存淤泥用的斗体,所述斗体的前、后端面处均与所述框架之间焊接有多块肋板,相邻两块所述肋板之间形成一个导流通道,在所述斗体的外表面处、位于该导流通道内设置有多个溢流孔,所述溢流孔的孔径为3cm~6cm,在所述框架的左侧底部位置处焊接有一刮条,所述刮条具有一个导料斜面,在所述刮条的左侧位置处等距设置有多个V字形的槽口,在所述框架与所述斗体的顶部之间焊接有两块板件,在每块板件上均设置有两个连接清淤船液压臂用的连接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60~7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水利工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斜面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镇水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
申请(专利权)人:李振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