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647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控制电路板、无线传输单元和若干个发光单元,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储能单元和无线传输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标志牌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和超高亮led技术,用于为传统反光诱导标增加外置发光装置,变被动反光为主动发光,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均能保持足够的发光强度,导向清晰醒目、可视距离远,提高传统诱导标的夜间辨识能力。

A New Surface-mounted Solar Synchronized Inducer Brighte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
本技术涉及交通信号标
,具体的说是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
技术介绍
视线诱导装置作为重要的交通安全设施,能为夜间行驶的车辆提供道路线性轮廓指示,诱导交通流的交汇运行,指示或警告前方行驶方向的改变,对提高行驶的安全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公路普遍安装了以普通反光膜型材料为主的视线诱导设施,基本能满足车辆快速、安全、经济等方面的要求。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品种单一,设施技术不先进等一些问题。据调查资料分析,交通事故在弯道处比较突出,且事故多发生在夜间、阴雨和大雾天气,普通反光膜型视线诱导设施无法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驾驶员通过标志、标线、护栏、轮廓标、视线诱导标等参照物,明确自己所处的相对位置,对视野范围的更远方的行进有了心理准备。但驾驶员在夜间、阴雨或大雾天气行驶时,普通反光膜型诱导标的视觉诱导技能显著下降,在车灯的照射下,入射角度和反光膜的反射角度偏差较大,只有少量反射光反射回来,驾驶员只能看清局部范围的线型,不能起到应有的视线诱导作用,很难保障行驶安全。特别是在雨雾夜环境下,驾驶员因看不清道路延伸方向和轮廓,致使车辆迷失方向,从而引发交通事故,因此常规反光型诱导设施已不能满足高标准行车安全。主动发光诱导标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如果重新建设,会造成大量已经架设的反光诱导标的巨大浪费,表贴式太阳能诱导标则可避免这种浪费,通过外加发光装置和太阳能板,将传统反光诱导标快速、便捷的升级为主动发光诱导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和现实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通过外加发光装置和太阳能板,将传统反光诱导标快速、便捷的升级为主动发光诱导标。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用于增亮反光式诱导标的标志线,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若干个发光单元和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管理、对储能单元进行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所述反光式诱导标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标志线上。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单晶硅太阳能板。所述储能单元为相变锂电池。还包括用于与其他诱导标进行无线通信、发送/接收同步脉冲信号并向所述控制电路板传递工作模式参数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包括灯壳及固定在所述灯壳内部的LED灯和驱动电路板,所述LED灯发出的光透出所述灯壳外部,所述驱动电路板连接LED灯和控制电路板。所述灯壳相对LED灯的另一侧粘结固定在所述反光式诱导标上,所述灯壳外形与所述反光式诱导标标盘的标志线一致。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太阳能光电技术和超高亮led技术,在任何天气情况下均能保持足够的发光强度,导向清晰醒目、可视距离远,并以群组同步闪烁显示,增强线性诱导警示效果,从而有效的促使驾驶人员提高警惕,确保行车安全畅通,提升公路安全管理水平。2、本技术采用表贴式安装方式,充分利用已有的普通反光膜诱导设施,通过升级改造实现诱导标的自发光,安装方便,无需维护,安全可靠,能减少行车事故隐患,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在各级公路上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3、本技术无需重复投资即可将普通膜反射诱导标升级成太阳能自发光同步闪烁型诱导标,最大限度保护已有投资,节约成本。4、本技术采用一体式主机结构,将储能单元、控制单元、太阳能电池板集成为一体,提升了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同时施工简单,且能够很好的防盗。5、本技术的诱导标内部采用耐低温锂电池作为储能器件,通过航天相变材料和阻燃隔热材料合理配置,实现动态控温,双向调节温度的效果,产品可在-40℃至70℃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使用,适用范围广。6、本技术群组间诱导标能自动同步闪烁,具有免维护、可靠耐用的特点。7、本技术采用单晶硅太阳能板,使用寿命更长、光的散射更小,太阳光利用效率更高,同时采用MPPT高效充电技术,相比普通充电技术,发电效率提升30%左右。8、本技术具有主动发光/逆反射双重轮廓强化能力。主动发光采用5000mcd以上的高亮LED,光强是普通产品的5倍;同时发光体表面覆盖3M工程级反光膜,具有超强的反光能力,超长的使用寿命;高强的主动光和超强的反射光可以在夜间穿破雨雾,安全有效地指引道路方向。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的控制电路板的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片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本技术的Mppt功率跟踪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本技术的照度采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7为本技术的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8为本技术的无线传输单元的电路原理图;图9为本技术的发光单元的驱动电路板的电路原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发光单元的主视结构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发光单元的剖视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用于增亮反光式诱导标的标志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若干个发光单元和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管理、对储能单元进行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所述反光式诱导标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标志线上。还可以包括用于与其他诱导标进行无线通信、发送/接收同步脉冲信号并向所述控制电路板传递工作模式参数的无线传输单元,所述无线传输单元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板1可以通过支架固定在反光式诱导标的顶部,倾斜一定角度,便于采集太阳能。控制单元、储能单元、无线传输单元这几部分电路全部集成在灯壳4中。太阳能电池板1与灯壳4为一体化结构,储能单元通过太阳能电池板1获得电能。发光单元2是高亮度的发光led灯芯,若干个发光单元2组成了发光导向标志轮廓,发光单元2包括灯壳3,灯壳3是由透明pvc材料定制的防水防尘外壳。每个发光单元2上,都对应一个透镜,使得发出的光线产生聚光效应,增加光线的穿透力。发光单元2还连接控制电路板,在控制电路板的控制下实现切换亮灯/关灯状态,以及灯光闪烁的频率。灯壳3固定在诱导标的标志盘上,所述固定可以采用正品3M强力胶粘贴,多重胶黏涂层,防水防潮防暴晒,具有卓越的耐候性和耐久性。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采用单晶硅太阳能板。所述储能单元为相变锂电池。如图3所示,所述控制电路板包括:Mppt功率跟踪控制电路、照度采集电路、时钟/看门狗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led板供电电路、锂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板全部集成在图2所示的灯壳4中。如图4所示,单片机控制电路负责整体的协调控制。如图5所示,Mppt功率跟踪控制电路连接在太阳能板上,实时追踪最大功率点,通过参数调整,最大效率提高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如图6所示,照度采集电路负责监控环境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用于增亮反光式诱导标的标志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若干个发光单元和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管理、对储能单元进行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所述反光式诱导标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标志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用于增亮反光式诱导标的标志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储能单元、若干个发光单元和用于对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进行充电管理、对储能单元进行保护和放电控制的控制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固定在所述反光式诱导标的顶部,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连接储能单元,所述发光单元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诱导标的标志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采用单晶硅太阳能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单元为相变锂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表贴式太阳能同步诱导标的增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诱导标进行无线通信、发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学明郑绍振田威石国峰魏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辽宁中天智控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