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种杰专利>正文

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643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包括胸腔引流瓶体以及用于放置该胸腔引流瓶体的放置框体,胸腔引流瓶体由引流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组成,所述水封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通口和加液口,所述调压腔的上端面设有负压连接口和出液口;所述加液口上可拆卸地配合活动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所述出液口固定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单向出气阀和单向进液阀,可以解决胸腔引流瓶在使用时因为患者的连续、激烈的咳嗽而引发的水封液向外飞溅的问题,使水封液无法飞溅出引流瓶,同时保持负压引流的正常使用状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缺点。

A Waterproof Splash Type Thoracic Drainage Bottle with Double Valv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
本技术涉及的是医疗器具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
技术介绍
水封式胸腔引流瓶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气胸、胸腔积液以及手术后的胸腔闭式引流,水封式胸腔引流瓶一般分为三类,分别为单瓶结构、双瓶结构以及三瓶结构,从原理上来说,单瓶结构的水封式胸腔引流瓶是其最基本的结构,它不仅具有水封的功能,而且具备积液的功能,引流瓶的顶端上设有通气口,在瓶内竖向插设有水封管,水封管顶端通过作为引流口与引流管相连接,而其底端处于瓶内液体的液面以下构成水封。三瓶结构的引流瓶在双瓶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调压瓶,水封瓶顶端的通气口与调压瓶的顶部相连通,在调压瓶外竖向设置一调压管,该调压管顶端与外界相通,其底端与调压瓶底部相连通。三瓶结构的引流瓶在临床使用的时候存在以下不足:当患者出现连续激烈的咳嗽时,由于咳嗽导致瓶内气压突然增加,使得水封液体经出液口飞溅出引流瓶,飞溅出的液体不仅会污染病房,而且需要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及时加水和清理,增加医护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和缺点,提供一种胸腔引流瓶,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瓶内水封液体地向外飞溅,更加安全实用,而且结构更加完善合理,稳定性更好。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包括胸腔引流瓶体以及用于放置该胸腔引流瓶体的放置框体,所述胸腔引流瓶体由引流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组成,所述引流腔的上端面设有输入口和第一连通口,所述水封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通口和加液口,所述调压腔的上端面设有负压连接口和出液口,所述输入口与胸腔引流管相连通,所述负压连接口与提供负压气体的气流源相连通,所述水封腔与所述调压腔相连通,所述引流腔与水封腔通过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配合装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上;所述加液口上可拆卸地配合活动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所述出液口固定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更进一步,所述单向出气阀为只出气不进气的单向气阀。更进一步,所述单向进液阀为只进液不出液的单向进液阀。更进一步,所述单向出气阀连接在一连接套上,该连接套固定装设在所述水封腔上部。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套为软体塑料材质结构。更进一步,所述引流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的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液位刻度。更进一步,所述放置框体的左、右两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一可翻转的挂钩件,通过挂钩件可将所述放置框体进行挂设放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单向出气阀从加液口上拆下,然后往水封瓶内加入水封液体,再重新装上单向出气阀,然后同样从单向进液阀往调压瓶内加入水封液体,调压瓶内的液位高度比水封瓶内的液位高;然后现接入胸腔引流管及负压汽流源,调整负压力的大小,最后开始引流使用;当患者出现连续、激烈的咳嗽时,水封腔及调压腔内的气压随之激剧增加,这时由于出液口处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所以从出液口处向上飞溅的水封液也无法排出,而高压气体的压力超过了水封瓶上的单向出气阀的临界值,则会从水封瓶上的单向出气阀向外排出,该单向出气阀起到排气泄压的功能,保持水封瓶内的设置好的压力值,解决了现有三瓶胸腔引流瓶所存在的水封液易飞溅出的缺点。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单向出气阀和单向进液阀,可以解决胸腔引流瓶在使用时因为患者的连续、激烈的咳嗽而引发的水封液向外飞溅的问题,使水封液无法飞溅出引流瓶,同时保持负压引流的正常使用状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缺点。2、本技术通过设置放置框体和挂钩件,可以实现胸腔引流瓶的吊挂设置,避免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不小心踢翻引流瓶的问题,使引流瓶可以更安全地使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刻度,可以更好地调整胸腔引流瓶内的负气压压力大小,更好地应用于负压引流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来进一步地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包括胸腔引流瓶体1以及用于放置该胸腔引流瓶体1的放置框体2,所述胸腔引流瓶体1由引流腔11、水封腔12以及调压腔13组成,所述引流腔11的上端面设有输入口111和第一连通口112,所述水封腔12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通口121和加液口122,所述调压腔13的上端面设有负压连接口131和出液口132,所述输入口111与胸腔引流管相连通,所述负压连接口131与提供负压气体的气流源相连通,所述水封腔12与所述调压腔13相连通,所述引流腔11与水封腔12通过一连接管14相连通,所述连接管14的两端分别配合装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112和第二连通口121上;所述加液口122上可拆卸地配合活动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15,所述出液口132固定装设有单向进液阀16。更进一步,所述单向出气阀15为只出气不进气的单向气阀。更进一步,所述单向进液阀16为只进液不出液的单向进液阀。更进一步,所述单向出气阀15连接在一连接套17上,该连接套17固定装设在所述水封腔12上部。更进一步,所述连接套17为软体塑料材质结构。更进一步,所述引流腔11、水封腔12以及调压腔13的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液位刻度18。更进一步,所述放置框体2的左、右两外侧壁上还分别设有一可翻转的挂钩件21,通过挂钩件21可将所述放置框体进行挂设放置。本技术的使用方法:首先将单向出气阀从加液口上拆下,然后往水封瓶内加入水封液体,再重新装上单向出气阀,然后同样从单向进液阀往调压瓶内加入水封液体,然后现接入胸腔引流管及负压汽流源,调整负压力的大小,最后开始引流使用;当患者出现连续、激烈的咳嗽时,水封腔及调压腔内的气压随之激剧增加,这时由于出液口处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所以从出液口处向上飞溅的水封液也无法排出,而高压气体的压力超过了水封瓶上的单向出气阀的临界值,则会从水封瓶上的单向出气阀向外排出,保持水封瓶内的设置好的压力值,解决了现有三瓶胸腔引流瓶所存在的水封液易飞溅出的缺点。通过上述对本技术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本技术通过设置单向出气阀和单向进液阀,可以解决胸腔引流瓶在使用时因为患者的连续、激烈的咳嗽而引发的水封液向外飞溅的问题,使水封液无法飞溅出引流瓶,同时保持负压引流的正常使用状态,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和缺点。2、本技术通过设置放置框体和挂钩件,可以实现胸腔引流瓶的吊挂设置,避免了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不小心踢翻引流瓶的问题,使引流瓶可以更安全地使用。3、本技术通过设置液位刻度,可以更好地调整胸腔引流瓶内的负气压压力大小,更好地应用于负压引流使用。上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仅局限于此,凡是利用此构思对本技术进行非实质性地改进,均应该属于侵犯本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包括胸腔引流瓶体以及用于放置该胸腔引流瓶体的放置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引流瓶体由引流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组成,所述引流腔的上端面设有输入口和第一连通口,所述水封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通口和加液口,所述调压腔的上端面设有负压连接口和出液口,所述输入口与胸腔引流管相连通,所述负压连接口与提供负压气体的气流源相连通,所述水封腔与所述调压腔相连通,所述引流腔与水封腔通过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配合装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上;所述加液口上可拆卸地配合活动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所述出液口固定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出气阀连接在一连接套上,该连接套固定装设在所述水封腔上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阀结构的防水飞溅式胸腔引流瓶,包括胸腔引流瓶体以及用于放置该胸腔引流瓶体的放置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胸腔引流瓶体由引流腔、水封腔以及调压腔组成,所述引流腔的上端面设有输入口和第一连通口,所述水封腔的上端面设有第二连通口和加液口,所述调压腔的上端面设有负压连接口和出液口,所述输入口与胸腔引流管相连通,所述负压连接口与提供负压气体的气流源相连通,所述水封腔与所述调压腔相连通,所述引流腔与水封腔通过一连接管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配合装设在所述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上;所述加液口上可拆卸地配合活动装设有一单向出气阀,所述出液口固定装设有单向进液阀;所述单向出气阀连接在一连接套上,该连接套固定装设在所述水封腔上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种杰洪原城陈惠伶杨和平颜美好
申请(专利权)人:黄种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