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式会社FCC专利>正文

锁止离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530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锁止离合器。该离合器可减少阻尼弹簧相对于容纳凹部的壁的滑动距离以减少滞后,由此改善发动机转矩变化吸收性能。该锁止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活塞,其设在变矩器盖内并适于相对于变矩器盖在连接位置与非连接位置之间运动;容纳凹部,其形成在离合器活塞的周边上以容纳阻尼弹簧;和连接部件,其通过容纳在容纳凹部内的阻尼弹簧使设在变矩器盖内的涡轮与离合器活塞相连;当离合器活塞处于连接位置时,可通过离合器活塞和连接部件将输入至变矩器盖的转矩传递给涡轮,该锁止离合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独立部件,其形成与各阻尼弹簧的外表面相对布置的容纳凹部的外周壁部,该独立部件与离合器活塞是分开的,从而可相对于离合器活塞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锁止离合器,该锁止离合器用于通过离合器活塞和连接部件将输入至变矩器的盖(以下称为“变矩器盖”)的转矩传递到涡轮。
技术介绍
AT(自动变速)车辆上配备的变矩器通常包括其中以通常液密状态容纳有液体(工作流体)的变矩器盖、与变矩器盖一起旋转的泵、与泵相对布置的涡轮以及连接至单向离合器的定子,并且可通过增加所传递转矩而通过液体将泵的旋转传递给涡轮。因此,发动机的驱动功率可通过液体而放大并且被传递给车辆的变速器和驱动轮。锁止离合器布置在变矩器盖内,并且旨在在适当的时刻通过将变矩器盖与涡轮直接连接而与通过液体的转矩传递相比减少转矩传递损失。即,锁止离合器具有连接至涡轮的离合器活塞,并且可以在其中离合器活塞抵靠于变矩器盖的内周面的连接位置与其中离合器活塞和变矩器盖相分离的非连接位置之间运动,由此变矩器盖和涡轮可在连接位置通过离合器活塞而直接相连。在离合器活塞上布置有阻尼弹簧,用于在锁止离合器的连接状态下吸收来自发动机的转矩变化。多个阻尼弹簧布置在沿着离合器活塞的外周边缘部分形成的弧形容纳凹部内,并且可以移位以吸收从发动机传来的转矩变化(参见例如日本未审专利公报No.126298/1997)。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待解决的问题但是,由于在现有技术的锁止离合器中,各阻尼弹簧在容纳于弧形容纳凹部内的同时进行移位(即,伸展和收缩),因此弹簧的外表面(即,沿径向的最外表面)趋于与容纳凹部的外周壁部的表面接触,由此在阻尼弹簧的移位期间会由与滑动摩擦而产生滞后。这种滞后趋于与阻尼弹簧相对于容纳凹部的表面的滑动距离成比例地增加,并且滞后的增加会使得阻尼弹簧的弹簧常数增加并因此降低转矩变化吸收性能。尤其是当阻尼弹簧布置成弧形时,阻尼弹簧的外表面趋于压靠容纳凹部的表面,并因而增加阻尼弹簧与容纳凹部的表面之间的滑动摩擦从而使滞后增加,因此将极大地降低发动机转矩变化吸收性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锁止离合器,该锁止离合器可以减少阻尼弹簧相对于容纳凹部的壁的滑动距离以减少滞后,并由此改善发动机转矩变化吸收性能。解决问题的手段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锁止离合器,该锁止离合器包括离合器活塞,该离合器活塞布置在变矩器盖内并适于相对于所述变矩器盖在连接位置与非连接位置之间运动;容纳凹部,该容纳凹部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活塞的周边上,以用于容纳阻尼弹簧;以及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用于通过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内的所述阻尼弹簧而使布置在所述变矩器盖内的涡轮与所述离合器活塞相连;其中,当所述离合器活塞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可以通过所述离合器活塞和所述连接部件将输入至所述变矩器盖的转矩传递给所述涡轮,该锁止离合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独立部件,该独立部件形成与各阻尼弹簧的外表面相对布置的所述容纳凹部的外周壁部,该独立部件与所述离合器活塞是分开的,从而其可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活塞运动。优选地如第二方面中所限定的那样,所述独立部件包括大致“L”形的部件,该大致“L”形的部件具有布置成分别与各阻尼弹簧的凹部底侧面和外表面相对的底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还优选地如第三方面中所限定的那样,所述独立部件的布置成分别与各阻尼弹簧的凹部底侧面和外表面相对的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的相应表面是为改善它们的耐磨损性而处理过的表面。还优选地如第四方面中所限定的那样,所述阻尼弹簧包括多个彼此具有不同弹簧常数值的螺旋弹簧。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由于设置有形成与各阻尼弹簧的外表面相对布置的所述容纳凹部的外周壁部的独立部件,并且该独立部件与所述离合器活塞分开从而其可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活塞运动,因此所述容纳凹部(即,所述独立部件)的外表面可以与所述阻尼弹簧的移位一起运动。由此,可以减少阻尼弹簧相对于所述容纳凹部的所述壁的滑动距离并因而减少滞后,由此改善发动机转矩变化吸收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由于所述独立部件包括大致“L”形的部件,该大致“L”形的部件具有布置成分别与各阻尼弹簧的凹部底侧面和外表面相对的底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因此可以减少所述阻尼弹簧与所述容纳凹部(即,所述独立部件)之间的滑动距离。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滞后并由此改善发动机转矩变化吸收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由于所述独立部件的布置成分别与各阻尼弹簧的所述凹部底侧面和所述外表面相对的所述底壁部和所述外周壁部的相应表面是为改善它们的耐磨损性而处理过的表面,因此可以避免所述独立部件和所述阻尼弹簧在它们的长期使用期间受到磨损。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由于所述阻尼弹簧包括多个彼此具有不同弹簧常数值的螺旋弹簧,因此可以整体上适当地设定所述阻尼弹簧的特性并由此获得期望的转矩变化吸收性能。附图说明从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和所附权利要求将明白本专利技术的附加优点和特征,在附图中图1是应用了本专利技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锁止离合器锁的变矩器的剖视图;图2是沿图1的线II-II剖取的前视图; 图3是沿图2的线III-III剖取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2的线IV-IV剖取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锁止离合器中,在阻尼弹簧移位之前的情况下阻尼弹簧与独立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6是表示在本专利技术的锁止离合器中,在阻尼弹簧移位之后的情况下阻尼弹簧与独立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优选实施例的锁止离合器的前视图,其中通过串联布置多个彼此具有不同弹簧常数值的螺旋弹簧而形成阻尼弹簧;图8是本专利技术又一优选实施例的锁止离合器的前视图,其中通过并联布置多个彼此具有不同弹簧常数值的螺旋弹簧而形成阻尼弹簧;图9是表示从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例的试验数据得出的、阻尼弹簧的扭转角与发动机转矩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以及图10是表示基于图9的曲线图的扭矩中值与滞后转矩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锁止离合器用于当离合器活塞处于连接位置时通过离合器活塞和连接部件将输入至变矩器的盖(即,变矩器盖)的转矩传递到变矩器的涡轮。下面将参照图1来描述应用了本专利技术的锁止离合器10的变矩器1。该变矩器通常配备在AT(自动变速)车辆上,用于将转矩放大地从发动机(未示出)传递到变速器(未示出),并且主要包括可围绕其轴线旋转的变矩器盖5,发动机转矩和功率传递至该变矩器盖5上,并且在该变矩器盖5内以液密状态填充有液体(工作流体);泵2,该泵2形成在变矩器盖5的右手(在图1中)壁5b上并与盖5一起旋转;涡轮3,该涡轮3在左手(在图1中)壁5a侧处与泵2相对地布置,且可以在盖5内自由旋转;通过单向离合器9连接至定子轴8的定子4;以及锁止离合器10。当变矩器盖5和泵2通过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而旋转时,其转矩通过液体(工作流体)被放大地传递到涡轮3。因此,当涡轮3通过放大的转矩而旋转时,通过花键接合连接至涡轮3的输出轴6也旋转,并由此将转矩传递到车辆的变速器(未示出)。在图1中,附图标记7表示变速箱。锁止离合器10旨在通过在适当时刻使变矩器盖5和涡轮3直接连接而与使用液体的转矩传递相比减少转矩传递的损失。如图2至图4所示,锁止离合器10主要包括由基本盘形的部件形成的离合器活塞11;多个阻尼弹簧12,它们由沿着其移位方向(伸展和收缩方向)弯曲的圆弧形的螺旋弹簧形成;用于使离合器活塞11和涡轮3相连的连接部件16;以及独立部件1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锁止离合器(10),该锁止离合器(10)包括:    离合器活塞(11),该离合器活塞(11)布置在变矩器盖(5)内并适于相对于所述变矩器盖(5)在连接位置与非连接位置之间运动;    容纳凹部(18),该容纳凹部(18)形成在所述离合器活塞(11)的周边上,以用于容纳阻尼弹簧(12);以及    连接部件(16),所述连接部件(16)用于通过容纳在所述容纳凹部(18)内的所述阻尼弹簧(12)而使布置在所述变矩器盖(5)内的涡轮(3)与所述离合器活塞(11)相连;其中,当所述离合器活塞处于所述连接位置时,可以通过所述离合器活塞(11)和所述连接部件(16)将输入至所述变矩器盖(5)的转矩传递给所述涡轮(3),该锁止离合器的特征在于还包括:    独立部件(17),该独立部件(17)形成与各阻尼弹簧(12)的外表面相对布置的所述容纳凹部(18)的外周壁部(17a),该独立部件(17)与所述离合器活塞(11)是分开的,从而其可以相对于所述离合器活塞(11)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原浩实望月龙小泽嘉彦天野泰孝坪井彰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FCC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