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5372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9: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它包括:载盘上料组件;载盘输送组件;基质入料组件;稻芽入料组件;覆土入料组件,覆土入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下游的第三支撑座、安装在第三支撑座上的覆土入料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且与覆土入料斗相配合的第二循环输送带组、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内且与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组相配合的覆土平铺机构、安装在第三支撑座侧面的第一刮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一侧的覆土盛料机构以及一端与所述覆土盛料机构相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覆土入料斗相配合的覆土输送车。这样能够实现对稻芽的在线流水撒种,生产效率高且人力成本低,有利于提高水稻育苗的自动化程度。

A Rice Bud Disk Mak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
本技术属于农业领域,涉及稻种的培育,具体涉及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
技术介绍
水稻是草本稻属的一种,也是稻属中作为粮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种。水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1)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2)育苗: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3)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当前拌浆盘式育秧技术主要采用人工撒种的方式,其播种质量低,不均匀,秧苗素质不高,很难达到机插要求,严重影响了插秧机的推广使用以及水稻产量的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它包括:载盘上料组件,所述载盘上料组件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块限位框体、一体连接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端部的侧挡板、安装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之间的两块第一支撑板、一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体内壁上且另一端贯穿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两根第一转轴、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一转轴上的多个第一皮带轮、绕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上的多根第一传送皮带、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之间且位于两根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多根支撑横杆、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上且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相配合的多个限位轮以及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转轴相连接的第一电机;载盘输送组件,所述载盘输送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框体一侧且与其相配合的支撑框体、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底面的多根支撑柱、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且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转轴、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二转轴上的多个第二皮带轮、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和所述第一转轴之间的多组第一输料滚轮组、绕设在所述第二皮带轮上的多根第二传送皮带、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下游的多根第三转轴、套接在所述第三转轴上的多个转轮以及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的第二电机;基质入料组件,所述基质入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皮带下游的第一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上的基质入料斗、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一侧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相配合的基质输送车、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相配合的第一循环输送带组、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且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组相配合的基质平铺机构、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下游的基质整平机构、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基质整平机构下方的承料屉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基质整平机构下游的淋水机构,所述第一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框体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稻芽入料组件,所述稻芽入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淋水机构下游的第二限位挡片、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挡片下游的一对第二支撑板、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的第二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上的稻芽入料斗、与所述稻芽入料斗相枢轴连接且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稻芽入料斗顶部的盖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一侧且与所述稻芽入料斗相配合的稻芽输料机;覆土入料组件,所述覆土入料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下游的第三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上的覆土入料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内且与所述覆土入料斗相配合的第二循环输送带组、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内且与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组相配合的覆土平铺机构、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侧面的第一刮板、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一侧的覆土盛料机构以及一端与所述覆土盛料机构相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覆土入料斗相配合的覆土输送车;所述第三支撑座和所述支撑框体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优化地,它还包括:载盘抬升组件,所述载盘抬升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载盘输送组件下游且与其相配合的支撑架体、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内的多道第二输料滚轮组、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顶部的多个限位片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内的抬升机构,所述抬升机构包括上框体、设置于所述上框体下方的下框体、安装在所述上框体和所述下框体之间的升降杆组、竖立于所述上框体上表面的多组支撑杆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杆顶部且与所述第二输料滚轮组错开的第三支撑板。优化地,所述载盘上料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体端面的感应器以及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体端面的第一限位挡片。优化地,所述基质输送车包括第一支架体、通过第一轴承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体内的两根第一传动轴、套设在两根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第一循环输料带、与任一所述第一传动轴端部相连接的第三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体底部使其处于倾斜状态的第一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第一移动滚轮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基质料斗。进一步地,所述基质平铺机构包括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两侧壁上的第一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内且与所述第一螺栓相连接的第一摆块以及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摆块之间的第二刮板。优化地,所述基质整平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的罩盖、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罩盖上的毛刷、一端与所述罩盖外壁相枢轴连接的两根摆杆、连接在两根所述摆杆之间的整平辊、设置于所述罩盖外且与所述毛刷端部相连接的传动链、与所述传动链相配合的第四电机以及罩设于所述传动链和所述第四电机外的外罩。优化地,所述淋水机构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上的两块第四支撑板、安装在两块所述第四支撑板之间的多根喷淋横管、与多根所述喷淋横管端部相连通的输液管、一端与所述输液管中部相连通且安装有喷淋开关的进液管、与所述进液管另一端相连通的转接管、设置于所述喷淋横管下方的积液槽体以及一端与所述积液槽体相连通的回水管。优化地,所述稻芽输料机包括稻芽盛放斗、下端与所述稻芽盛放斗相连通的物料提升箱、与所述物料提升箱相连通且与所述稻芽入料斗相配合的出料导锥、安装在所述物料提升箱侧壁上且与其相配合的提升电机、一端安装在所述稻芽盛放斗底面的支撑底杆以及安装在所述物料提升箱底部的第二移动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出料导锥与所述物料提升箱相枢轴连接,所述稻芽输料机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出料导锥相枢轴连接的第一连接杆以及一端与所述物料提升箱相枢轴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枢轴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相配合的滑槽。优化地,所述覆土平铺机构包括可调节地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两侧壁上的第二螺栓、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内且与所述第二螺栓相连接的第二摆块以及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二摆块之间的第三刮板;所述覆土输送车包括第二支架体、通过第二轴承座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体内的两根第二传动轴、套设在两根所述第二传动轴上的第二循环输料带、与任一所述第二传动轴端部相连接的第四电机、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架体底部使其处于倾斜状态的第二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第三移动滚轮;所述覆土盛料机构包括第三支架体、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架体上的覆土暂存箱以及安装在所述覆土暂存箱底部且与其相连通的覆土出料斗,所述覆土出料斗与所述覆土输送车相配合。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载盘上料组件(1),所述载盘上料组件(1)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块限位框体(11)、一体连接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11)端部的侧挡板(12)、安装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11)之间的两块第一支撑板(14)、一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体(11)内壁上且另一端贯穿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两根第一转轴(13)、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一转轴(13)上的多个第一皮带轮(15)、绕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15)上的多根第一传送皮带(16)、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14)之间且位于两根所述第一转轴(13)之间的多根支撑横杆(17)、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17)上且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16)相配合的多个限位轮(18)以及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转轴(13)相连接的第一电机;载盘输送组件(2),所述载盘输送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框体(11)一侧且与其相配合的支撑框体(21)、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底面的多根支撑柱(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转轴(22)、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二转轴(22)上的多个第二皮带轮(24)、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2)和所述第一转轴(13)之间的多组第一输料滚轮组(23)、绕设在所述第二皮带轮(24)上的多根第二传送皮带(2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下游的多根第三转轴(26)、套接在所述第三转轴(26)上的多个转轮(27)以及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转轴(22)相连接的第二电机;基质入料组件(3),所述基质入料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皮带(25)下游的第一支撑座(3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上的基质入料斗(33)、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33)相配合的基质输送车(3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33)相配合的第一循环输送带组(38)、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32)内且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组(38)相配合的基质平铺机构(35)、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下游的基质整平机构(3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2)和所述基质整平机构(36)下方的承料屉(3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基质整平机构(36)下游的淋水机构(37),所述第一支撑座(32)和所述支撑框体(21)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稻芽入料组件(4),所述稻芽入料组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淋水机构(37)下游的第二限位挡片(40)、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挡片(40)下游的一对第二支撑板(41)、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41)顶部的第二支撑座(4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42)上的稻芽入料斗(43)、与所述稻芽入料斗(43)相枢轴连接且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稻芽入料斗(43)顶部的盖板(44)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且与所述稻芽入料斗(43)相配合的稻芽输料机(45);覆土入料组件(5),所述覆土入料组件(5)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42)下游的第三支撑座(51)、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上的覆土入料斗(5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与所述覆土入料斗(52)相配合的第二循环输送带组(53)、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内且与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组(53)相配合的覆土平铺机构(55)、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侧面的第一刮板(54)、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的覆土盛料机构(57)以及一端与所述覆土盛料机构(57)相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覆土入料斗(52)相配合的覆土输送车(56);所述第三支撑座(51)和所述支撑框体(21)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芽盘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载盘上料组件(1),所述载盘上料组件(1)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两块限位框体(11)、一体连接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11)端部的侧挡板(12)、安装在两块所述限位框体(11)之间的两块第一支撑板(14)、一端安装在所述限位框体(11)内壁上且另一端贯穿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14)的两根第一转轴(13)、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一转轴(13)上的多个第一皮带轮(15)、绕设在所述第一皮带轮(15)上的多根第一传送皮带(16)、安装在两块所述第一支撑板(14)之间且位于两根所述第一转轴(13)之间的多根支撑横杆(17)、套接在所述支撑横杆(17)上且与所述第一传送皮带(16)相配合的多个限位轮(18)以及通过第一链条与所述第一转轴(13)相连接的第一电机;载盘输送组件(2),所述载盘输送组件(2)包括设置于所述限位框体(11)一侧且与其相配合的支撑框体(21)、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底面的多根支撑柱(20)、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转轴(22)、套接在每根所述第二转轴(22)上的多个第二皮带轮(24)、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侧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2)和所述第一转轴(13)之间的多组第一输料滚轮组(23)、绕设在所述第二皮带轮(24)上的多根第二传送皮带(25)、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位于所述第二转轴(22)下游的多根第三转轴(26)、套接在所述第三转轴(26)上的多个转轮(27)以及通过第二链条与所述第二转轴(22)相连接的第二电机;基质入料组件(3),所述基质入料组件(3)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传送皮带(25)下游的第一支撑座(32)、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上的基质入料斗(33)、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33)相配合的基质输送车(34)、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与所述基质入料斗(33)相配合的第一循环输送带组(38)、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座(32)内且与所述第一循环输送带组(38)相配合的基质平铺机构(35)、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2)下游的基质整平机构(36)、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座(32)和所述基质整平机构(36)下方的承料屉(31)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基质整平机构(36)下游的淋水机构(37),所述第一支撑座(32)和所述支撑框体(21)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稻芽入料组件(4),所述稻芽入料组件(4)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淋水机构(37)下游的第二限位挡片(40)、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挡片(40)下游的一对第二支撑板(41)、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板(41)顶部的第二支撑座(42)、安装在所述第二支撑座(42)上的稻芽入料斗(43)、与所述稻芽入料斗(43)相枢轴连接且可开合地盖设于所述稻芽入料斗(43)顶部的盖板(44)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且与所述稻芽入料斗(43)相配合的稻芽输料机(45);覆土入料组件(5),所述覆土入料组件(5)包括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支撑座(42)下游的第三支撑座(51)、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上的覆土入料斗(52)、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框体(21)内且与所述覆土入料斗(52)相配合的第二循环输送带组(53)、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内且与所述第二循环输送带组(53)相配合的覆土平铺机构(55)、安装在所述第三支撑座(51)侧面的第一刮板(54)、设置于所述支撑框体(21)一侧的覆土盛料机构(57)以及一端与所述覆土盛料机构(57)相配合且另一端与所述覆土入料斗(52)相配合的覆土输送车(56);所述第三支撑座(51)和所述支撑框体(21)之间形成供载盘通过的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芽盘制作系统,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载盘抬升组件(6),所述载盘抬升组件(6)包括设置于所述载盘输送组件(2)下游且与其相配合的支撑架体(6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61)内的多道第二输料滚轮组(62)、安装在所述支撑架体(61)顶部的多个限位片(63)以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体(61)内的抬升机构(64),所述抬升机构(64)包括上框体(641)、设置于所述上框体(641)下方的下框体(642)、安装在所述上框体(641)和所述下框体(642)之间的升降杆组(643)、竖立于所述上框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舒文路芳芳舒蟒徐建陶
申请(专利权)人:宜兴市金裕穗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宜兴市兴杨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