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音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5285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音箱技术领域,旨在提供一种智能音箱,包括主壳、麦克风结构、两个无源辐射器和至少两个扬声器。其中,主壳呈柱状结构、横截面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且具有横向的腔体;麦克风结构设置于通过至少两个设置在主壳上的麦克风单体形成阵列式的语音识别结构;两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腔体且其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扬声器的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腔体内,由此,主壳、双无源辐射器和多个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智能音箱结构简单紧凑,在有限的音腔容积内具有超强的超低音音效,语音交互时能清晰地拾取声源的音频信号,用户的体验感佳。

An Intelligent Spe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音箱
本技术属于音箱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音箱。
技术介绍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音箱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具有把音频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后将对应的声音辐射出供人们聆听的基本功能外,智能音箱还可以实现点播歌曲、上网购物、了解天气预报等,或者还可以实现对智能家居设备的语音控制,如打开窗帘、设置冰箱温度以及提前加热热水器等,显然,智能音箱的人机交互功能越来越强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智能音箱往往存在超低音音效不佳、语音交互时无法清晰地拾取声源的音频信号,最终导致用户的体验感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音箱,用以解决音箱中超低音音效不佳、语音交互时收音效果不佳等导致用户体验感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音箱,该智能音箱包括:主壳,呈柱状结构,横截面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具有横向的腔体,在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无源辐射器,设置有两个,包括振动板;其中,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所述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所述腔体,两所述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扬声器,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所述腔体内;以及,麦克风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单体,各所述麦克风单体设置于所述主壳上;其中,相邻的两所述麦克风单体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80mm-120mm,所述麦克风单体的拾音位置与对应的所述扬声器的发声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0mm;所述麦克风单体为用以消除所述扬声器发声对拾音效果的影响的密封减震腔体结构;所述主壳、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和所述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本技术提供的智能音箱,包括主壳、麦克风结构、两个无源辐射器和至少两个扬声器,其中,主壳呈柱状结构且具有横向的腔体,两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腔体,扬声器的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腔体内,主壳、双无源辐射器和多个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一方面,通过将主壳的横截面设置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两无源辐射器的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以此扩大音腔的容积,进而改善超低音音效;另一方面,通过多个扬声器和双无源辐射器的结合以及合理的布局,大大地提高出音效果,增加了智能音箱的输出灵敏度;再一方面,麦克风结构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单体,也即,通过多个设置在主壳上的麦克风单体形成阵列式的语音识别结构,以最大限度地清除杂音,包括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以此提升语音识别能力和唤醒率,最终提高用户的体验感。附图说明为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一个角度上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另一个角度上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去掉外壳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去掉外壳和网罩后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去掉外壳和网罩后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中主壳和中间连接件间的立体装配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中主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去掉外壳后的平面剖视图;图10是图9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的麦克风单体的立体爆炸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的无源辐射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无源辐射器的立体剖视图;图14是图1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智能音箱的扬声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扬声器的平面剖视图;图1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声源、麦克风单体和扬声器之间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其中,附图中的标号如下:10-智能音箱、20-声源;100-主壳、110-腔体、120-第一侧、130-第二侧、140-安装孔、150-电路板、160-电池;200-无源辐射器、210-振动板、211-基板、2111-悬边沿、2112-第一折环、2113-振动盆、2114-凸环、212-配重块、213-支撑环、220-支架、221-支撑边沿、222-空腔、223-凹槽、230-密封圈;300-扬声器、310-振膜、311-膜部、312-第二折环、313-压边、320-基架、330-防磁屏蔽罩;400-麦克风单体、410-底盖、411-第一凹槽、412-连通孔、413-密封槽、420-上盖、421-第二凹槽、4211-第一槽孔、4212-第二槽孔、422-第一音孔、423-防水槽、430-声信号转换组件、431-接收部、432-振动部、440-第一垫圈、441-第二音孔、450-第一垫片、460-第二垫圈、461-第三音孔、470-第二垫片、480-防水件;500-中间连接件、510-连接条、520-护耳、521-耳孔;600-网罩、610-出音孔组、620-进音孔、630-第一罩片、640-第二罩片;700-外壳、710-第一按键、720-第二按键、730-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其中,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或者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地,下面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安装于”或“设于”或“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位于该另一个元件上。例如,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上,它可以是直接或间接连接到该另一个元件上。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为便于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总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智能音箱的实现进行详细地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该智能音箱10,包括主壳100、无源辐射器200、扬声器300以及麦克风结构。为简化该智能音箱10的结构,主壳100呈柱状结构。如图8所示,主壳100的横截面呈第一侧120向第二侧130逐渐变小的形状,优选地,主壳100的横截面形状为葫芦形、瓶形或梯形,当然实际上,还可以为其它合适的形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主壳100的横截面形状为葫芦形,更具体地,主壳100的横截面靠近第一侧120的一侧呈圆形,这样,即可尽可能提供较大的腔体110,便于在有限的腔体1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包括:主壳,呈柱状结构,横截面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具有横向的腔体,在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无源辐射器,设置有两个,包括振动板;其中,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所述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所述腔体,两所述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扬声器,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所述腔体内;以及,麦克风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单体,各所述麦克风单体设置于所述主壳上;其中,相邻的两所述麦克风单体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80mm‑120mm,所述麦克风单体的拾音位置与对应的所述扬声器的发声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0mm;所述麦克风单体为用以消除所述扬声器发声对拾音效果的影响的密封减震腔体结构;所述主壳、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和所述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包括:主壳,呈柱状结构,横截面为第一侧向第二侧逐渐变小的形状,具有横向的腔体,在靠近所述第二侧的一侧的腔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腔体连通的至少两个安装孔;无源辐射器,设置有两个,包括振动板;其中,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分别适配安装于所述主壳的端部上以密封所述腔体,两所述振动板呈“八”字形布置;扬声器,设置有至少两个,一端密封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安装孔内,另一端收容在所述腔体内;以及,麦克风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扬声器,包括至少两个麦克风单体,各所述麦克风单体设置于所述主壳上;其中,相邻的两所述麦克风单体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80mm-120mm,所述麦克风单体的拾音位置与对应的所述扬声器的发声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80mm;所述麦克风单体为用以消除所述扬声器发声对拾音效果的影响的密封减震腔体结构;所述主壳、两所述无源辐射器和所述扬声器共同围成密闭的音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还包括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连接条,横跨所述主壳,设置在所述主壳靠近所述第二侧的外侧壁上;两护耳,分别连接于所述连接条两端上,呈“八”字形布置;所述无源辐射器适配安装在所述主壳的对应端部和对应的所述护耳围成的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音箱还包括:网罩,套设在所述主壳的外侧壁上,与所述主壳适配,在所述扬声器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出音孔组,在所述麦克风单体对应的位置处开设有进音孔;和,外壳,形状与所述主壳的主体形状相同,套设在所述网罩的外侧壁上,与所述网罩和所述中间连接件适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设置有两个,两所述扬声器之间的横向中心距离为60mm-100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与对应的所述无源辐射器的横向中心距离为40mm-60mm。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智能音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单体包括:底盖,顶端开设有第一凹槽,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贡维勇吴海全勒费伍赫·米凯尔·伯纳德·安德烈师瑞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