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掺杂有大量杂质的污水需要进行过滤净化后排放。现在一般是通过管道将工业污水集中排放到修建好的污水处理池内,经过较长时间后,污水中含有的杂质可以沉淀在污水处理池底部,净化后的水再通过另一管道排出到下水道内。为了加快杂质的沉降速度,工作人员需要往污水处理池内投放大量的絮凝剂,为了使絮凝剂能够大范围地投放到污水处理池内,工作人员需要沿着污水处理池四处走动,将絮凝剂抛洒到污水处理池内,这样操作较为麻烦且效率较低;而且人工抛洒不太均匀,无法使絮凝剂均匀的散落到污水处理池内,导致杂质沉降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人工抛洒絮凝剂存在抛洒效率低,抛洒不均匀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投放效率高,抛洒比较均匀的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包括有安装架、控制箱、电源总开关、膨胀螺丝、支撑板、弧形板、安装杆、第一连接杆、放置箱、安装块、直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包括有安装架(1)、控制箱(101)、电源总开关(102)、膨胀螺丝(3)、支撑板(4)、弧形板(5)、安装杆(6)、第一连接杆(7)、放置箱(8)、安装块(9)、直滑轨(10)、第一滑块(11)、L形块(12)、挡板(13)、移动块(14)和电动推杆(15),安装架(1)右侧上部安装有控制箱(101),控制箱(101)内包括有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开关电源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箱(101)前侧设有电源总开关(102),安装架(1)下侧左右两部均开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均穿过有膨胀螺丝(3),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池絮凝剂投放混合设备,包括有安装架(1)、控制箱(101)、电源总开关(102)、膨胀螺丝(3)、支撑板(4)、弧形板(5)、安装杆(6)、第一连接杆(7)、放置箱(8)、安装块(9)、直滑轨(10)、第一滑块(11)、L形块(12)、挡板(13)、移动块(14)和电动推杆(15),安装架(1)右侧上部安装有控制箱(101),控制箱(101)内包括有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与开关电源通过线路连接,控制模块与电源模块通过线路连接,控制箱(101)前侧设有电源总开关(102),安装架(1)下侧左右两部均开有安装孔(2),安装孔(2)内均穿过有膨胀螺丝(3),安装架(1)通过膨胀螺丝(3)固定在污水处理池岸边地面上,安装架(1)顶部右侧设有支撑板(4),支撑板(4)左侧面上部设有弧形板(5),安装架(1)左侧连接有安装杆(6),安装杆(6)左侧与弧形板(5)下侧连接,支撑板(4)左侧面上部前后对称式连接有第一连接杆(7),第一连接杆(7)位于弧形板(5)下方,前后两侧的第一连接杆(7)左侧之间安装有放置箱(8),放置箱(8)右壁设有安装块(9),安装块(9)左侧下部设有直滑轨(10),直滑轨(10)上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块(11),第一滑块(11)下侧设有L形块(12),L形块(12)左侧设有挡板(13),挡板(13)位于放置箱(8)底部,第一滑块(11)顶部设有移动块(14),安装块(9)中部设有电动推杆(15),电动推杆(15)的伸缩杆连接在移动块(14)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第一轴承座(16)、旋转环(17)、连接架(18)、投料箱(19)、放置框(191)、压力传感器(192)、内齿圈(20)、伺服电机(21)、第一齿轮(22)、安装盘(23)、接触开关(24)、受电圈(25)、接触块(26)、电极(27)和混合装置(30),安装杆(6)左部设有第一轴承座(16),第一轴承座(16)外侧设有旋转环(17),安装杆(6)穿过旋转环(17),旋转环(17)外侧设有8个连接架(18),连接架(18)上均安装有投料箱(19),放置箱(8)位于投料箱(19)正上方,投料箱(19)内均放置有放置框(191),投料箱(19)内底部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92),放置框(191)底部与压力传感器(192)接触,旋转环(17)右侧设有内齿圈(20),安装杆(6)上侧左部安装有伺服电机(21),伺服电机(21)位于旋转环(17)右侧,伺服电机(2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齿轮(22),第一齿轮(22)与内齿圈(20)啮合,旋转环(17)内右部设有安装盘(23),安装盘(23)左部设有8个接触开关(24),8个接触开关(24)与8个投料箱(19)相对应,安装盘(23)中部和右部均设有受电圈(25),安装杆(6)左部设有接触块(26)和两个电极(27),接触块(26)位于电极(27)左侧,8个接触开关(24)均可与接触块(26)接触,左右两个电极(27)分别与左右两个受电圈(25)接触,电极(27)与受电圈(25)配合为旋转环(17)上的电器元件供电并传输信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