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取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7689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10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及内管;所述外管的下端采用封口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至少两个外窗口;所述内管插入所述外管内,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至少两个内窗口;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转动,可以形成所述外窗口与所述内窗口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解决过滤罐内分层滤料因不能准确掌握采样深度和采样部位,导致采样不准确的问题。

A stratified samp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层取样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过滤罐内呈层状分布的滤料的取样器。
技术介绍
目前油田的过滤罐检查,都采取开罐后进行人工挖掘到指定深度的方式进行采样,以观察滤料的污染程度。但是挖掘过程中易出现不能够准确掌握采样深度和采样部位的缺陷,影响采样的准确性,而且操作人员进入罐内采样,还容易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分层采样器,解决过滤罐内分层滤料因不能准确掌握采样深度和采样部位,导致采样不准确的问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所述的一种分层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及内管;所述外管的下端采用封口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至少两个外窗口;所述内管插入所述外管内,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至少两个内窗口;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转动,可以形成所述外窗口与所述内窗口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优选地,所述外管的所述封口结构为尖锥状。优选地,所述至少两个外窗口在所述外管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优选地,转矩施加构件驱使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转动。优选地,所述转矩施加构件为一端具有勾爪的长杆;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至少一侧具有分叉。优选地,所述外管上具有投捞连接结构;所述投捞连接结构,在分层取样时,用于配合投送及捞出所述外管。优选地,所述内管的上端口具有转动连接结构;所述转动连接结构,用于配合转矩驱动所述内管在所述外管内转动。优选地,所述投捞连接结构为连接在所述外管上端口外侧的圆管。优选地,所述转动连接结构为所述内管上端口至少一侧的横挡片或横档杆。优选地,所述勾爪勾在所述圆管内,用于投送或提捞所述外管;所述长杆插在所述内管内,所述分叉靠在所述横挡片或横档杆的侧面;对所述长杆施加转矩,所述分叉将所述转矩传递给所述横挡片或横档杆;所述横挡片或横档杆带动所述内管转动,形成所述外窗口与所述内窗口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分层取样器,不用人工下入罐内就可将样品采出,而且取样深度,取样部位可以确定,增加对于罐内样品的分析定量准确性,同时避免操作人员中毒事故的发生,其安全实用性可见一斑。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考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为清楚,在附图中: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的侧视图;图1C是图1的俯视图;图1D图1B中的A-A视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侧视图;图2C是图2A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转矩施加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描述,但是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然而,对于没有详尽描述的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完全理解本技术。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提供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附图并不是实际按照比例绘制的。同时,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含但不限于”的含义。图1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外管的结构示意图;图1B是图1的侧视图;图1C是图1的俯视图;图1D图1B中的A-A视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内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B是图2A的侧视图;图2C是图2A的俯视图;由上述附图可以看出:一种分层取样器,包括外管1及内管2;外管1的下端采用封口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至少两个外窗口12;内管2插入外管1内,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至少两个内窗口22;内管2在外管1内转动,可以形成外窗口12与内窗口22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其中外窗口12的数量,根据取样的层数及深度进行布置;内窗口22的数量则根据外窗口12的数量确定。优选地,外窗口12及内窗口22的形状为长方形,二者的大小相应,而且二者的布置位置为当内管2插入外管1内时,二者可以完全重合。具体地,在图1A中,外管1的封口结构为尖锥状。该尖锥状的封口结构,在外管1插入取样物料时,用于施加向下的作用力会比较小,方便操作人员。且至少两个外窗口12在外管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分层采样器转矩施加构件的结构示意图。转矩施加构件3的作用是驱使内管2在外管1内转动。具体在图3中,转矩施加构件3为一端具有两个勾爪的长杆,长杆的另一端具有两个分叉。为了配合转矩施加构件3的功能,在外管1上具有投捞连接结构11;投捞连接结构11,在分层取样时,用于配合投送及捞出外管1。在内管2的上端口具有转动连接结构21;转动连接结构21,用于配合转矩驱动内管2在外管1内转动。具体的在图1A-图1D中,投捞连接结构11为连接在外管1上端口外侧的圆管。在图2A-图2C中,转动连接结构21为内管2上端口至少一侧的横挡片或横档杆。具体地,结合所有附图,对本技术的分层取样器的工作过程及使用方法进行说明:使用时,将内管3放入外管1内,内管的内窗口22与外管的外窗口12呈完全错开状态,避免滤料进入取样器内。用转矩施加构件3的勾爪端勾在外管1的上端口侧面的圆管内,将取样器送入取样罐内并初步插入取样罐的滤料内,调转转矩施加构件3,将另一端的两个分叉分别插入外管1上端口两侧的两个圆管内,左右旋转下压,将外管1插到取料深度位置。再将长杆内管2内,分叉靠在横挡片或横档杆的侧面,旋转长杆,将内管的内窗口22开启,左右旋转内管2,周围的物料从内窗口22进入到取样器内部。取样完毕,将内管2旋转到其内窗口22与外窗口12完全错开,再次调转转矩施加构件3,用勾爪端再次勾在外管1的上端口侧面的圆管内,将取样器整体提取到取样罐外,完成滤料取样。因为外管1、内管2、内窗口22及外窗口12的长度固定,可以测量,所以取样深度是可以确定的,取样深度一旦确定,取样部位也就随着确定。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表达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同等替换、改进等,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及内管(2);所述外管(1)的下端采用封口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至少两个外窗口(12);所述内管(2)插入所述外管(1)内,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至少两个内窗口(22);所述内管(2)在所述外管(1)内转动,可以形成所述外窗口(12)与所述内窗口(22)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及内管(2);所述外管(1)的下端采用封口结构,且沿其长度方向开有至少两个外窗口(12);所述内管(2)插入所述外管(1)内,其长度方向上开有至少两个内窗口(22);所述内管(2)在所述外管(1)内转动,可以形成所述外窗口(12)与所述内窗口(22)至少部分重合及完全错开的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的所述封口结构为尖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外窗口(12)在所述外管(1)的长度方向上等距分布。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转矩施加构件(3)驱使所述内管(2)在所述外管(1)内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矩施加构件(3)为一端具有勾爪的长杆;所述长杆的另一端至少一侧具有分叉。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分层取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管(1)上具有投捞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莉平孙宏建杨晓兰赵洪池庞险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大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