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458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3:38
目的将是提供能够改变可动触点构件相对于布线基板的位置的开关体。所述开关体(100)包括:形成有第一固定触点构件~第四固定触点构件(11A~14A)的布线基板(10);以及可动触点构件(30),其包括与所述第二固定触点构件(12A)相对的受压部(30A)、面向所述第一固定触点构件(11A)的第一外缘部(31A)和面向所述第三触点构件(13A)的第二外缘部(31B)。所述第四固定触点构件(14A)形成在比作为所述可动触点构件(30)在所述布线基板(10)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固定触点构件(14A)在所述第二外缘部(31B)移动到形成有所述第二固定触点构件(12A)的区域的情况下,处于面向所述第一外缘部(31A)的位置。

Switch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开关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各种电子装置的操作单元中使用的开关体。
技术介绍
近来,为了能够进行各种操作的目的,提供了包括如下的开关体的各种电子装置,其中在该开关体中,可动触点构件安装在用作基底的布线基板上。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可动触点构件安装在布线基板上的传统的开关体。在布线基板上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在专利文献1中为由附图标记“1a”表示的第二固定触点)和被布置成包围第一固定触点构件的环状的第二固定触点构件(在专利文献2中为由附图标记“1b”表示的第一固定触点)。可动触点构件是具有向上凸起的圆顶形状的弹性金属部件,并且在顶视图中被形成为圆形。可动触点构件安装在布线基板的上面,以使其外周部与第二固定触点构件接触。并且,可动触点构件的中央部面向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并且在可动触点构件的中央部和第一固定触点构件之间具有预定间隙。在可动触点构件的中央部被向着布线基板按压并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可动触点构件与第一固定触点构件接触。因此,在传统的开关体中,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和第二固定触点构件经由可动触点构件电气连接。总之,传统的开关体从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和第二固定触点构件彼此电气绝缘的断开状态切换到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和第二固定触点构件彼此电气连接的接通状态。在传统的开关体中,可动触点构件相对于布线基板(基底)的位置取决于固定触点构件(第一固定触点构件和第二固定触点构件)的位置。为了改变可动触点构件(可动电极)的位置,需要改变固定触点构件(固定电极)的位置。本专利技术涉及针对该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且其目的将是提出能够在不改变基底上所形成的固定电极的位置的情况下改变可动电极的位置的开关体。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40808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的一种开关体,包括:基底,其包括: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以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电气独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第三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第四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可动电极,其包括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对的受压部、面向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第一外缘部和面向所述第三固定电极的第二外缘部,并且被设计成在所述受压部被向着所述基底按压然后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允许与所述受压部相反的面向着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移动,其中,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形成在比作为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二外缘部移动到形成有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区域的情况下,处于面向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一外缘部的位置。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的开关体的截面图。图2是该开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开关体的立体图。图4是该开关体的开关单元的结构的说明图。图5是该开关体的部分放大顶视图。图6是在该开关体中可动触点构件相对于布线基板的位置改变的场景的说明图。图7是实施例2的开关体的截面图。图8是该开关体的分解立体图。图9是该开关体的立体图。图10是包括变形例1的输入装置的输入系统的示意图。图11是该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12是在未按压金属弹片(metaldome)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图13是在按压金属弹片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图14是输入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15是在未按压金属弹片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6是在按压金属弹片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7是输入装置的平面图。图18是与输入装置有关的、表示金属弹片的按压量(行程)与金属弹片上的负载及压力传感器的静电容量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9是与输入装置有关的、表示金属弹片的按压量(行程)与金属弹片上的负载及压力传感器的静电容量之间的关系的另一曲线图。图20是与第一压力传感器的静电容量的测量有关的输入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21是图20的等效电路图的更简化的电路图。图22是与第二压力传感器的静电容量的测量有关的输入装置的等效电路图。图23是图22的等效电路图的更简化的电路图。图24是输入系统的判断系统的第一判断操作的流程图。图25是该判断系统的第二判断操作的流程图。图26是根据变形例2的输入系统的示意图。图27是该输入系统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28是该输入装置的平面图。图29是根据变形例3的输入系统的示意图。图30是根据变形例4的输入系统的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31是该输入装置的立体图。图32是该输入装置的印刷基板的平面图。图33是该输入装置的平面图。图34是沿着图33中的线A-A所截取的截面图。图35是图34中的区域B的放大图。图36是在未按压金属弹片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图37是在按压金属弹片的状态下的输入装置的操作的说明图。图38是根据变形例1的输入系统的输入装置的一组电极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图39是根据变形例2的输入系统的输入装置的一组电极的变形例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1.实施例1.1实施例11.1.1概要图1示出本实施例的开关体100。开关体100是用于向各种电子装置提供输入的输入装置。开关体100包括:布线基板10,其包括第一固定电极11A、被布置成以电气独立于第一固定电极11A的方式与第一固定电极11A相邻的第二固定电极12A、被布置成与第二固定电极12A相邻且在第二固定电极12A的与第一固定电极11A相反的一侧的第三固定电极13A、以及被布置成与第一固定电极11A相邻且在第一固定电极11A的与第二固定电极12A相反的一侧的第四固定电极14A;以及可动电极30,其包括与第二固定电极12A相对的受压部30A。可动电极30安装在布线基板10上。因此,可动电极30包括与第一固定电极11A接触的第一外缘部31A,该第一外缘部31A是可动电极30的外界限的一部分。同样,可动电极30包括与第二固定电极11B接触的第二外缘部31B,该第二外缘部31B是可动电极30的外界限的一部分。可动电极30被设计成在受压部30A被向着布线基板10按压并发生变形的情况下,通过使与受压部30A相反的面(可动电极部30B)与第二固定电极12A接触来使第一固定电极11A和第二固定电极12A电气互连。第四固定电极14A形成在比作为可动电极30在布线基板10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在可动电极30的第二外缘部31B移动到形成有第二固定电极12A的区域时,第四固定电极14A处于与可动电极30的第一外缘部31A接触的位置。本实施例的开关体100可以提供如下的有利效果:能够在不改变布线基板10中所形成的固定电极(第一固定电极11A~第四固定电极14A)的位置的情况下,改变可动电极30相对于布线基板10的位置。总之,可以提供实现如下的开关体的有利效果,该开关体能够在不改变布线基板上所形成的固定电极的位置的情况下改变可动电极相对于布线基板的位置。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电极11A是多个第一固定电极11A~11C其中之一。第二固定电极12A是多个第二固定电极12A~12C其中之一。第三固定电极13A是多个第三固定电极13A~13C其中之一。第四固定电极14A是多个第四固定电极14A~14C其中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关体,包括:基底,其包括: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以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电气独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第三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第四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可动电极,其包括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对的受压部、面向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第一外缘部和面向所述第三固定电极的第二外缘部,并且被设计成在所述受压部被向着所述基底按压然后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允许与所述受压部相反的面向着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移动,其中,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形成在比作为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二外缘部移动到形成有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区域的情况下,处于面向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一外缘部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2.15 JP 2017-026103;2017.03.22 JP 2017-055241.一种开关体,包括:基底,其包括:第一固定电极;第二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以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电气独立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第三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第四固定电极,其被布置成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反的一侧;以及可动电极,其包括与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相对的受压部、面向所述第一固定电极的第一外缘部和面向所述第三固定电极的第二外缘部,并且被设计成在所述受压部被向着所述基底按压然后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允许与所述受压部相反的面向着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移动,其中,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形成在比作为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在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二外缘部移动到形成有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的区域的情况下,处于面向所述可动电极的所述第一外缘部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体,其中,所述第一外缘部与所述第一固定电极接触,所述第二外缘部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接触,所述可动电极被设计成在所述受压部被向着所述基底按压然后发生变形的情况下,通过使与所述受压部相反的面与所述第二固定电极接触来使所述第一固定电极和所述第二固定电极电气互连,以及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形成在比作为所述可动电极在所述基底上的投影的投影区域靠外侧的区域中,并且所述第四固定电极在所述可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矢野康治郎松本贤一中江竜光冈昌典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