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253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梁模板加固装置,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该装置包括托架、三角撑以及螺栓组;托架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所有长向支撑板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肋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三角撑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托架上,三角撑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螺栓组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包括螺栓杆和拧帽,螺栓杆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折弯部分与螺栓杆之间呈锐角,折弯部分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上,拧帽从螺栓杆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上。该装置操作简单,不遗留螺栓孔,可周转使用,可定型化、可装配化、可重复利用。

An Integrated Reinforcement Device for Composite Concrete Beam Formwor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
本技术涉及梁模板加固装置,特别是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施工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定型化装置逐渐成为施工装置的偏爱。目前常用的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采用扣件、盘扣、轮口等支撑架,梁测模板的固定方式却需要对模板进行打孔后,用对拉螺栓进行连接。施工难度虽然不大,但施工工艺较为复杂,且拆模后,存在螺栓孔洞,需要另行采用灌浆料封堵。另外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若人工振捣不当,易产生不易察觉的露筋现象,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基于以上描述,亟须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梁模板加固施工复杂性高,螺栓孔不方便处理,需要另行采用灌浆料封堵,易产生不易察觉的露筋现象,过度依赖混凝土浇筑时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该装置操作简单,不遗留螺栓孔,可周转使用,可定型化、可装配化、可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包括托架、三角撑以及螺栓组;所述托架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所有长向支撑板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肋之间呈平行状排列;所述三角撑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托架上,所述三角撑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螺栓组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包括螺栓杆和拧帽,所述螺栓杆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与螺栓杆之间呈锐角,所述折弯部分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上,所述拧帽从螺栓杆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上。作为优选,所述长向支撑板呈中空状的扁平状。作为优选,所述每个支架包括位于外侧的L型宽向板、固定在L型宽向板内侧的L型立向板以及倾斜立向撑,所述倾斜立向撑贴着L型立向板设置。作为优选,所述支架还包括倾斜宽向撑,所述倾斜宽向撑的两端分别固定在L型宽向板上。作为优选,所述倾斜立向撑上设置有通孔。作为优选,所述每个支架包括L型宽向板以及固定在L型宽向板内侧的倾斜立向撑。作为优选,所述螺栓杆与的拧帽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拧帽中间的通孔为内螺纹孔,所述拧帽通过内螺纹孔与螺栓杆的外螺纹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拧帽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呈十字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方案提供的加固集成装置包括托架、三角撑以及螺栓组;托架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所有长向支撑板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肋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三角撑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托架上,三角撑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螺栓组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包括螺栓杆和拧帽,所述螺栓杆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与螺栓杆之间呈锐角,所述折弯部分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上,所述拧帽从螺栓杆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上。该装置操作简单,不遗留螺栓孔,可周转使用,可定型化、可装配化、可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托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三角撑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螺栓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加固集成装置的装配图。图中:1-托架、11-长向支撑板、12-连接肋、2-三角撑、21-L型宽向板、22-L型立向板、23-倾斜宽向撑、24-倾斜立向撑、25-通孔、3-螺栓组、31-螺栓杆、32-拧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包括托架1、三角撑2以及螺栓组3。所述托架1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11,所有长向支撑板11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11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12固定连接,连接肋12的数量优选为2组,但并不局限于此。所有连接肋12之间呈平行状排列。所述三角撑2通过螺栓组3固定在托架1上,所述三角撑2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螺栓组3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螺栓组3包括螺栓杆31和拧帽32,所述螺栓杆31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与螺栓杆31之间既有一夹角,该夹角呈锐角,该夹角的大小优选为45度,但并不局限于该角度。所述折弯部分从连接肋12之间的间隙中通过之后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12上,所述拧帽32从螺栓杆31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2的支架上。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长向支撑板11呈中空状的扁平状。该方案可以大大的节省材料,并且降低了托架1的质量。当然,所述长向支撑板11也可以设计为实心状,但是实心状的长向支撑板11比较耗费材料。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每个支架包括位于外侧的L型宽向板21、固定在L型宽向板21内侧的L型立向板22以及倾斜立向撑24,所述倾斜立向撑24贴着L型立向板22设置。安装时,所述拧帽32从螺栓杆31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倾斜立向撑24上。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还包括倾斜宽向撑23,所述倾斜宽向撑2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L型宽向板21上。倾斜宽向撑23的存在加大了该装置的坚固性。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倾斜立向撑24上设置有通孔25。所示通孔25的数量优选为2个,当然,并不局限于2个。通过通孔25可以对螺栓杆31进行固定。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螺栓杆31与的拧帽32的连接端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拧帽32中间的通孔为内螺纹孔,所述拧帽32通过内螺纹孔与螺栓杆31的外螺纹配合连接。于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拧帽32包括上下两个部分,上下两个部分呈十字状。即上下两个部分之间相互垂直,安装时,先将拧帽32的下端部分拧在螺栓杆31上,并且该部分的两端分别搭在两侧的倾斜立向撑24上,然后再将拧帽32的上端部分拧在螺栓杆31上。并且拧帽32上下端部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拧帽32的上端部分可卡在拧帽32的下端部分两端之间的凸起之间,使得拧帽32的固定更加牢固。具体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该实施例中,所述每个支架包括L型宽向板以及固定在L型宽向板内侧的倾斜立向撑。安装时,拧帽固定在倾斜立向撑上。该方案使得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的结构更加简单,更容易制作。除此之外,其它部件和具体实施例一完全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三角撑以及螺栓组;所述托架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所有长向支撑板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肋之间呈平行状排列;所述三角撑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托架上,所述三角撑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螺栓组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包括螺栓杆和拧帽,所述螺栓杆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与螺栓杆之间呈锐角,所述折弯部分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上,所述拧帽从螺栓杆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托架、三角撑以及螺栓组;所述托架位于最底端,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向支撑板,所有长向支撑板之间呈平行状排列,且所有长向支撑板通过若干个间隔设置的连接肋固定连接,所有连接肋之间呈平行状排列;所述三角撑通过螺栓组固定在托架上,所述三角撑包括左右两个间隔且对称设置的支架;所述螺栓组位于左右两支架之间的间隙中,包括螺栓杆和拧帽,所述螺栓杆的一端为折弯部分,所述折弯部分与螺栓杆之间呈锐角,所述折弯部分卡在其中一个连接肋上,所述拧帽从螺栓杆的另一端套入并固定在三角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向支撑板呈中空状的扁平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混凝土梁模板加固集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支架包括位于外侧的L型宽向板、固定在L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