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7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喷混凝土层和玻璃纤维锚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待开挖岩壁上喷筑预混泥土层,封闭前序开挖暴露的围岩,可有效加固防护待开挖岩体岩壁面,避免开挖过程中岩壁局部坍塌、掉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玻璃纤维锚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并通过设置与岩面垂直的玻璃纤维锚杆对永久保留的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进行预加固,保证开挖工作能够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进行,避免待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开挖后未及时进行系统支护而使其发生变形,同时提高岩台的开挖成型质量。

A pre-reinforced structure for rock abutment and upper inflection point of rock wall crane gi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
本技术属于水利水电工程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
技术介绍
水电站地下洞室诸如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采用岩壁吊车梁承载结构作为重型双梁桥机基础较为普遍,该结构不仅可以减小地下厂房、尾水调压室跨度,缩短施工周期,还可以提前安装运行桥式起重机,节约成本。岩壁吊车梁部位往往是地下洞室应力调整发生转变的敏感部位,从岩壁吊车梁开始向下水平应力增加,加之受岩石破碎、裂隙发育等地质条件影响,岩壁吊车梁岩台开挖成型质量难以控制。岩壁吊车梁开挖成型难,严重影响岩壁吊车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提高高地应力、岩石破碎、复杂地质条件下岩壁吊车梁岩台开挖成型质量对于施工来说是一新的挑战。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提供一种新的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能避免在开挖过程中岩壁局部坍塌,同时可在开挖过程中对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进行有效加固,提高开挖成型质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喷混凝土层和玻璃纤维锚杆,所述的预喷混凝土层喷筑在待开挖岩层岩壁表面,上端面与上部岩体顶部相平,下端面与下部岩体底部相平,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6设置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岩台斜面3开挖岩体及保留岩体中,呈横向等间距排布,且横穿预喷混凝土层并深入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围岩内。进一步,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设置有多排,且对应岩体位置处的玻璃纤维锚杆均与该岩体岩面垂直。进一步,所述的预喷混凝土为钢纤维混凝土,厚度为5cm。进一步,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具有较高强度与较大脆性,该玻璃纤维锚杆在爆破开挖时在开挖面位置剪切断杆,直径为25mm,同排间距为1.5m,排距为1.0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在待开挖岩壁上喷筑预混泥土层,封闭前序开挖暴露的围岩,可有效加固防护待开挖岩壁,避免开挖过程中岩壁局部坍塌、掉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玻璃纤维锚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并通过设置与岩面垂直的玻璃纤维锚杆对永久保留的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进行预加固,保证开挖工作能够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进行,避免待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开挖后未及时进行系统支护而使其发生变形,同时提高岩台的开挖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部岩体、2-岩台上拐点垂直面、3-岩台斜面、4-下部岩体、5-预喷混凝土层、6-玻璃纤维锚杆、7-待开挖岩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斜面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围岩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喷混凝土层5和玻璃纤维锚杆6,岩台由上部岩体1、下部岩体4和待开挖岩体7开挖成型。上部岩体1岩面和下部岩体4岩面均为竖直面,开挖岩体7岩面为岩台斜面3和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组成,所述的预喷混凝土层5喷筑在待开挖岩体7表面,上端面与上部岩体1顶部相平,下端面与下部岩体4底部相平,其作用是封闭前序开挖暴露的围岩,可有效加固防护待开挖岩体7岩壁面,避免开挖过程中岩壁局部坍塌、掉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玻璃纤维锚杆6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施工环境。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6设置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岩台斜面3开挖岩体及保留岩体中,呈横向等间距排布,且横穿预喷混凝土层5并深入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岩台斜面3岩石体中。其中,玻璃纤维锚杆6直径为25mm,间排距为1.5m×1.0m,长度结合待开挖岩体7地质条件和扰动区影响半径确定为4.5m,玻璃纤维锚杆6设置有多排,且对应岩体位置处的玻璃纤维锚杆6均与该岩体岩面垂直,保证其能够对各个岩体都进行预加固,提高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岩台斜面3的开挖成型质量,玻璃纤锚杆6施工采用先插玻璃纤维锚杆6后注浆的方法,施工流程为:材料准备→造孔→清孔→安装玻璃纤维锚杆6→注浆。造孔采用三臂凿岩台车钻造孔,孔径大于玻璃纤维锚杆6直径的1.5cm以上,保证成孔质量,防止钻头过大或塌孔;玻璃纤维锚杆6孔造孔完毕进行清孔,清孔采用高压风进行,确保孔内无松碴、积水;将玻璃纤维锚杆6插入孔内的,长度不短于设计长度的95%;注浆采用注浆机注浆,保证注浆质量,确保玻璃纤维锚杆6与围岩有良好的锚固效果并达到填充空隙加固围岩的目的,通过设置玻璃纤维锚杆6,通过其对岩台上拐点垂直面2、岩台斜面3及其永久保留岩体进行预加固。本技术在待开挖岩体7的岩壁上喷筑预混泥土层,封闭前序开挖暴露的围岩,可有效加固防护待开挖岩体7岩壁面,并通过设置与岩面垂直的玻璃纤维锚杆6对永久保留的岩台斜面3及上拐点垂直岩面2进行预加固,保证开挖工作能够更好、更快、更安全地进行,避免待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开挖后未及时进行系统支护而使其发生变形,同时提高岩台的开挖成型质量。本技术的安装过程:第一步,当地下厂房开挖至相应的岩壁吊车梁位置后,对待开挖岩体7岩壁喷筑预喷混凝土层5,预喷混凝土层5为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度为5cm;第二步,向待开挖岩体7、保留的岩台斜面3、上拐点垂直岩面2及其岩体布置玻璃纤维锚杆6;第三步,对待开挖岩体7进行爆破开挖。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做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喷混凝土层和玻璃纤维锚杆,所述的预喷混凝土层喷筑在待开挖岩体岩壁表面,上端面与上部岩体顶部相平,下端面与下部岩体底部相平,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设置在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6)设置岩台上拐点垂直面、岩台斜面开挖岩体及保留岩体中,呈横向等间距排布,且横穿预喷混凝土层并深入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围岩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预加固结构包括预喷混凝土层和玻璃纤维锚杆,所述的预喷混凝土层喷筑在待开挖岩体岩壁表面,上端面与上部岩体顶部相平,下端面与下部岩体底部相平,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设置在所述的玻璃纤维锚杆(6)设置岩台上拐点垂直面、岩台斜面开挖岩体及保留岩体中,呈横向等间距排布,且横穿预喷混凝土层并深入岩台及上拐点垂直岩面围岩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岩壁吊车梁岩台及上拐点岩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红军张利生董春芳晏明楚占旭张淳重建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