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146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1:00
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蓄水基层、找平层和透水面层;所述蓄水基层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26.6mm,蓄水基层的厚度为150mm~300mm;所述找平层的材料包括有由水泥、填料、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和外加剂,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5mm,找平层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透水面层的材料包括水泥、填料、再生骨料和外加剂,其中,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5mm~10mm,透水面层的厚度为50mm~80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透水铺装体系只靠空隙透水和蓄水,蓄水能力低和去污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A Permeable Pavement Structure for Decontaminating Construction Was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
技术介绍
据统计我国每年建筑废弃物总量可达约15.5亿立方米至24亿立方米,并且每年以大于10%的增速持续增长。现阶段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废弃物未经处理而直接运往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按堆高不同,每堆积1万吨建筑垃圾约需占用(670-1340)平方米的土地。其中,填埋式建筑废弃物的处置方式不但长期占用大量的宝贵耕地,而且还耗用了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和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在清运过程中产生的遗撒和灰飞扬尘严重影响了市容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无限制硬化,导致地面“不吸水”,水没有“去处”,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在大雨面前不堪一击,城市看海已不再成为新闻。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大概有154个城市发生内涝,出现城中“看海”现象。而与此相反,我国大部分城市缺水现象又日趋严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边是水资源干涸,一边是城市内涝。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发展透水铺装系统是急需的;而现阶段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是棚改拆迁、一级开发、拆违等,建筑物的主要结构以砌体结构为主,因此建筑垃圾的主要成分是废砖瓦和废混凝土,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蓄水基层(2)、找平层(3)和透水面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基层(2)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26.6mm,蓄水基层(2)的厚度为150mm~300mm;所述找平层(3)为混合料一铺设而成;其中混合料一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5mm,找平层(3)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透水面层(1)为混凝料二铺设而成;其中,混凝料二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为粒径在3mm~10mm区间的单粒径骨料,透水面层(1)的厚度为50mm~8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污建筑垃圾透水铺装结构,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铺设的蓄水基层(2)、找平层(3)和透水面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基层(2)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铺设而成,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26.6mm,蓄水基层(2)的厚度为150mm~300mm;所述找平层(3)为混合料一铺设而成;其中混合料一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粒径为0~5mm,找平层(3)的厚度为20mm~30mm;所述透水面层(1)为混凝料二铺设而成;其中,混凝料二中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为粒径在3mm~10mm区间的单粒径骨料,透水面层(1)的厚度为50mm~8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岩凌李烁周少剑郑丽丽梁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建工资源循环利用投资有限公司北京新投建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新城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