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森专利>正文

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4099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能自动将多根锥形套管码放在工艺托盘中;所述锥形套管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锥形套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工艺托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按矩阵形式分布;其结构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包括料仓、推件机械手、间距隔栏、送件机械手和两个过渡托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工艺及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该方案可以大大提高操作的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Automatic Taper Casing Load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锥形套管加工工艺,尤其涉及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
技术介绍
锥形套管是一种常见产品,其外形为上端开口、下端封闭、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这种产品一般作为壳体使用,为了保证产品外观的美观性,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锥形套管进行电泳操作,为提高加工效率,通常将多个锥形套管放在工艺托盘上一起进行电泳,工艺托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多个锥形套管一一对应地倒插在多根支撑杆上;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缺乏专用设备,现有技术在作电泳前的准备时,只能由操作人员手动将锥形套管插在支撑杆上,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操作间紧邻电泳池,环境十分恶劣,不利于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专利技术人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工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工艺能使平躺的锥形套管以轴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下落;所述锥形套管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锥形套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锥形套管以轴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下落时,锥形套管的开口端朝下;具体的工艺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工艺包括多条并行设置的工艺通道;单条工艺通道包括进料通道、送料通道、姿态调节通道和落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轴向竖向设置,多根锥形套管以平躺的姿态沿进料通道轴向叠放;所述送料通道设置在进料通道的正下方,且送料通道与进料通道连通,送料通道的轴向与进料通道的前侧面垂直,送料通道的横截面尺寸与锥形套管的最大直径匹配;所述姿态调节通道由两个结构体之间的条形间隙构成,条形间隙的轴向长度大于锥形套管的轴向长度,条形间隙的宽度小于锥形套管的最大直径,条形间隙的轴向与送料通道的轴向平行,条形间隙设置在送料通道的前方,条形间隙上端面的高度不高于送料通道的下侧面;所述落料通道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落料通道设置在条形间隙的前端,落料通道与条形间隙连通,落料通道的直径大于锥形套管的直径;送料通道的后方设置有一送料杆,送料杆向后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处时,进料通道内的锥形套管能以平躺姿态落入送料通道内;送料杆向前运动至最大行程位置处时,送料杆能将送料通道内的锥形套管向前顶出至姿态调节通道中;向后的最大行程位置记为起始位,向前的最大行程位置记为工作位;送料杆周期性地工作,每个工作周期开始时,送料杆从起始位出发,在起始位和工作位之间往复运动,每个工作周期结束时,送料杆回到起始位;送料杆的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的间隔时长为T,送料杆的单个工作周期的时长为T1,单个工作周期中,送料杆的往复次数为M次;进入姿态调节通道后,锥形套管能在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垂:锥形套管的大直径端被条形间隙卡在上方,锥形套管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所述姿态调节通道的上方设置有一拨杆;拨杆周期性地工作,每个工作周期开始时,拨杆能从A位置出发,在A位置、B位置、C位置和D位置之间多次循环移动,每个工作周期结束时,拨杆回到A位置;单次循环移动时,拨杆从A位置出发向下运动至B位置,然后向前运动至C位置,然后向上运动至D位置,然后向后运动回到A位置;所述A位置位于条形间隙后端的上方,所述B位置位于条形间隙后端的下方,所述C位置位于条形间隙前端的下方,所述D位置位于条形间隙前端的上方,A位置和D位置的高度相同,B位置和C位置的高度相同;拨杆的相邻两个工作周期之间的间隔时长为T,拨杆的单个工作周期的时长为T1,单个工作周期中,拨杆循环移动的次数为M次;送料杆开始工作后,当第一个锥形套管落入姿态调节通道后,拨杆开始工作;当锥形套管被拨杆推入落料通道时,锥形套管就会以轴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从落料通道中落出;多条工艺通道所对应的送料杆动作同步,多条工艺通道所对应的拨杆动作同步。采用前述工艺处理后,多根平躺的锥形套管就能以开口朝下、轴向垂直于水平面的姿态同步下落,再配合相应的转运机构,就能实现锥形套管的快速装盘操作,从而大大减少人工。基于前述工艺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能自动将多根锥形套管码放在工艺托盘中;所述锥形套管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锥形套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工艺托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按矩阵形式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包括料仓、推件机械手、间距隔栏、送件机械手和两个过渡托盘;所述料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互相平行;料仓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轴向与料仓底面垂直;料仓后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导向槽,第二导向槽的轴向与料仓底面垂直;多条第一导向槽和多条第二导向槽的位置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进料腔;料仓下部设置有多个送料孔,送料孔的轴向与料仓前侧面垂直,送料孔将料仓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通,送料孔的上部与进料腔的底部连通,多个送料孔与多个进料腔一一对应;送料孔的横截面尺寸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匹配;所述推件机械手包括连接板、多根推件杆和推件传动装置;所述连接板设置在料仓的后侧,多根推件杆设置在连接板的前侧面上,推件杆的轴向与送料孔的轴向平行,多根推件杆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送料孔中;连接板与推件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推件传动装置能传动连接板沿送料孔轴向往复运动;所述间距隔栏由栏板和多根导向柱组成;所述栏板设置在料仓的前侧;所述导向柱设置在栏板的后侧面上,导向柱的轴向与送料孔的轴向平行,导向柱的轴向长度大于锥形套管的轴向长度,导向柱的后端面与料仓的前侧面接触;导向柱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多根导向柱的上端面齐平,导向柱上端面的高度不高于送料孔的下侧面;多根导向柱等间距设置,相邻导向柱之间的间隙小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相邻导向柱之间的间隙形成滑槽;滑槽的位置与送料孔对应,多条滑槽与多个送料孔一一对应;当锥形套管落入滑槽内并自然下垂时,锥形套管的大口径端能被滑槽卡在上方且锥形套管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所述栏板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多条下落槽,下落槽与滑槽连通,多条下落槽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下落槽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下落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半径大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半径;所述送件机械手包括传动板、多根送件杆、水平传动装置和竖向传动装置;所述传动板设置在料仓的前侧,传动板位于间距隔栏的上方;多根送件杆设置在传动板的下端面上;送件杆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送件杆的位置与滑槽相对,多根送件杆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送件杆的前侧面上设置有送件槽,送件槽的轴向与送件杆的轴向平行,送件槽与送件杆的下端面连通,送件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传动板与水平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水平传动装置能传动传动板在平行于滑槽轴向的方向上运动;水平传动装置的外壳与竖向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竖向传动装置能传动水平传动装置在平行于送件杆轴向的方向上运动;所述过渡托盘包括过渡盘本体、封孔挡板、复位弹簧、限位销和过渡盘传动装置;过渡盘本体横向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导槽,导槽轴向与导向柱的轴向平行;过渡盘本体上端面中部设置有多个装排孔,装排孔将过渡盘本体竖向贯通;多个装排孔按矩阵形式分布,横向上的多个装排孔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与多条下落槽一一对应;装排孔的直径大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所述封孔挡板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通过孔,多个通过孔的数量和排列形式与多个装排孔的数量和排列形式相同;通过孔的直径与装排孔的直径匹配;封孔挡板设置在过渡盘本体的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能自动将多根锥形套管码放在工艺托盘中;所述锥形套管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锥形套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工艺托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按矩阵形式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包括料仓(1)、推件机械手(2)、间距隔栏(3)、送件机械手(4)和两个过渡托盘(5);所述料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互相平行;料仓(1)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导向槽(1‑1),第一导向槽(1‑1)的轴向与料仓(1)底面垂直;料仓(1)后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2)的轴向与料仓(1)底面垂直;多条第一导向槽(1‑1)和多条第二导向槽(1‑2)的位置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进料腔;料仓(1)下部设置有多个送料孔(1‑3),送料孔(1‑3)的轴向与料仓(1)前侧面垂直,送料孔(1‑3)将料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通,送料孔(1‑3)的上部与进料腔的底部连通,多个送料孔(1‑3)与多个进料腔一一对应;送料孔(1‑3)的横截面尺寸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匹配;所述推件机械手(2)包括连接板(2‑1)、多根推件杆(2‑2)和推件传动装置;所述连接板(2‑1)设置在料仓(1)的后侧,多根推件杆(2‑2)设置在连接板(2‑1)的前侧面上,推件杆(2‑2)的轴向与送料孔(1‑3)的轴向平行,多根推件杆(2‑2)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送料孔(1‑3)中;连接板(2‑1)与推件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推件传动装置能传动连接板(2‑1)沿送料孔(1‑3)轴向往复运动;所述间距隔栏(3)由栏板(3‑1)和多根导向柱(3‑2)组成;所述栏板(3‑1)设置在料仓(1)的前侧;所述导向柱(3‑2)设置在栏板(3‑1)的后侧面上,导向柱(3‑2)的轴向与送料孔(1‑3)的轴向平行,导向柱(3‑2)的轴向长度大于锥形套管的轴向长度,导向柱(3‑2)的后端面与料仓(1)的前侧面接触;导向柱(3‑2)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多根导向柱(3‑2)的上端面齐平,导向柱(3‑2)上端面的高度不高于送料孔(1‑3)的下侧面;多根导向柱(3‑2)等间距设置,相邻导向柱(3‑2)之间的间隙小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相邻导向柱(3‑2)之间的间隙形成滑槽;滑槽的位置与送料孔(1‑3)对应,多条滑槽与多个送料孔(1‑3)一一对应;当锥形套管落入滑槽内并自然下垂时,锥形套管的大口径端能被滑槽卡在上方且锥形套管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所述栏板(3‑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多条下落槽(3‑3),下落槽(3‑3)与滑槽连通,多条下落槽(3‑3)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下落槽(3‑3)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下落槽(3‑3)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半径大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半径;所述送件机械手(4)包括传动板(4‑1)、多根送件杆(4‑2)、水平传动装置和竖向传动装置;所述传动板(4‑1)设置在料仓(1)的前侧,传动板(4‑1)位于间距隔栏(3)的上方;多根送件杆(4‑2)设置在传动板(4‑1)的下端面上;送件杆(4‑2)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送件杆(4‑2)的位置与滑槽相对,多根送件杆(4‑2)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送件杆(4‑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送件槽,送件槽的轴向与送件杆(4‑2)的轴向平行,送件槽与送件杆(4‑2)的下端面连通,送件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传动板(4‑1)与水平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水平传动装置能传动传动板(4‑1)在平行于滑槽轴向的方向上运动;水平传动装置的外壳与竖向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竖向传动装置能传动水平传动装置在平行于送件杆(4‑2)轴向的方向上运动;所述过渡托盘(5)包括过渡盘本体(5‑1)、封孔挡板(5‑2)、复位弹簧(5‑3)、限位销(5‑4)和过渡盘传动装置;过渡盘本体(5‑1)横向侧壁的上部设置有导槽(5‑5),导槽(5‑5)轴向与导向柱(3‑2)的轴向平行;过渡盘本体(5‑1)上端面中部设置有多个装排孔(5‑6),装排孔(5‑6)将过渡盘本体(5‑1)竖向贯通;多个装排孔(5‑6)按矩阵形式分布,横向上的多个装排孔(5‑6)的数量和分布位置与多条下落槽(3‑3)一一对应;装排孔(5‑6)的直径大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所述封孔挡板(5‑2)的中部设置有多个通过孔(5‑7),多个通过孔(5‑7)的数量和排列形式与多个装排孔(5‑6)的数量和排列形式相同;通过孔(5‑7)的直径与装排孔(5‑6)的直径匹配;封孔挡板(5‑2)设置在过渡盘本体(5‑1)的下方,封孔挡板(5‑2)的前端设置有向上的第一翻边;过渡盘本体(5‑1)前端面上与所述第一翻边相对的位置处设置有弹簧孔,所述复位弹簧(5‑3)设置在弹簧孔内,复位弹簧(5‑3)的外端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能自动将多根锥形套管码放在工艺托盘中;所述锥形套管的外形为上小下大的圆台形结构,锥形套管上端开口、下端封闭;所述工艺托盘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多根支撑杆,多根支撑杆按矩阵形式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套管自动装盘机包括料仓(1)、推件机械手(2)、间距隔栏(3)、送件机械手(4)和两个过渡托盘(5);所述料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互相平行;料仓(1)前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一导向槽(1-1),第一导向槽(1-1)的轴向与料仓(1)底面垂直;料仓(1)后侧面的内壁上设置有多条第二导向槽(1-2),第二导向槽(1-2)的轴向与料仓(1)底面垂直;多条第一导向槽(1-1)和多条第二导向槽(1-2)的位置一一对应;位置相对的第一导向槽(1-1)和第二导向槽(1-2)之间的区域形成一个进料腔;料仓(1)下部设置有多个送料孔(1-3),送料孔(1-3)的轴向与料仓(1)前侧面垂直,送料孔(1-3)将料仓(1)的前侧面和后侧面连通,送料孔(1-3)的上部与进料腔的底部连通,多个送料孔(1-3)与多个进料腔一一对应;送料孔(1-3)的横截面尺寸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匹配;所述推件机械手(2)包括连接板(2-1)、多根推件杆(2-2)和推件传动装置;所述连接板(2-1)设置在料仓(1)的后侧,多根推件杆(2-2)设置在连接板(2-1)的前侧面上,推件杆(2-2)的轴向与送料孔(1-3)的轴向平行,多根推件杆(2-2)一一对应地插接在多个送料孔(1-3)中;连接板(2-1)与推件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推件传动装置能传动连接板(2-1)沿送料孔(1-3)轴向往复运动;所述间距隔栏(3)由栏板(3-1)和多根导向柱(3-2)组成;所述栏板(3-1)设置在料仓(1)的前侧;所述导向柱(3-2)设置在栏板(3-1)的后侧面上,导向柱(3-2)的轴向与送料孔(1-3)的轴向平行,导向柱(3-2)的轴向长度大于锥形套管的轴向长度,导向柱(3-2)的后端面与料仓(1)的前侧面接触;导向柱(3-2)的上端面与水平面平行,多根导向柱(3-2)的上端面齐平,导向柱(3-2)上端面的高度不高于送料孔(1-3)的下侧面;多根导向柱(3-2)等间距设置,相邻导向柱(3-2)之间的间隙小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外径,相邻导向柱(3-2)之间的间隙形成滑槽;滑槽的位置与送料孔(1-3)对应,多条滑槽与多个送料孔(1-3)一一对应;当锥形套管落入滑槽内并自然下垂时,锥形套管的大口径端能被滑槽卡在上方且锥形套管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所述栏板(3-1)的后侧面上设置有多条下落槽(3-3),下落槽(3-3)与滑槽连通,多条下落槽(3-3)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下落槽(3-3)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下落槽(3-3)的横截面为圆弧形,圆弧形的半径大于锥形套管的最大半径;所述送件机械手(4)包括传动板(4-1)、多根送件杆(4-2)、水平传动装置和竖向传动装置;所述传动板(4-1)设置在料仓(1)的前侧,传动板(4-1)位于间距隔栏(3)的上方;多根送件杆(4-2)设置在传动板(4-1)的下端面上;送件杆(4-2)的轴向与水平面垂直;送件杆(4-2)的位置与滑槽相对,多根送件杆(4-2)与多条滑槽一一对应;送件杆(4-2)的前侧面上设置有送件槽,送件槽的轴向与送件杆(4-2)的轴向平行,送件槽与送件杆(4-2)的下端面连通,送件槽的横截面为圆弧形;所述传动板(4-1)与水平传动装置的传动臂连接,水平传动装置能传动传动板(4-1)在平行于滑槽轴向的方向上运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森曾繁萍杨阳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森重庆市爱伦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