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春祥专利>正文

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40366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2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玻璃加工技术领域,提供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至少一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和玻璃加工传送通道,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包括设置在全封闭炉腔内依顺序排列的上料区、升温区、恒温区、回温区和出料区,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可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中依次按加工顺序在各个区域移动对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的待加工玻璃进行加工作业,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包括车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高温发热棒、第二高温发热棒、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四根固定柱和定型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玻璃折弯加工设备复杂、造价成本高、能源损耗高、玻璃加工质量低的问题。

A U-shaped Glass Form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玻璃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现有的玻璃板热弯成型机,一般包括用于使玻璃板在其内热弯成型的模具、用于给模具进行多段加热的模具加热机构及用于给模具施加压力的模具加压机构,现有的玻璃板热弯成型装置是用多工位多段加热方法将模具内的玻璃板多次加热至软化温度以上,经测量和预估判断玻璃板达到软化后再重新对模具施加所需的弯曲成型压力,使模具内的玻璃板弯曲成型,但是模具内玻璃板的温度其实是难以精确测量的,无法准备判断何时对模具施加压力使其热弯成型,且需分段加热和保温、多次测量和控制温度,多次施加压力,因成型工艺过程繁杂,且测量和控制操作繁琐。第二,多段加热且将模具实际温度加热到软化温度以上后,无法准确判断玻璃板刚好软化的时间点,常常会因误判或继续加热导致错过刚开始软化的玻璃板的最佳成型时机,而随着玻璃板温度的继续升高使得其在成型时易产生水波纹或过烧等问题。第三,由于现有的模具及模具加热机构的结构问题,不能使玻璃板的不同部位都均匀受热,使得玻璃板成品的成型质量无法保证,产品不良率较高。第四,多段多工位加热的方式,因需多处设置加热部件,也导致能耗高且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缩短生产距离、提高成型效率、节约成本、玻璃整形效果好、消耗能源低、产品良品率高的U型玻璃成型装置。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包括PLC控制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至少一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和玻璃加工传送通道,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包括设置在全封闭炉腔内依顺序排列的上料区、升温区、恒温区、回温区和出料区,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可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中依次按加工顺序在各个区域移动对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的待加工玻璃进行加工作业,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升温区和恒温区分别设有调控升温区和恒温区温度的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包括车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高温发热棒、第二高温发热棒、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四根固定柱和定型架,所述车架底部设有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移动轨道相适配的滑行机构,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车架底部,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车架上表面且待加工玻璃放置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分别设于车架位于待加工玻璃左右两侧U型折弯处且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上均开设有朝向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处的加热发射槽,所述四根固定柱分别设于车架上位于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前后两侧,所述定型架可拆装地设于四根固定柱自由端上将待加工玻璃上方根据U型折弯区域后内部形成所需边框区域压盖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一碾压辊、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配重棒、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一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一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左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一碾压辊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弧面上运动,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分别中部可转动地设于车架前部和后部上,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上端均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的辊轴两端且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下端均设有控制上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辊轴两端的电磁铁开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二碾压辊、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二配重棒、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所述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二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二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右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二碾压辊以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弧面上运动,所述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分别中部可转动地设于车架前部和后部上,所述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上端均可扣紧或松开第二碾压辊的辊轴两端且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下端均设有控制上端扣紧或松开第二碾压辊辊轴两端的电磁铁开关,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车架的一根固定柱上检测待第一配重棒和第二配重棒是否下降至固定柱带动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将待加工玻璃折弯成U型玻璃,各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加热器、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器。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分包括上下两层结构,所述上料区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上层和下层左部,所述升温区、恒温区、回温区由左向右依次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上层中部,所述出料区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上层和下层右部,所述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分别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左部和右部用于将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升至上层送入升温区开始加工或者将加工完成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下降至下层卸料。更进一步的,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下层中部左侧设有放置装好待加工玻璃的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待送区,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下层中部右侧设有放置加工完成等待卸料的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待卸区,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下层中部设有对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放置待加工玻璃或卸下加工完成等待卸料的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装卸区。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推送机构和第二推送机构,所述第一推送机构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上层左侧用于将送至上层的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送往升温区加工,所述第二推送机构设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上层右侧用于将送至下层的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推出卸料。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温层为第一陶瓷纤维棉层。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保温层包括多根高温陶瓷管和第二陶瓷纤维棉层,各根所述高温陶瓷管均布设于车架上表面,所述第二陶瓷纤维棉层覆盖设于各根高温陶瓷管上表面上且第二陶瓷纤维棉层上表面成放置待加工玻璃的工作平台。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均包括固定架、高温陶瓷管、发热元件、固定轴、耐火绝缘套、内护套和外护套,所述固定轴两端固设于固定架上,所述耐火绝缘套、发热元件、内护套、高温陶瓷管和外护套依次由内向外包覆套设于固定轴轴周侧上,所述内护套、高温陶瓷管和外护套向上均开设有一条加热发射槽且内护套、高温陶瓷管和外护套的各个加热发射槽均相通。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设置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并设置多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对玻璃进行加工,通过从低到高不同的升温区通道对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的玻璃进行预热升温,并在恒温区通道保持较高温度环境,在进入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前,采用定型架将待加工玻璃压置于U型自动折弯机车的车架上,通过第一折弯机构和第二折弯机构的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分别设于待加工玻璃的两边U型折弯处,初始时待加工玻璃的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至少一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和玻璃加工传送通道,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包括设置在全封闭炉腔内依顺序排列的上料区、升温区、恒温区、回温区和出料区,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可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中依次按加工顺序在各个区域移动对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的待加工玻璃进行加工作业,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升温区和恒温区分别设有调控升温区和恒温区温度的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包括车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高温发热棒、第二高温发热棒、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四根固定柱和定型架,所述车架底部设有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移动轨道相适配的滑行机构,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车架底部,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车架上表面且待加工玻璃放置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分别设于车架位于待加工玻璃左右两侧U型折弯处且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上均开设有朝向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处的加热发射槽,所述四根固定柱分别设于车架上位于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前后两侧,所述定型架可拆装地设于四根固定柱自由端上将待加工玻璃上方根据U型折弯区域后内部形成所需边框区域压盖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一碾压辊、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配重棒、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一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一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左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一碾压辊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弧面上运动,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分别中部可转动地设于车架前部和后部上,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上端均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的辊轴两端且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下端均设有控制上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辊轴两端的电磁铁开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二碾压辊、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二配重棒、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所述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二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二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右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二碾压辊以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弧面上运动,所述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分别中部可转动地设于车架前部和后部上,所述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上端均可扣紧或松开第二碾压辊的辊轴两端且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下端均设有控制上端扣紧或松开第二碾压辊辊轴两端的电磁铁开关,所述位移传感器设于车架的一根固定柱上检测待第一配重棒和第二配重棒是否下降至固定柱带动第一碾压辊和第二碾压辊将待加工玻璃折弯成U型玻璃,各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输出端均与PLC控制器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加热器、各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均连接并受控于PLC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U型玻璃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PLC控制器、多个温度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至少一辆U型自动折弯机车和玻璃加工传送通道,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包括设置在全封闭炉腔内依顺序排列的上料区、升温区、恒温区、回温区和出料区,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可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中依次按加工顺序在各个区域移动对U型自动折弯机车上的待加工玻璃进行加工作业,所述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升温区和恒温区分别设有调控升温区和恒温区温度的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各辆所述U型自动折弯机车包括车架、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第一高温发热棒、第二高温发热棒、第一折弯机构、第二折弯机构、四根固定柱和定型架,所述车架底部设有与玻璃加工传送通道的移动轨道相适配的滑行机构,所述第一保温层设于车架底部,所述第二保温层设于车架上表面且待加工玻璃放置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分别设于车架位于待加工玻璃左右两侧U型折弯处且第一高温发热棒和第二高温发热棒上均开设有朝向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处的加热发射槽,所述四根固定柱分别设于车架上位于待加工玻璃U型折弯前后两侧,所述定型架可拆装地设于四根固定柱自由端上将待加工玻璃上方根据U型折弯区域后内部形成所需边框区域压盖于第二保温层上表面,所述第一折弯机构包括第一碾压辊、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一配重棒、第一限位杆、第二限位杆、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所述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一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一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一杠杆和第二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一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左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一碾压辊以第一限位杆和第二限位杆的长度为半径的圆弧面上运动,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分别中部可转动地设于车架前部和后部上,所述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上端均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的辊轴两端且第一保险扣和第二保险扣下端均设有控制上端扣紧或松开第一碾压辊辊轴两端的电磁铁开关,所述第二折弯机构包括第二碾压辊、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二配重棒、第三限位杆、第四限位杆、第三保险扣和第四保险扣,所述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定位柱分别对称设于车架中部前后两侧,所述第二配重棒两端分别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力臂端可拆装连接,所述第二碾压辊两端分别经连接杆与第三杠杆和第四杠杆的受力臂活动连接且第二碾压辊位于待加工玻璃右部U型折弯处下方,所述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一端分别与第二碾压辊两端可活动连接且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位杆的另一端分别可转动地设于车架的前部和后部使第二碾压辊以第三限位杆和第四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春祥
申请(专利权)人:蔡春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