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3859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8: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按照建模对象的真实信息参数作为基本元素,所述基本元素具有历史记忆或编辑再建功能,元素可多次编辑;第二步,通过信息格式化单元、元素后用单元提取器选取理化推导运算关系相同相近或有相互关系能归类形成集合的元素构成模型单元,依照现实中的实体结构调用所述模型单元对接组装建成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实现将复杂的建模加单化,具有可操作和复杂的多次重复组合通过参数运算变换建模准确化的作用效果。

A Model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模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字化能源开采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数值化模型动态判评压裂用流体参数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管道中流体的参数及其特性在压裂油气开发、石油运输中具决定油气开发成败和运输效益的重要意义,现有的相关流体的参数性能的确定或评价过程基本上是通过公式或实验测定,在实验测定或用公式计算过程中需要用到相关量的系数或特征物理量,这种相关系数或物量现行的一般都通过现有的文件记载或查资料的方式沿用传承,而这些系数或物理量原始得出大多数实在单一条件下或静态下计算测量或实验得出,如流体管道中的粗糙程度系数与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等有密切关系,现有的测量是通过管道与其接触的物质或流体的相关摩阻、流体的压力变换、流体的密度、以及管道的尺寸的参数计算推导而来或者查资料获得,通过上述与其有关物质参数计算推导时存在的问题是,粗糙度系数还和流体的状态,环境的温度,管道的材质尺寸有关,如果流体状态确定不准,导致计算结果有误,或者出现温度或管道材质变换将导致计算不准,即使上述状态确定准确或者温度材质变换都涉及在内而计算得出的结果只能表征当时特定条件和空间状态下系数,不能代表整个流体在一段时间过程和整体空间以及时间动态变换和空间变换过程中准确真实符合的反应其对应条件下的系数,而导致技术结果偏离,不能准确实时的指导工业生产,对于类似参数系数也同样问题,同样的以查资料获得参数数据,由于当时的科技实验条件无法准确全面的测定,也存在其只能适应某一特定过程或特定条件,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系数、物理量及其意义应用方式和领域的复杂多变之后,许多系数特征物理量影响其变换的条件增多,因此通过现有的方式得出的重要系数参数不能准确全面的反应确定相关物理量的参数性能,甚至会出现误导误判,将其应用于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流体特性的方法时,因其存在不准确真实符合的反应其对应条件下的系数或不能全程真实的考虑重要相关量变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技术结果偏离,不能准确实时的指导工业生产,或者是现有技术缺乏解决上述问题的基础方法或基础方法工具,或者是没有有效快准解决上述问题的体系系统,因而最终会造成油气开采用流体参数无法评判,以及在流体与管道中接触时预判和调整流体性能参数,也无法通过已知的压裂或管道情况匹配相应的流体,也无法通过特定参数评价判断流体体系的性能,严重制约着油气开发成功率和降低管道流体输送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数值化模型动态判评压裂用流体参数的方法,来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技术问题之一。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数字化动态模型判评压裂或管道流体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根据目标参数,得到目标参数相关信息,按照压裂或管道真实的空间形状构造、相关信息平行互动建立模型;第二步,依据模型设置算法,在算法与模型互动的情况下得出目标参数,用该目标参数来判断评价作用于管道中流体的性能参数。优选地,步骤一中所述建立模型为按建模方法建立和实际油气开采用压裂相同布局和空间结构的3D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动态模型;所述管道模型为动态管道模型,所述动态管道模型中运行实时体系参数以及输入的信息;所述在算法与模型互动的情况还包括根据所设置动态体系算法对动态模型进行计算和分析,从而判断评价流体性能。优选地,上述还包括:所述目标参数为特性参数或无法静态推导元素的参数或动态变换参数、同时该参数为其它参数的桥梁或纽带;所述相关信息平行互动于模型中实时共同作用于模型和支持算法;所述管道与流体的信息按作用历程动态参于模型与算法进行运算分析;所述压裂开采用管道运行实时体系参数,设置类型、流体组分、工作环境、设备实体结构相应的实际形状以及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受动态参数的影响变换具有和实际油气开采用压裂中相同的运行参数,设置类型、流体组分、工作环境、也符合设备实体结构相应的实际形状以及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受动态参数的影响变换。优选地,所述算法为动态体系算法符合油气开采用压裂的管道流体力学计算,是结合实时互动信息、环境、材质、体系变动综合因素后对理论算法优化,便于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算法包括用式中;λ为摩阻系数;Re—为由v、ρ、μ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等动态参数确定的内诺数;ξ—为由b、c修正的粗糙度,b、c动态模型下给定的范围为0.016-19;B、V—为环境、材质、体系变动下矫正常数,动态模型下给定的数值范围为2.6—128;r—为管道半径;上述参数根据需要通过传感器测定或根据设计设置,相关系数常数是在模型和算法下给出。优选地,所述算法为动态体系算法符合油气开采用压裂的管道流体力学计算,是结合实时互动信息、环境、材质、体系变动综合因素后对理论算法优化,便于得出准确的计算结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还提供一种建模方法:第一步:按照建模对象的真实信息参数作为基本元素,所述基本元素具有历史记忆或编辑再建功能,元素可多次编辑;第二步:通过信息格式化单元、元素后用单元提取器选取理化推导运算关系相同相近或有相互关系能归类形成集合的元素构成模型单元,依照现实中的实体结构调用所述模型单元对接组装建成模型。上述的一种建模方法可用于一种3D数字化动态模型判评压裂或管道流体性能的方法中所述模型的建模,包括如下步骤(4)将权利要求4中所述目标参数相关信息通过3D建模平台进行基本元素同时设置上述信息设置具有历史记忆性能记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或相互关系的量或设置可编辑进行在建或再用;(5)通过3D建模平台等信息格式化单元上述元素设置成设置结合关系,能连接、能查找、能设置形状大小外观信息化后进行组建,提取将管道、泵、阀门、仪表可归类集合组装作为模型单元,或选管道、阀门具有相互关系的连接作为模型单元,然后将上述模型单元按照真实的压裂或管路体系调用组装运行力学、材料学、流体学算法后构成压裂、管路模型;(6)通信连接传感采集真实压裂管道中的监测信息或在模型中使用设置的信息数据,将采集的实时参数、运行信息、环境信息结合于模型本身中形成平行一体的体系实时互动与算法运行、综合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后构建3D数字化动态模型。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实现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流体特性判断评价的系统,包括:信息通信端,用于所需参数、所需参数相关的信息通讯收集分析处理归类通讯;建模模块,用于根据压裂或管道的原型和所提供的信息,按一定建模方法,建立3D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动态模型,建模模块包括信息格式化单元,用于将所述油气开采用压裂3D建模信息格式化为建模标准对接信息数据;还包括元素信息化后用单元提取器提取,用历史记忆自动对接或提取的信息组成的单元建立模型连接或对接历程实时动态信息,获取3D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动态模型;算数结合模块,用于将不同运行参数、实时数据、流体类型在所述3D模型油气开采用压裂通过算法与模型互动显示,从而建立压裂开采用管道动态;分析模块,用于根据系统动态体系算法对当前动态模型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关参数,从而判断评价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流体特性。进一步地,所述建模模块包括:获取基本元素,据油气开采用压裂管道真实空间结构,按性能结构进行基本元素组建;单元组建调用相应基本元素,3D模型建立基本元素,用于将所获取的基本元素通过一定方式建立起3D油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模方法:第一步:按照建模对象的真实信息参数作为基本元素,所述基本元素具有历史记忆或编辑再建功能,元素可多次编辑;第二步,通过信息格式化单元、元素后用单元提取器选取理化推导运算关系相同相近或有相互关系能归类形成集合的元素构成模型单元,依照现实中的实体结构调用所述模型单元对接组装建成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模方法:第一步:按照建模对象的真实信息参数作为基本元素,所述基本元素具有历史记忆或编辑再建功能,元素可多次编辑;第二步,通过信息格式化单元、元素后用单元提取器选取理化推导运算关系相同相近或有相互关系能归类形成集合的元素构成模型单元,依照现实中的实体结构调用所述模型单元对接组装建成模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可用于一种3D数字化动态模型判评压裂或管道流体性能的方法中所述模型的建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管道流体力学计算中的参数λ为摩阻系数,Re为由v、ρ、μ分别为流体的流速、密度与黏性系数等动态参数确定的内诺数,ξ为由b、c修正的粗糙度,b、c动态模型下给定的范围为0.016-19,A、V为环境、材质、体系变动下矫正常数,动态模型下给定的数值范围为2.6—128,r为管道半径相的关信息通过3D建模平台进行基本元素同时设置上述信息设置具有历史记忆性能记忆与其具有连接关系或相互关系的量或设置可编辑进行在建或再用;(2)通过3D建模平台等信息格式化单元上述元素设置成设置结合关系,能连接、能查找、能设置形状大小外观信息化后进行组建,提取将管道、泵、阀门、仪表可归类集合组装作为模型单元,或选管道、阀门具有相互关系的连接作为模型单元,然后将上述模型单元按照真实的压裂或管路体系调用组装运行力学、材料学、流体学算法后构成压裂、管路模型;(3)通信连接传感采集真实压裂管道中的监测信息或在模型中使用设置的信息数据,将采集的实时参数、运行信息、环境信息结合于模型本身中形成平行一体的体系实时互动与算法运行、综合进行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辉
申请(专利权)人:权冉银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