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灌注桩施工的
,具体而言,涉及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一种施工成本低、施工操作简单、无振动及噪音及挤土效应的混凝土技术;目前,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大量实践案例表明,钻孔灌注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及较强的稳定性,即混凝土浆液渗透至土层深处,能使土层与灌注桩体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地基更加牢固可靠,同时灌注桩能够有效控制地基沉降,从而对土层产生压实效果;钻孔灌注桩对土层起着较好的渗透、压密及劈裂作用,且三者间的相互作用能使土层更加稳固。目前,对于桩直径大于1200mm、桩长超过50m的大直径、超深灌注桩的施工,受桩径和桩长的影响,成孔时间相对较长,护壁的泥浆会在孔壁产生较厚的泥皮,清孔沉渣厚度难以满足设计要求,这些因素进而会影响桩的承载能力。为此,对于大直径、超深桩,尤其是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岩层时,通常采用增加桩后桩端和桩侧注浆设计,以进一步提升桩的承载能力。常规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工艺为在钢筋笼外侧绑扎3~5根通长的注浆管,在每根注浆管的底部 ...
【技术保护点】
1.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孔、钢筋笼以及注浆结构;具体步骤如下:(1)、钻设所述灌注桩孔;(2)、制作所述注浆结构,所述注浆结构伸入所述灌注桩孔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贯穿形成有注浆孔组,所述注浆结构包裹生胶带,使所述注浆孔呈密封状态;(3)、制作所述钢筋笼,并在所述钢筋笼上固定所述注浆结构;(4)、往所述灌注桩孔内下放所述钢筋笼,同时下放所述注浆结构;(5)、往所述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6)、混凝土灌注完毕9至10小时后,往所述注浆结构通水,冲开所述生胶带,使所述注浆孔解除密封状态;(7)、混凝土灌注完毕24小时后,向所述注浆结构注入水泥浆, ...
【技术特征摘要】
1.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灌注桩孔、钢筋笼以及注浆结构;具体步骤如下:(1)、钻设所述灌注桩孔;(2)、制作所述注浆结构,所述注浆结构伸入所述灌注桩孔内的一端的外表面贯穿形成有注浆孔组,所述注浆结构包裹生胶带,使所述注浆孔呈密封状态;(3)、制作所述钢筋笼,并在所述钢筋笼上固定所述注浆结构;(4)、往所述灌注桩孔内下放所述钢筋笼,同时下放所述注浆结构;(5)、往所述灌注桩孔内灌注混凝土;(6)、混凝土灌注完毕9至10小时后,往所述注浆结构通水,冲开所述生胶带,使所述注浆孔解除密封状态;(7)、混凝土灌注完毕24小时后,向所述注浆结构注入水泥浆,直至所述注浆结构完成注浆。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孔设有呈圆环状的护筒,所述护筒嵌入地面,且围合所述灌注桩孔,所述护筒的上表面比地面高30厘米布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结构包括三根桩底注浆管与多个桩侧注浆管组,三根所述桩底注浆管自高出所述护筒以上1米的位置延伸至所述钢筋笼的底部,所述钢筋笼具有朝上的头部,所述桩侧注浆管组具有朝上的顶部和朝下的底部,多个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顶部均处于高出所述护筒以上1米的位置,其中一个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底部处于所述钢筋笼的头部朝下10米的位置,另一个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底部处于上一个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底部朝下10米的位置,其余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底部位置依次类推,即每一个所述桩侧注浆管组的长度均比上一个多出10米。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直径超深灌注桩分层后注浆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树青,雷斌,李波,凌观锋,聂长贺,许国兵,张立学,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