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31130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包括吸收塔直管(1)、吸收塔延伸管(2)和吸收塔出口管(3),所述的吸收塔直管(1)用于吸收剂粉末与烟气中待脱除硫化物的接触反应,所述的吸收塔出口管(3)连接于吸收塔直管(1)顶部的侧壁,吸收塔出口管(3)内壁与吸收塔直管(1)内壁的接触点形成三维椭圆形连接线,吸收塔出口管(3)用于处理后烟气的排出,所述的吸收塔延伸段(2)为吸收塔直管(1)以三维椭圆形连接线最高点对应的水平面为起点的向上延伸。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吸收反应速率、增强了脱硫效果、提升了吸收剂的利用率和降低了成本等优点。

A Generating Device for Gas-Solid Two-Phase Flow in Semi-Dry Desulfuriz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脱硫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
技术介绍
烟气脱硫(FGD)是工业行业大规模应用的、有效的脱硫方法。按照硫化物吸收剂及副产品的形态,脱硫技术可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种。半干法脱硫工艺主要是利用固体吸收剂去除烟气中的SO2,一般把生石灰或熟石灰细粉喷入脱硫塔文丘里管上方,同时喷入冷却水,让石灰吸收烟气中的SO2气体,生成CaSO3,与飞灰一起在除尘器被收集或经烟囱排出。半干法脱硫的优点是工艺过程简单,无污水、污酸处理问题,能耗低,特别是净化后烟气温度较高,一般高于露点温度15℃以上,有利于烟囱排气扩散,不会产生“白烟”现象,净化后的烟气不需要二次加热,腐蚀性小;其缺点是脱硫效率较低,操作技术要求高,其中吸收剂粉尘及烟气与顶板碰撞后容易黏壁或被烟气直接带入吸收塔出口,这样便使得回落效果不佳,气固两相流不明显,最终导致吸收效果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包括吸收塔直管、吸收塔延伸管和吸收塔出口管,所述的吸收塔直管用于吸收剂粉末与烟气中待脱除硫化物的接触反应,所述的吸收塔出口管连接于吸收塔直管顶部的侧壁,吸收塔出口管内壁与吸收塔直管内壁的接触点形成三维椭圆形连接线,吸收塔出口管用于处理后烟气的排出,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为吸收塔直管以三维椭圆形连接线最高点对应的水平面为起点的向上延伸,吸收塔延伸管的内径与吸收塔直管相同,吸收塔延伸段的轴向长度h为吸收塔直管内径d的1/15~1/5。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的轴向长度h为吸收塔直管内径d的1/10,吸收塔延伸管的长度为1/10d时可使得吸收剂颗粒向上冲击吸收塔延伸管顶部后回弹的动量最大,而当延伸管的长度小于1/10d时会使得吸收剂颗粒随烟气向吸收塔出口管流动增强,致使颗粒回弹的再次吸收过程减弱;而当延伸管的长度大于1/10d时,吸收剂颗粒由于需要克服重力而动量减小,与吸收塔延伸管顶部撞击后回弹的动量减小,使得颗粒回弹的再次吸收过程减弱。进一步地,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顶部设有封头,封头外部设有加强层,由于吸收塔内部压力小于1Mpa,因此仅需对封头处进行常规的加强即可。进一步地,所述的封头为球冠形封头或碟形封头,该两种封头有利于再次回弹后塔内流化床效果的提升。吸收塔出口管由与吸收塔直管顶部的侧壁的连接处开始向下弯折,烟气在此弯折处的湍动程度加剧,部分的吸收剂颗粒再次回弹入吸收塔直管,吸收效果加强。三维椭圆形连接线的竖直高度d1为吸收塔直管内径d的0.7~1.2倍,在此范围内有利于出口管弯折处的湍动程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改变脱硫塔直管段长度,让其高度超出脱硫塔出口,让部分烟气和烟气中夹杂的吸收剂在惯性作用下向吸收塔直管顶部冲,触顶后与后续物质碰撞团聚成相对大颗粒,回落到吸收塔直管继续参与脱硫反应,而不是从吸收塔出口管离开吸收塔,这部分反冲回去的吸收剂对待吸收物进行二次吸收,因此更有利于形成流化床的反应模式,提高了吸收反应速率、增强了脱硫效果、提升了吸收剂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吸收塔直管,2、吸收塔延伸管,3、吸收塔出口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包括吸收塔直管1、吸收塔延伸管2和吸收塔出口管3,参见图1,所述的吸收塔直管1用于吸收剂粉末与烟气中待脱除硫化物的接触反应,所述的吸收塔出口管3连接于吸收塔直管1顶部的侧壁,吸收塔出口管3内壁与吸收塔直管1内壁的接触点形成三维椭圆形连接线,吸收塔出口管3用于处理后烟气的排出,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2为吸收塔直管1以三维椭圆形连接线最高点对应的水平面为起点的向上延伸,吸收塔延伸管2的内径与吸收塔直管1相同,吸收塔延伸管2的轴向长度h为吸收塔直管1内径d的1/10。三维椭圆形连接线的竖直高度d1为吸收塔直管1内径d的0.7~1.2倍。吸收塔延伸管2顶部设有封头,封头外部设有加强层。封头为球冠形封头或碟形封头。吸收塔出口管3由连接处开始向下弯折。在吸收塔运行过程中,吸收剂和烟气在吸收塔直管1中以相同的流向向上流动,部分即将脱离反应区的吸收剂颗粒进入吸收塔延伸管2区域进行减速,在减速过程中吸收剂颗粒与后续进入物料发生碰撞,或者吸收剂颗粒与吸收塔延伸管2顶部碰撞,反弹后与后续吸收剂颗粒碰撞,颗粒间的相互碰撞使得其团聚,生成较大颗粒,该颗粒在重力作用下,重新回到吸收塔直管1区,参与脱硫反应。该过程由于烟气的上升与吸收剂颗粒的回落同时发生,产生了气固两相流,吸收剂颗粒与烟气相对滑落速度越大,脱硫反应速率越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直管(1)、吸收塔延伸管(2)和吸收塔出口管(3),所述的吸收塔直管(1)用于吸收剂粉末与烟气中待脱除硫化物的接触反应,所述的吸收塔出口管(3)连接于吸收塔直管(1)顶部的侧壁,吸收塔出口管(3)内壁与吸收塔直管(1)内壁的接触点形成三维椭圆形连接线,吸收塔出口管(3)用于处理后烟气的排出,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2)为吸收塔直管(1)以三维椭圆形连接线最高点对应的水平面为起点的向上延伸,吸收塔延伸管(2)的内径与吸收塔直管(1)相同,吸收塔延伸管(2)的轴向长度h为吸收塔直管(1)内径d的1/15~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收塔直管(1)、吸收塔延伸管(2)和吸收塔出口管(3),所述的吸收塔直管(1)用于吸收剂粉末与烟气中待脱除硫化物的接触反应,所述的吸收塔出口管(3)连接于吸收塔直管(1)顶部的侧壁,吸收塔出口管(3)内壁与吸收塔直管(1)内壁的接触点形成三维椭圆形连接线,吸收塔出口管(3)用于处理后烟气的排出,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2)为吸收塔直管(1)以三维椭圆形连接线最高点对应的水平面为起点的向上延伸,吸收塔延伸管(2)的内径与吸收塔直管(1)相同,吸收塔延伸管(2)的轴向长度h为吸收塔直管(1)内径d的1/15~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干法脱硫塔内便于气固两相流形成的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塔延伸管(2)的轴向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作锋汪建营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