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帼英专利>正文

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299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麻醉气体不能充分利用、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能够保证麻醉气体的充分利用、避免气体泄漏对环境及其他人员产生负面影响;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氧气瓶、氧气加湿器和麻醉蒸发罐,氧气瓶和氧气加湿器通过安装有三通的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麻醉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一侧;气体混合室顶部通过管路与缓冲气囊的一端相连,气体混合室和缓冲气囊之间的管路靠近气体混合室一端安装压力阀,靠近缓冲气囊一端安装单向阀;缓冲气囊另一端通过吸气控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端部连接呼吸罩;吸气控制部包括与缓冲气囊端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浮球,浮球与弹簧相连。

A Medical Inhalation Anesthesia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
技术介绍
吸入式麻醉是通过患者吸入的方式将麻醉药物送入患者肺部,吸入麻醉药是一类挥发性液体或气体,通过呼吸道而进入人体内发挥由浅至深的麻醉作用,有着麻醉功能强、可控性高等特点,在全身麻醉中以及麻醉的维持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现有吸入式麻醉装置有很多,但是普遍存在麻醉气体浪费的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号CN108114354A公开了一种吸入式麻醉装置,麻醉箱通过进气管与呼吸罩相连,进气管上设置单向阀;在患者使用过程中,麻醉箱中的气体会一直通过进气管进入呼吸罩,一部分气体被患者吸入,另一部分气体会从呼吸罩溢出或者与呼出废气一起排出,造成麻醉气体的浪费;溢出的气体对患者周围人员、环境也会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其具有能够保证麻醉气体的充分利用、避免气体泄漏对环境及其他人员产生负面影响的效果。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包括氧气瓶、氧气加湿器和麻醉蒸发罐,氧气瓶和氧气加湿器通过安装有三通的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麻醉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一侧;所述气体混合室顶部通过管路与缓冲气囊的一端相连,且气体混合室和缓冲气囊之间的管路靠近气体混合室一端安装压力阀,靠近缓冲气囊一端安装单向阀;所述缓冲气囊另一端通过吸气控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端部连接呼吸罩;所述吸气控制部包括与缓冲气囊端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浮球,未吸气状态下浮球将缓冲气囊与壳体之间的连通口堵住;所述浮球与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壁。进一步的,所述呼吸罩包括第一罩体和设于第一罩体内部的第二罩体,第二罩体中固定有鼻塞管;所述第一罩体的侧面设有与呼气管相连通的出气口,且第一罩体连接有挂带。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通过呼气管连接过滤箱。进一步的,所述气体混合室内设有气体浓度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鼻塞管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软管,两个软管的一端分别固定有鼻塞,另一端通过调节套套设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软管与吸气管相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吸气管和呼气管为伸缩软管。进一步的,所述氧气瓶、氧气加湿器和麻醉蒸发罐的出口端均设有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设置缓冲气囊和吸气控制部,通过浮球、弹簧保持患者未吸气状态下缓冲气囊两侧气压恒定,只有在患者吸气时才会有气体从呼气管出流出,保证麻醉气体的充分利用,避免麻醉气体的浪费及对环境的污染;(2)本技术的氧气瓶与氧气瓶加湿器中的气体在管路中首先混合,之后与麻醉蒸发罐中的气体在气体混合室中混合,能够保证气体混合充分;(3)本技术的呼气罩设置套设在一起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第二罩体内安装可调节的鼻塞管,第一罩体外连接挂带,通过挂带与鼻塞管的配合,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呼吸罩的脱落。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气体缓冲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呼吸罩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呼吸罩仰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鼻塞管结构示意图;其中,1-氧气瓶,2-氧气加湿器,3-麻醉蒸发罐,4-阀门,5-三通,6-气体混合室,7-压力阀,8-气体浓度传感器,9-单向阀,10-缓冲气囊,11-吸气控制部,12-吸气管,13-呼吸罩,14-出气口,15-浮球,16-弹簧,17-第一罩体,18-第二罩体,19-鼻塞管,20-挂带,21-调节套,22-鼻塞。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麻醉气体不能充分利用、易造成环境污染的不足,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包括氧气瓶1、氧气加湿器2、麻醉蒸发罐3、气体混合室6、缓冲气囊10和呼吸罩13。其中,氧气瓶1和氧气加湿器2通过安装有三通5的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7底部,麻醉蒸发罐3通过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6底部一侧;氧气瓶1、氧气加湿器2、麻醉蒸发罐3的出口端均安装阀门4。由于氧气瓶1和氧气加湿器2通过管路与气体混合室6连接,气体在管路中的流速小于二者直接排入气体混合室6,能够保证氧气的充分加湿;加湿后的氧气与麻醉蒸发罐3中气体在气体混合室6内混合,实现气体的二次充分混合。所述气体混合室6顶部通过管路与缓冲气囊10的一端相连,且气体混合室6和缓冲气囊10之间的管路靠近气体混合室6一端安装压力阀7,通过压力阀7检测气体混合室6压力,靠近缓冲气囊10一端安装单向阀9。所述气体混合室6内设有气体浓度传感器8,通过气体浓度传感器8能够得到满足患者所需要吸入的麻醉气体浓度。所述缓冲气囊10另一端通过吸气控制部11连接吸气管12,吸气管12端部连接呼吸罩13。缓冲气囊10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如图2所示,所述吸气控制部11包括与缓冲气囊10端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浮球,所述浮球15与弹簧16一端相连,弹簧16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壁。弹簧16根据缓冲气囊10内部最大压力选择,弹簧16的弹力需满足在使用者未吸气状态下,壳体内部气压与缓冲气囊10内气压平衡,即浮球15能够将吸气控制部11壳体与缓冲气囊10之间的连通口封住。所述呼吸罩13包括第一罩体17和第二罩体18,如图2所示,第二罩体18设于第一罩体17的内部,且第二罩体18的尺寸小于第一罩体17尺寸。所述第一罩体17、第二罩体18可以为半球形、半椭球形或其他形状,只要满足其边缘与患者面部贴合即可。第二罩体18形成的腔体用于与患者鼻腔接触,第一罩体17与第二罩体18形成的下侧(指患者佩戴时的下方一侧)空间与患者口腔接触;且第一罩体17与患者口腔相对一侧位置设有出气口14。所述第二罩体18中固定有鼻塞管19,所述鼻塞管19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软管,两个软管的一端分别固定有鼻塞22,另一端通过调节套21套设在一起,通过移动调节套21可以调整两个软管的间距,以适应不同患者的舒适度要求。所述软管远离鼻塞22的一端与吸气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一罩体17两侧连接有挂带20,通过挂带20将呼吸罩与患者头部固定,避免使用时呼吸罩13脱落。所述挂带20可以通过绑扎或粘贴的形式固定在一起。所述出气口14通过呼气管连接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部设有过滤袋,过滤箱一侧设有排气口,通过过滤箱将过滤后的废气排出。所述吸气管12和呼气管为伸缩软管,以适用于不同患者使用。本申请的原理为:打开氧气瓶1、氧气加湿器2、麻醉蒸发罐3端部的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瓶、氧气加湿器和麻醉蒸发罐,氧气瓶和氧气加湿器通过安装有三通的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麻醉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一侧;所述气体混合室顶部通过管路与缓冲气囊的一端相连,且气体混合室和缓冲气囊之间的管路靠近气体混合室一端安装压力阀,靠近缓冲气囊一端安装单向阀;所述缓冲气囊另一端通过吸气控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端部连接呼吸罩;所述吸气控制部包括与缓冲气囊端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浮球,未吸气状态下浮球将缓冲气囊与壳体之间的连通口堵住;所述浮球与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氧气瓶、氧气加湿器和麻醉蒸发罐,氧气瓶和氧气加湿器通过安装有三通的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麻醉蒸发罐通过管路连接至气体混合室底部一侧;所述气体混合室顶部通过管路与缓冲气囊的一端相连,且气体混合室和缓冲气囊之间的管路靠近气体混合室一端安装压力阀,靠近缓冲气囊一端安装单向阀;所述缓冲气囊另一端通过吸气控制部连接吸气管,吸气管端部连接呼吸罩;所述吸气控制部包括与缓冲气囊端部连通的壳体,壳体内部设有浮球,未吸气状态下浮球将缓冲气囊与壳体之间的连通口堵住;所述浮球与弹簧一端相连,弹簧另一端固定于壳体内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吸入式麻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呼吸罩包括第一罩体和设于第一罩体内部的第二罩体,第二罩体中固定有鼻塞管;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帼英
申请(专利权)人:吕帼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