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VKR控股公司专利>正文

推拉链以及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934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拉链,其仅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并在每个驱动销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辊,其中一个辊接合一驱动链轮而其中的另一个辊接合一链引导表面;一种致动器,用于例如打开并关闭使用此双辊式推拉链的窗户。还公开了一种链节驱动推拉链,其仅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其中链节成形有一个用于接合驱动链轮的接合表面;一致动器,用于例如打开并关闭使用该链节驱动推拉链的窗户。(*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致动器中的推拉链,具体涉及仅单向可弯曲的推拉链。本技术还涉及包括该推拉链的致动器。
技术介绍
DE 10206274揭示了一种由多对内链节及多对外链节形成的推拉链,其中多对内链节通过具有辊的平行驱动销顺序交替与多对的外链节联结。链节的端部设置有这样的面该等面以防止由于链节绕其铰链在一个方向旋转而弯曲链、但允许链在另一个方向上自由弯曲的方式抵接。该等面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由此当链受压时,它们直接顶靠着而防止弯曲运动。链可以用于一致动器中,该致动器具有导引至链出口并引导链通过接合辊以驱动其链轮的链路径。该等辊在链路径的引导表面上滚动。链路径包括与链轮同心的弧形部分,以在辊与引导表面接合时沿驱动链轮引导链。辊与链轮之间的接合防止了辊的旋转,从而当移动通过链路径的弧形部分时,辊不能滚动。当链起动时,大的力将辊压向链路径的引导表面而进入弧形部分,即,辊与链轮的齿接合且不能旋转的地方。因此,要将辊在高负载下拖曳通过弧形部分,所产生的摩擦损耗减低了致动器的机械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就此背景情况,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提到的推拉链,使用该推拉链可以在推拉链致动器中获得较高的机械效率。根据权利要求1,通过提供一种用于致动器的推拉链来实现该目的,所述致动器设置有链轮以驱动所述链,所述链包括多对内链节及多对外链节,该多对内链节通过具有辊的平行驱动销顺序交替与该多对所述外链节联结,所述链节成形为使所述链仅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且每个驱动销上设有至少两个辊,所述至少两个辊的其中一个辊用于与所述链轮接合,而其中另一个辊由所述致动器的引导表面支撑。每个驱动销设置有至少两个可以相互独立旋转的辊。该交错的至少两个辊具有相同的外径。或者,驱动销可以设置有一个大直径辊及一个小直径辊。所述大直径辊用于接合所述引导表面,而所述小直径辊用于接合所述链轮。从而,当所述小直径辊因为其与链轮的接合而锁住时,所述大直径辊可以在所述引导表面上自由滚动,且所述链可以移动通过链轮而不需将任何阻挡的辊拖曳通过引导表面。致动器的最大推力负载通常由致动器的驱动单元可以传送至链的最大力所限制。通过增加致动器的机械效率,可以以相同的驱动单元处理较高的推力负载。所述大直径辊及所述小直径辊优选为从一个驱动销到下一个驱动销相交错排列。这使大的辊可具有更大的直径,从而进一步增大机械效率。所述小直径辊可以高于所述大直径辊,优选为大约二至四倍高,这样在交错排列的大直径辊之间存在用于链轮的空间。所述内链节和/或外链节可以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从而当所述链受压时,其纵向端直接顶靠着,以防止链在一个方向上的弯曲运动。优选地,用于所述销的孔偏置于链节高度上的一侧,且在该侧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离开所述销方向的突起与相邻链节的相对端部互补。大直径辊可以在一侧上突起超过链节的高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提高的机械效率的推拉链致动器。根据权利要求13,此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推拉链的致动器实现,所述致动器包括链轮及致动器座体,该致动器座体上设置有与链出口开口相通的链路径,所述链路径包括引导表面,所述链至少部分容置在所述链路径中,所述链轮接合所述至少两个辊的其中一个,且当所述的至少两个辊的其中一个与所述链轮接合时,所述引导表面仅与所述至少两个辊中的另一个接合。在此致动器中,该等接合引导表面的辊在其它辊由链轮接合时总是可自由的滚动。因为没有拖曳通过引导表面的辊,机械效率得以提高。所述引导表面由两个相对布置且优选为槽状轨道形成。所述链路径可以包括沿所述链轮引导所述链的弧形部分,同时所述小直径辊与所述链轮接合,所述大直径辊与所述弯曲的引导表面接合。在所述弧形部分中,所述引导表面的宽度可以小于或等于与在弧形部分中的引导表面相接合的所述至少两个辊中的另一个辊的宽度。所述链路径的弧形部分可以在所述引导表面旁边设置有凹陷部分,所述凹陷部分提供空间以容纳所述链轮的齿。所述引导表面的宽度可以等于或略小于所述至少两个辊的总宽度。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提到类型的推拉链,可以使用该推拉链在推拉链致动器中获得较高的机械效率。根据权利要求19,可通过提供一种如下推拉链来实现该目的,所述推拉链包括多对内链节及多对外链节,通过设置有辊的平行驱动销,所述多对内链节与所述多对外链节顺序交替联结,所述链节成形为使所述链仅可向一侧弯曲,且在该侧上的链轮轮廓成形为一个用于接合链轮的接合表面。通过使用链节来接合链轮,该等辊在所有时间都可自由旋转并顺利滚动通过所述致动器的引导表面,即链轮齿接合链的地方。所述链可以移动通过链轮而不需将任何阻挡的辊拖曳通过引导表面,从而改进了使用此链的致动器的机械效率。所述接合表面可以在链节中容置驱动销或套管的孔之间形成凹陷。所述接合表面可以绕容置所述驱动销的孔形成凸面式突起。位于该等孔之间的凹陷适于容置驱动链轮的齿,而所述突起适于容置在位于驱动链轮的齿之间的凹陷中。所述辊优选具有大直径部分及小直径部分。所述大直径部分及所述小直径部分优选为从一个驱动销到下一个驱动销相交错排列,从而允许相邻辊的大直径部分在径向方向上搭接。这样对于大直径部就可使用更大的直径,因此进一步增加了机械效率。所述大直径部分及所述小直径部分可以分别由单独的辊形成,这样,辊优选由模压冲锻的环制成。所述内链节和/或外链节的纵向端部可以具有彼此互补的形状,这样,当所述链受压时,其纵向端部直接顶靠着,而防止链在一个方向上的弯曲运动。用于所述销的孔可以在所述链节的高度上向一侧偏置,且在该侧的一纵向端部上离开所述销方向的突起与相邻链节的相对端互补。所述突起的轮廓可以在两个相邻链节间的接合表面中形成部分凹陷,该凹陷适于容置驱动链轮的齿。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提高的机械效率的推拉链致动器。根据权利要求36,通过提供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19至3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链的致动器实现该目的,该致动器包括设置有与链出口开口相通的链路径的致动器座体,链在其收回状态至少部分地容置在所述链路径中,且驱动链轮与所述链节元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接合表面接合。在此致动器中,所述链可以具有多个单一的大直径辊,因为该等辊从不与链轮接合,因此,其总是可自由地滚动通过链路径的引导表面。因为辊由于与链轮接合而受阻挡不会被拖曳通过该侧表面,机械效率得以改进。所述引导表面可以优选由槽状轨道构成。优选地,所述链路径包括一个随链节接合链轮而沿驱动链轮引导链的弧形部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接合引导表面的辊在其他辊通过链轮而接合时总是可自由滚动,因此无需将任何阻挡的辊拖曳通过引导表面,从而改进了使用该推拉链的致动器的机械效率。本技术推拉链及致动器的其它目的、特征、优点及性能将通过详细描述变的更为清楚。附图说明在本说明的以下详细的部分中,将参照在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图1a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推拉链为直的时的剖开立体图,图1b是外链节的详细侧视图,图1c是内链节的详细侧视图,图1d是图1a的链折弯时的剖开立体图,图2是图1a的链的剖面图,图3是图1a的链的俯视图,图4是具有图1a的链的致动器的剖开立体图,图5a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推拉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致动器中的推拉链,所述致动器设置有链轮以驱动所述链,所述链包括:    多对内链节及多对外链节,通过具有辊的平行驱动销将所述多对内链节与所述多对外链节顺序交替联结,    所述链节成形为使得所述链仅可在一个方向上弯曲,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驱动销上至少设有两个辊,    所述至少两个辊的其中一个用于与所述链轮接合而所述至少两个辊中的另一个由所述致动器的一引导表面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延斯约伦瑟伦森
申请(专利权)人:VKR控股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DK[丹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