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2672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10-09 0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产养殖用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孵化桶,所述孵化桶侧壁底部一端连通有集苗管,所述集苗管上安装有集苗阀,所述孵化桶的内安装有高出孵化桶的防逃网,所述防逃网呈上下贯通的柱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孵化设备不理想而导致的孵化效率低的问题。孵化桶内填充满水,投入脱粘的受精卵,保持微流水和持续充氧,孵化出苗后通过集苗管进行苗种收集。孵化桶的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孵化率高,能够避免苗种的逃脱,且收集苗种的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对鱼体的伤害较小。整个装置不是固定设施,减少直接在土地上起建筑,不会改变土地原貌,便于移动且制作成本低。

A device for hatching fish f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水产养殖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
技术介绍
鱼类是体被骨鳞、以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和凭上下颌摄食的变温水生脊椎动物,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们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已故加拿大学者"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约在32100种。目前,鱼类的苗种孵化主要采取如下方式,一是在地面下挖坑进行孵化,二是浇筑砌池在其内部进行孵化。这类孵化装置普遍造价较高,并且均存在孵化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还会改变土地原貌,且不能根据需要进行移动,集苗方法也较为复杂,需依靠人力和辅助器具进行,严重阻碍鱼类苗种的批量孵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孵化设备不理想而导致的孵化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孵化桶,所述孵化桶侧壁底部一端连通有集苗管,所述集苗管上安装有集苗阀,所述孵化桶的内安装有高出孵化桶的防逃网,所述防逃网呈上下贯通的柱状。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孵化桶内填充满水,投入脱粘的受精卵,保持微流水和不间断充氧,孵化出苗后通过集苗管将苗种进行收集。孵化桶内的孵化用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苗种孵化率高,并且设置有防逃网,能够避免苗种的逃脱,提高苗种的存活数量,打开集苗阀后便可进行苗种收集,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对鱼体的伤害较小。整个装置不是固定设施,减少直接在土地上起建筑,不会改变土地原貌,便于移动且制作成本低。优选的,所述防逃网通过固体胶固定连接在孵化桶内侧壁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制作简单,保存期长,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粘接牢固。优选的,所述防逃网的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端粗于顶端,防止苗种逃脱的效果较好。优选的,所述孵化桶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孵化桶容易拆卸和安装,进行清洗等工作。优选的,所述孵化桶的顶端粗于底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进行收集苗种。优选的,所述孵化桶上与集苗管相对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向孵化桶内充入氧气,便于苗种正常生长。优选的,所述孵化桶的侧壁的顶端一端连通有进水管,另一端连通有溢流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水管用于向孵化桶内充入水,溢流管能够避免水位过高造成苗种逃脱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具有如下优点:孵化桶内的孵化用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苗种孵化率高,并且设置有防逃网,能够避免苗种的逃脱,提高苗种的存活数量,打开集苗阀后便可进行苗种收集,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对鱼体的伤害较小。整个装置不是固定设施,减少直接在土地上起建筑,不会改变土地原貌,便于移动且制作成本低。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孵化装置的充气管连接示意图。图中:1、支撑架;2、孵化桶;3、集苗管;4、集苗阀;5、防逃网;6、安装板;7、充气管;8、进水管;9、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结合图1和图2,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孵化桶2,孵化桶2侧壁底部一端连通有集苗管3,集苗管3上安装有集苗阀4,孵化桶2的内安装有高出孵化桶2的防逃网5,防逃网5呈上下贯通的柱状。孵化桶2可以采用不锈钢制成,孵化桶2内填充满水,投入脱粘的受精卵,保持微流水和不间断充氧,孵化出苗后通过集苗管将苗种进行收集。孵化桶内的孵化用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苗种孵化率高,并且设置有防逃网,能够避免苗种的逃脱,提高苗种的存活数量,打开集苗阀后便可进行苗种收集,方法简单,省时省力,对鱼体的伤害较小。整个装置不是固定设施,减少直接在土地上起建筑,不会改变土地原貌,便于移动且制作成本低。防逃网5通过固体胶固定连接在孵化桶2内侧壁上,制作简单,保存期长,便于携带,使用方便,粘接牢固。防逃网5的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底端粗于顶端,防止苗种逃脱的效果较好。孵化桶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L型的安装板6,安装板6通过螺栓连接在支撑架1上,孵化桶2容易拆卸和安装,进行清洗等工作。孵化桶2的顶端粗于底端,方便进行收集苗种。孵化桶2上与集苗管3相对的一侧连通有充气管7,能够向孵化桶2内充入氧气,保证水体氧气充足,便于苗种正常生长。孵化桶2的侧壁的顶端一端连通有进水管8,另一端连通有溢流管9,进水管8用于向孵化桶2内充入水,溢流管9能够避免水位过高造成苗种逃脱的情况。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孵化桶(2),所述孵化桶(2)侧壁底部一端连通有集苗管(3),所述集苗管(3)上安装有集苗阀(4),所述孵化桶(2)的内安装有高出孵化桶(2)的防逃网(5),所述防逃网(5)呈上下贯通的柱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1),所述支撑架(1)上固定安装有开口向上的孵化桶(2),所述孵化桶(2)侧壁底部一端连通有集苗管(3),所述集苗管(3)上安装有集苗阀(4),所述孵化桶(2)的内安装有高出孵化桶(2)的防逃网(5),所述防逃网(5)呈上下贯通的柱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网(5)通过固体胶固定连接在孵化桶(2)内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鱼类苗种孵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逃网(5)的顶端直径小于底端的直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大颜廖愚张志新黄彩林王培培陈子桂莫飞龙招志杰曹寿雄郑海涛刘锡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引育种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