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22775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及方法,该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散热层在绝缘基板和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绝缘基板和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该制作工装包括:支撑结构,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环绕第一支撑部设置,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散热层的厚度;固定框架,包括框部及自框部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多个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引脚。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智能功率模块制作的过程中,因为难以固定柔性安装基板,柔性安装基板过于柔软而容易出现凹陷,从而出现变形或者皲裂的问题。

Manufacturing Tools and Method of Intelligent Power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及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功率模块(IntelligentPowerModule,简称为IPM)是一种以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为功率器件,以其高集成度、高可靠性等优势赢得越来越大的市场。为了缩小智能功率模块的体积,在采用较轻薄的基板来作为安装基板时,由于在贴片、绑线、封装等制作过程中,难以固定柔性安装基板,容易出现柔性安装基板出现凹陷,从而出现变形或者皲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及方法,旨在解智能功率模块制作的过程中,柔性安装基板容易出现凹陷,而变形或者皲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所述柔性覆铜层和所述散热层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上具有多个引脚安装位;所述散热层在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位,所述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环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部及自所述框部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引脚。可选地,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多个所述支撑位,所述固定框架对应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框架的位置与多个所述支撑位的位置一对一对应。可选地,多个所述支撑位呈矩阵排列。可选地,多个所述固定框架通过外框架连接于一体。可选地,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框架之间相互连接。可选地,所述固定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和/或,两相互连接的所述固定框架之间为通过连接条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所述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所述柔性覆铜层和散热层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上具有多个引脚安装位;所述散热层在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准备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位,所述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环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将所述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准备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部及自所述框部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将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准备封装模具,将所述封装模具合模并注入封装材料,将所述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进行密封,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可选地,在所述将所述封装模具合模并注入封装材料,将所述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密封,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切割与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连接的框部,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功率引脚。可选地,所述准备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的步骤具体包括:准备绝缘基板,所述绝缘基板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在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一表面上制作柔性覆铜层,在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制作散热层,以形成柔性安装基板;所述柔性覆铜层包括供智能功率模块的电子元件安装的安装位;将所述柔性安装基板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上;将锡膏印刷至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将所述电子元件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对应的安装位上。可选地,在所述将各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对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上的电子元件和功率引脚之间进行绑线,以实现所述电子元件和功率引脚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装适用于散热层在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的智能功率模块,在制作工装中设置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具有支撑位,并且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通过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形成的容置凹槽,可以使柔性安装基板在竖直方向通过支撑结构固定,从而保证柔性安装基板的水平面持平。本专利技术还通过设置固定框架,固定框架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第一导电条的自由端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在封装的过程中通过固定该固定框架,可以使柔性安装基板不会因为注塑冲力或其他的原因发生运动,从而提高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便利性。本专利技术解决了智能功率模块制作的过程中,因为难以固定柔性安装基板,柔性安装基板过于柔软而容易出现凹陷,从而出现变形或者皲裂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制作工装所制作的智能功率模块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另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步骤S100一实施例的细化流程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再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支撑结构300能功率模块110第一支撑部310散热层120第二支撑部320绝缘基板200固定框架330柔性覆铜层211框部340封装壳体212第一导电条10功率开关管220外框架20驱动芯片230连接条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参照图1,该智能功率模块300包括:散热层310、绝缘基板320及柔性覆铜层330,所述柔性覆铜层330和散热层310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320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330上具有多个引脚安装位;所述散热层310在所述绝缘基板320和所述柔性覆铜层33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320和所述柔性覆铜层330的边缘内;散热层310、绝缘基板320及柔性覆铜层330一体设置,并构成本实施例的柔性安装基板。在一实施例中,智能功率模块300还包括多个功率开关管10,设置于所述柔性覆铜层330对应的安装位上;以及多个驱动芯片20,每一所述驱动芯片20叠设于一所述功率开关管10上,以形成3D立体结构,并且在智能功率模块300进行绑线时,通过金属引线将功率开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所述柔性覆铜层和所述散热层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上具有多个引脚安装位;所述散热层在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位,所述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环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部及自所述框部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所述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所述柔性覆铜层和所述散热层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上具有多个引脚安装位;所述散热层在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绝缘基板和所述柔性覆铜层的边缘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包括: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具有支撑位,所述支撑位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散热层的第一支撑部以及用于支撑所述绝缘基板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环绕所述第一支撑部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持部之间的高度差等于所述散热层的厚度;固定框架,所述固定框架包括框部及自所述框部向内延伸的多个第一导电条,多个所述第一导电条焊接于所述柔性覆铜层的安装位上,以形成智能功率模块的引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具有多个所述支撑位,所述固定框架对应为多个,多个所述固定框架的位置与多个所述支撑位的位置一对一对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支撑位呈矩阵排列。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固定框架通过外框架连接于一体。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固定框架之间相互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框架与外框架之间通过连接条连接,和/或,两相互连接的所述固定框架之间为通过连接条连接。7.一种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功率模块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准备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所述半成品智能功率模块包括:散热层、绝缘基板及柔性覆铜层,所述柔性覆铜层和散热层分设于所述绝缘基板的两侧表面;所述柔性覆铜层上具有多个引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东子冯宇翔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