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200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玻璃盖板,设置在透明玻璃盖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厚度薄、透光率和触控灵敏度高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同时此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使制造过程中产品生产良率大幅提高,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

A Double-layer Conductive Film Touch Pane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一种显著改善人机操作界面的输入设备,具有直观、简单、快捷的优点。触摸屏在许多电子产品中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比如手机、PDA、多媒体、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等。触摸屏主要由以下四类,包括电阻式、电容式、红外和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具有优异的性能,比如,屏内没有机械运动磨损问题而且结构简单、透光率高、线性度好、防尘、防火、防刮,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也具有稳定的性能等,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而且,电容式触摸屏的最大优势是其具有多点触控功能,大大提高了电子产品的操作特性和使用效果。金属网格类透明导电膜以其导电性能好、透光率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在电容式触摸屏中。CN201210412895.0中揭示了一种双层透明导电膜,其采用图形化压印技术在第一聚合物层和第二聚合物层上压印形成凹槽结构,然后在凹槽结构中填充金属导电材料形成第一金属埋入层和第二金属埋入层,其中,第二聚合物层设置在第一金属埋入层上,第二金属埋入层设置在第二聚合物压印的凹槽结构中,由于第二金属埋入层的厚度小于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因此第二金属埋入层与第一金属埋入层绝缘。由于压印工艺所得的导电膜都较薄,压印过程中很容易使得第二金属埋入层的厚度与第二聚合物层的厚度相同或几乎相同,使第一金属埋入层和第二金属埋入层之间产生电连接,由此导致第一金属埋入层和第二金属埋入层间短路的问题,造成产品工艺良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双层导电模式触控面板,此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使制造过程中产品生产良率大幅提高,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玻璃盖板,设置在透明玻璃盖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优选的,所述透明玻璃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透明胶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由嵌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胶层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上设置第二透明胶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嵌设于所述第二透明胶层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胶层和第二透明胶层为UV光固化涂层或热固性涂层。优选的,所述网格凹槽采用图形化压印技术形成,所述导电材料为银或铜。优选的,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和第二透明胶层的材质相同,或者透明绝缘支撑层的材质和第二透明胶层的材质折射率差小于0.3。优选的,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的厚度为5-10微米。优选的,所述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胶层的厚度为8-12微米,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为8-12微米,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4-5微米。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厚度薄、透光率和触控灵敏度高,同时此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使制造过程中产品生产良率大幅提高,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2、本技术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与传统GFF结构相比,厚度上相当于减少一个PET薄膜和两层OCA光学胶层,因此,厚度变薄,透光率提高。同时,由于两层透明导电层之间不再设置一个PET薄膜,触控灵敏度也变高了。3、本技术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还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这样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良率,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而不设置透明绝缘支撑层产品良率很低的关键原因在于第二透明绝缘支撑层无法设置很厚(如果第二透明绝缘支撑层设置很厚,图形化压印凹槽的压力就要很小,压力小了,压印的凹槽就无法达到理想的状态,第二导电层的加工就会有问题),而由于压印工艺所得导电膜都较薄,压印第二导电层时可能因为第一导电层的表面不平整而使得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与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相同或几乎相同,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产生电连接;另外由于压印过程中第二胶层是液体状态,第一导电层填充的导电材料可能渗透到第二透明胶层中,从而导致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产生电连接,这也是不设置透明绝缘支撑层的产品良率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本专利由于在两个导电层之间设置了透明绝缘支撑层,解决了上述问题,从而本专利的产品良率提升到了90%以上。另外,第二透明胶层设置在固化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可以减少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增加第二透明胶层的平整度。进一步的,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导电层,这样在增加第一二导电层之间绝缘性的同时,也增加第一二胶层的粘合度。4、进一步的,透明绝缘支撑层的材质与第二导电层的材质相同,或者透明绝缘支撑层的材质和第二透明胶层的材质折射率差小于0.3,这样两种折射率相同或相近似的的材料,不会或几乎不会降低产品的透光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是本技术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及优选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其中:1、透明玻璃盖板;2、第一透明胶层;3、第一导电层;4、透明绝缘支撑层;5、第二透明胶层;6第二导电层。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玻璃盖板1,设置在透明玻璃盖板上的第一导电层3,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层3上的第二导电层6,所述第一导电层3与第二导电层6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4,所述第二导电层6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4上。所述透明玻璃盖板1上设置有第一透明胶层2,所述第一导电层3由嵌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胶层2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4上设置第二透明胶层5,所述第二导电层6由嵌设于所述第二透明胶层5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应当说明的是,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可以大幅度提高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绝缘力度,因此很难出现由于短路导致的良率低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产品的良率,良率可以达到90%以上。同时,设置绝缘支撑层之后可以减少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增加第二透明胶层的平整度。进一步的,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大于第二导电层,这样在增加第一二导电层绝缘性的同时,也增加第一二胶层的粘合度。进一步的,透明绝缘支撑层的材质与第二导电层的材质相同,或者透明绝缘支撑层的材质和第二透明胶层的材质折射率差小于0.3,这样两种折射率相同或相近似的的材料,不会或几乎不会降低产品的透光率。进一步的,该透明玻璃盖板可以为硅铝酸盐玻璃或钙钠玻璃,厚度可以为0.3mm~1.2mm。所述第一透明胶层和第二透明胶层为UV光固化涂层或热固性涂层等,优选UV光固化涂层。所述网格凹槽采用图形化压印技术形成,所述导电材料为金属导电材料,优选银或铜。优选的,所述第一透明胶层的厚度为8-12微米,所述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第二透明胶层的厚度为8-12微米,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4-5微米;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的厚度为5-10微米。这个范围内生产的导电膜是最优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玻璃盖板,设置在透明玻璃盖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包括透明玻璃盖板,设置在透明玻璃盖板上的第一导电层,和设置在第一导电层上的第二导电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与第二导电层之间设置有透明绝缘支撑层,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固化后的透明绝缘支撑层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玻璃盖板上设置有第一透明胶层,所述第一导电层由嵌设于所述第一透明胶层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所述透明绝缘支撑层上设置第二透明胶层,所述第二导电层由嵌设于所述第二透明胶层上的复数个网格凹槽内的导电材料构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导电膜式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胶层和第二透明胶层为UV光固化涂层或热固性涂层。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红基亮亮姚益明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业达触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