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付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22193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30 0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实施项目,进行人工审查;步骤2.建立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模型;步骤4.进行模型整合;步骤5.利用两种检测方式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步骤6.检测模型数据,并进行修改;步骤7.生成图纸,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采用BIM技术软件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全方位模拟,通过各参数以及对比数值,能够预先确认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之间的错误和偏差,然后对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精度进行有效的提升,便于施工时的直接安装,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延误工期,从而降低浪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Embedded Parts Based on BIM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预埋件就是预先安装(埋藏)在隐蔽工程内的构件.就是在结构浇注时安置的构配件,用于砌筑上部结构时的搭接。以利于外部工程设备基础的安装固定.预埋件大多由金属制造,例如:钢筋或者铸铁,也可用木头,塑料等非金属刚性材料。建筑信息模型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八大特点,传统建筑安装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因预埋件安装精度不足和其预埋位置发生偏差等问题,给后续施工带来麻烦,造成施工材料的浪费,使工程建设成本和工程工期增加。在现有技术中例如CN107679297A,CN108108510A,CN106639317A中公开的基于BIM技术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中,虽然虽然可以实现标准化、定制化批量生产,但是在BIM模型进行预制件分解过程中的人工审查过程中由于待建模的建筑结构复杂、预制及施工构件的尺寸、规格种类众多,存在人工手动划分,工作量极其繁重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解决了目前现有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进行所要预埋件种类的实施项目,并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人工审查,纠正错误;步骤2.利用BIM技术软件建立与施工图纸相同的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的支架模型;步骤4.将Tekla建立的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导入Revit中,进行模型整合;步骤5.利用施工动画模拟和三维漫游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并对存在错误处高亮显示进行标记;步骤6.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修改不正确的模型数据,并对现场施工图纸进行修改;步骤7.自动生成结构施工图、构件加工图及安装图纸。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利用AutodeskRevit建立钢板和锚固筋的三维模型,利用Tekla建立主体支架三维模型。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六中,每一步骤完成后校正测量控制点误差在进入下一步骤。作为优选,所述骤六中应使用对应校准参数,且该参数包括钢板和锚固筋的整体尺寸、开槽位置、开槽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尺寸,钢板位置及钢板间的相对尺寸、锚固筋位置及锚固筋间的相对尺寸。作为优选,所述步骤三中的具体实现过程为:使用Revit软件,新建“族”,在相关图层位置中创建并绘制目标预埋构件的三维轮廓;根据吊装、施工要求,插入预埋件族;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并插入对应族。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采用BIM技术软件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全方位模拟,通过各参数以及对比数值,能够预先确认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之间的错误和偏差,然后对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精度进行有效的提升,便于施工时的直接安装,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延误工期,从而降低浪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2、结合虚拟现实及BIM在预制构件中的综合使用,使得具有众多构件的待建模建筑的前期拆分设计变得可视化,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施工难度和错误率。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进行所要预埋件种类的实施项目,并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人工审查,纠正错误;步骤2.利用BIM技术软件建立与施工图纸相同的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的支架模型。步骤4.将Tekla建立的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导入Revit中,进行模型整合;步骤5.利用施工动画模拟和三维漫游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并对存在错误处高亮显示进行标记;步骤6.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修改不正确的模型数据,并对现场施工图纸进行修改;步骤7.自动生成结构施工图、构件加工图及安装图纸。其中,所述步骤3中利用AutodeskRevit建立钢板和锚固筋的三维模型,利用Tekla建立主体支架三维模型,所述骤六中应使用对应校准参数,且该参数包括钢板和锚固筋的整体尺寸、开槽位置、开槽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尺寸,钢板位置及钢板间的相对尺寸、锚固筋位置及锚固筋间的相对尺寸,在步骤二至步骤六中,每一步骤完成后校正测量控制点误差在进入下一步骤。本专利技术采用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采用BIM技术软件创建三维可视化模型,进行全方位模拟,通过各参数以及对比数值,能够预先确认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之间的错误和偏差,然后对预埋件与主体框架结构的精度进行有效的提升,便于施工时的直接安装,保证施工质量,避免延误工期,从而降低浪费,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第二实施方式: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进行所要预埋件种类的实施项目,并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人工审查,纠正错误;步骤1.1.采用BIM开发技术将目标预制结构构建进行拆分,首先需要识别CAD二位平面图形,接着通过BIM执行预制结构构件的划分,拆分出墙体、板、柱、梁体,建立该建筑的装配式BIM初步模型,接着根据预先建立好的各个柱、梁节点的BIM模型族,根据每个节点的连接情况,选择出不同的节点族,在所述BIM初步模型中获得梁柱、梁节点的种类与坐标,在节点族一句节点状况设定组参数,然后执行基于优化算法的触碰检验,在unity模型场景中完成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步骤2.利用BIM技术软件建立与施工图纸相同的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的支架模型,其中利用AutodeskRevit建立钢板和锚固筋的三维模型,利用Tekla建立主体支架三维模型;步骤4.将Tekla建立的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导入Revit中,进行模型整合;步骤5.利用施工动画模拟和三维漫游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并对存在错误处高亮显示进行标记;步骤6.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修改不正确的模型数据,并对现场施工图纸进行修改;步骤7.自动生成结构施工图、构件加工图及安装图纸;在上述在步骤二至步骤六中,每一步骤完成后校正测量控制点误差再进入下一步骤。所述步骤六中应使用对应校准参数,且该参数包括钢板和锚固筋的整体尺寸、开槽位置、开槽尺寸、洞口位置、洞口尺寸,钢板位置及钢板间的相对尺寸、锚固筋位置及锚固筋间的相对尺寸。所述步骤三中的具体实现过程为:使用Revit软件,新建“族”,在相关图层位置中创建并绘制目标预埋构件的三维轮廓;根据吊装、施工要求,插入预埋件族;根据设计要求,绘制并插入对应。在该实施方式中加入了基于CAD技术的前期拆分设计,使得结合虚拟现实及BIM在预制构件中的综合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进行所要预埋件种类的实施项目,并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人工审查,纠正错误;步骤1.1.采用BIM开发技术将目标预制结构构建进行拆分,首先需要识别CAD二位平面图形,接着通过BIM执行预制结构构件的划分,拆分出墙体、板、柱、梁体,建立该建筑的装配式BIM初步模型,接着根据预先建立好的各个柱、梁节点的BIM模型族,根据每个节点的连接情况,选择出不同的节点族,在所述BIM初步模型中获得梁柱、梁节点的种类与坐标,在节点族一句节点状况设定组参数,然后执行基于优化算法的触碰检验,在unity模型场景中完成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步骤2.利用BIM技术软件建立与施工图纸相同的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的支架模型,其中利用Autodesk Revit建立钢板和锚固筋的三维模型,利用Tekla建立主体支架三维模型;步骤4.将Tekla建立的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导入Revit中,进行模型整合;步骤5.利用施工动画模拟和三维漫游检测两种检测方式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并对存在错误处高亮显示进行标记;步骤6.检测主体结构、预埋件是否精确对接,修改不正确的模型数据,并对现场施工图纸进行修改;步骤7.自动生成结构施工图、构件加工图及安装图纸;在上述在步骤二至步骤六中,每一步骤完成后校正测量控制点误差再进入下一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预埋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进行所要预埋件种类的实施项目,并对项目施工图纸进行人工审查,纠正错误;步骤1.1.采用BIM开发技术将目标预制结构构建进行拆分,首先需要识别CAD二位平面图形,接着通过BIM执行预制结构构件的划分,拆分出墙体、板、柱、梁体,建立该建筑的装配式BIM初步模型,接着根据预先建立好的各个柱、梁节点的BIM模型族,根据每个节点的连接情况,选择出不同的节点族,在所述BIM初步模型中获得梁柱、梁节点的种类与坐标,在节点族一句节点状况设定组参数,然后执行基于优化算法的触碰检验,在unity模型场景中完成预制构件的拆分设计;步骤2.利用BIM技术软件建立与施工图纸相同的标高和轴网系统;步骤3.应用BIM技术软件快速构建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以及用于安装所述钢板模型和锚固筋模型的支架模型,其中利用AutodeskRevit建立钢板和锚固筋的三维模型,利用Tekla建立主体支架三维模型;步骤4.将Tekl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芦永豪魏小红张明唐付
申请(专利权)人:唐付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