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景图像动画显示处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
技术介绍
全景技术生成的图像是静态图像,但具有区别于传统摄影的全场景和连续性技术特性,可以形成赋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的动画。目前,全景图像的一个应用方向,就是全景图像动画,例如某网络地图给出的样例,即在一定时间内自动播放展示某一全景图像超出屏幕视窗初始视角范围内的景物。实现全景图像动画的原理,是利用全景图像全场景和连续性技术特性,每隔一定时间更新一幅画面,每一幅画面有一定视角变化,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产生一个全景图像向某一方向移动的自动定向转动动画效果,从而达到浏览者在无需操作的前提下浏览全景图像视窗初始画面以外一定视角范围的景物。在实现本专利技术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全景图像动画的实现,基本是匀速动画方式,一般是按照一定时间转动一定角度的配比进行低速匀速转动,在屏幕的全景图像视窗内按照某一方向连贯动画显示全景图像,形成类似一段小视频自动播放效果。一幅静态全景图像,如按照40毫秒转动0.1度的配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全景图像,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在一个终端显示器屏幕内,创建一个全景图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步骤一,非匀速动画结构设置(1),包括在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相应设置有水平、竖直和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同步使用同一个均匀间隔的时间轴,每个所述基准方向上的动画模式包括,加速动画、减速动画、匀速动画、静止4种动画模式,所述加速动画对应在所述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的均匀间隔的时间轴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集合呈现一个类抛物线左半边的渐变向上曲线轨迹,所述减速动画对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显示器、全景图像,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在一个终端显示器屏幕内,创建一个全景图像视窗,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步骤一,非匀速动画结构设置(1),包括在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相应设置有水平、竖直和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同步使用同一个均匀间隔的时间轴,每个所述基准方向上的动画模式包括,加速动画、减速动画、匀速动画、静止4种动画模式,所述加速动画对应在所述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的均匀间隔的时间轴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集合呈现一个类抛物线左半边的渐变向上曲线轨迹,所述减速动画对应在所述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的均匀间隔的时间轴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集合呈现一个类抛物线右半边的渐变向下曲线轨迹,所述渐变向上、向下曲线轨迹包括形状与抛物线相近的线性(线性是曲线拉直的一种特例)或曲线,所述曲线包括抛物线、圆、椭圆、三角函数曲线、正态分布曲线,进入步骤二(2);步骤二,显示及操作变量设置(2),包括设置有全景图像显示变量、动画操作变量,所述全景图像显示变量进一步包括,全景图像编码ID、初始水平视角变量H1、初始竖直视角变量V1、初始放大系数变量Z1、终止水平视角变量H2、终止竖直视角变量V2、终止放大系数变量Z2,所述放大系数或称视距,所述动画操作变量进一步包括,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变量CD(取值包括:水平、竖直、纵向)、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标识变量CF(取值包括:线性、曲线)、水平基准方向动画模式变量HM、竖直基准方向动画模式VM、纵向基准方向动画模式ZM(HM、VM、ZM取值包括:加速、减速、均速、静止)、延时显示时间间隔变量W(取值范围:20至100毫秒)、当前帧位置指针变量C(初始值:0)、循环动画标识变量R(取值包括:yes或no)、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的动画总帧数变量SUM(取值范围:100至1000)、非匀速动画一帧视角或视距变化最小幅度变量D(取值范围:0.0至0.3度,0.0度表示静止无动画)、非匀速动画一帧视角或视距变化最大幅度变量L、拐点位置变量P,接收数据并对包括ID、H1、V1、Z1、H2、V2、Z2、CF、C、W、R、D或L赋初始值,所述接收数据包括读取数据表、数据文件、键盘输入、列表选项、人为设置,进入步骤三(3);步骤三,基准方向动画模式设置(3),包括按照在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以全景图像终止显示方位或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作为约束条件,确定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中的一个基准方向为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并赋值给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获取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动画模式HM、VM、ZM选项设置,进入步骤四(4);步骤四,视角变幅轨迹设置(4),包括在所述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按照延时显示时间间隔W,设置有一个包括SUM个均匀间隔的时间轴序列帧,所述时间轴序列帧作为横轴x,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作为竖轴y组成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对于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根据其动画模式是加速或减速,以及所述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标识所选定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渐变曲线轨迹,应用相关算法,逐帧设置出每一帧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并相应存储,对于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之外的两个基准方向,根据其动画模式是匀速或静止,相应计算出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并相应存储,进入步骤五(5);步骤五,全景图像显示(5),包括将上一帧位置的全景图像水平、竖直视角、放大系数数值对应叠加所述当前帧位置指针C的水平、竖直、纵向基准方向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计算出当前帧的全景图像水平、竖直视角、放大系数数值,并延时W毫秒在所述全景图像视窗内显示全景图像,进入步骤六(6);步骤六,循环控制(6),包括判断所述当前帧位置指针C大小,如果小于等于所述动画总帧数SUM、则所述当前帧位置指针C自身加1、跳转至步骤五(5),如果大于所述动画总帧数SUM、则进一步判断所述循环动画标识R,如果R为yes则将本动画显示周期内最后一帧的全景图像水平、竖直视角、放大系数数值作为下一个动画显示周期的全景图像水平、竖直视角、放大系数初始值,根据所接收的下一个动画显示周期的约束条件,接收或设置包括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以及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动画模式HM、VM、ZM、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标识CF、动画总帧数SUM、跳转至步骤四(4),否则结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基准方向动画模式设置(3)所述按照在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以全景图像终止显示方位或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作为约束条件,确定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中的一个基准方向为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并赋值给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获取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动画模式HM、VM、ZM选项设置还包括,以全景图像终止显示方位作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包括,设置一个变量MAX、一个时间压缩倍数变量Q(取值范围:2至10)并赋初始值,将H2-H1、V2-V1、Z2-Z1的绝对值最大值赋值给MAX,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等于MAX所在基准方向,SUM取MAX/(Q*D)的正整数,如(Z2-Z1)绝对值最大则SUM取(Z2-Z1)/(Q*D)的正整数、CD=纵向、接收数据设置ZM=加速或减速,如(H2-H1)绝对值最大则SUM取(H2-H1)/(Q*D)的正整数、CD=水平、接收数据设置HM=加速或减速,如(V2-V1)绝对值最大则SUM取(V2-V1)/(Q*D)的正整数、CD=竖直、接收数据设置VM=加速或减速;再判断(Z2-Z1)、(H2-H1)与(V2-V1)等于零,确定基准方向动画为静止:如Z2-Z1等于零则ZM=静止,如H2-H1等于零则HM=静止,如V2-V1等于零则VM=静止;确定基准方向动画为均速:如(H2-H1)绝对值非零、非最大、则HM=均速,如(V2-V1)绝对值非零、非最大、则VM=均速,如(Z2-Z1)绝对值非零、非最大、则ZM=均速;P=SUM,所述接收数据包括读取数据表、数据文件、键盘输入、列表选项、人为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三,基准方向动画模式设置(3)所述按照在一个动画显示周期内,以全景图像终止显示方位或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作为约束条件,确定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中的一个基准方向为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并赋值给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获取水平、竖直、纵向三个基准方向动画模式HM、VM、ZM选项设置还包括,以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作为约束条件进一步包括,接收数据设置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CD等于水平或竖直或纵向,接收数据设置SUM(取值范围:100至1000),如CD等于水平则接收数据设置HM=加速或减速、VM=匀速或静止、ZM=匀速或静止,如CD等于竖直则接收数据设置VM=加速或减速、HM=匀速或静止、ZM=匀速或静止,如CD等于纵向则接收数据设置ZM=加速或减速、HM=匀速或静止、VM=匀速或静止,所述接收数据包括读取数据表、数据文件、键盘输入、列表选项、人为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现全景图像非匀速动画显示计算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四,序列帧设置(4)中所述对于所述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根据其动画模式是加速或减速,以及所述非匀速动画视角变幅轨迹标识所选定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渐变曲线轨迹,应用相关算法,逐帧设置出每一帧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并相应存储还包括,如果在步骤三(3)中是选定所述按照以全景图像终止显示方位作为约束条件,非匀速动画基准方向的动画模式选定加速、变幅轨迹标识选定线性,每一帧动画的视角或视距变化幅度从第1点的最小值D开始、逐点递增、在第P点达到最大值L为止,具体表达式选用y=a(x-P)+L(依据x=1时y=D则a=(D-L)/(1-P),a不等于零),L数值选取应满足SUM*D+SUM*(L-D)/2=SUM*Q...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