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液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5478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上腔体以及下腔体,上腔体以及下腔体形成于筒体的内部空间,其中,上腔体以及下腔体上下分隔设置,且上腔体与下腔体连通;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上折流构件将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下折流构件将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换热管,换热管设置于筒体内;出气口以及进液口;回油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回油口位置油浓度最高,减少满液式蒸发器中润滑油的累积,提高换热性能;蒸发器出气口位置灵活,出气口不必居中放置,方便结构设计;制冷剂在折流板作用下,保持一定流速,与换热管充分换热,提升换热性能;可为多个压缩机的应用中,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独立的蒸发器解决方案。

Full liquid evapo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满液式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满液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制冷系统运行时,压缩机或者油分离器难免抛油到制冷系统中,并在蒸发器中累积。传统满液式蒸发器常常采用多个回油点或者采用刮油板等措施来回油,存在蒸发器回油管路回油点不易把握、回油中液态制冷剂含量高、蒸发器中积存大量润滑油,影响制冷系统的稳定供油及蒸发器的换热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满液式蒸发器回油点不易把握,回回油中液态制冷剂含量高、蒸发器中积存大量润滑油的缺陷,提供一种满液式蒸发器。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其特点在于,所述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上下分隔设置,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连通;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所述上折流构件将所述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所述下折流构件将所述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换热管分别延伸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以及所述下腔体的流道之中;出气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方,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的末端连通。本方案的制冷剂在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的作用下,增加了流动距离,保持一定流速,与换热管充分换热,提升换热性能。同时回油口位于流道的最末端,在回油口位置油浓度最高,减少满液式蒸发器中润滑油的累积,提高换热性能。此外,本方案中的蒸发器的出气口位置灵活,出气口不必居中放置,方便结构设计;可为多个压缩机的应用中,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独立的蒸发器解决方案。较佳地,所述上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上折流板,各所述上折流板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所述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所述下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下折流板,各所述下折流板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所述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较佳地,所述换热管穿过于各所述上折流板以及所述下折流板,并分别延伸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以及所述下腔体的流道之中。较佳地,所述进液口自中间向两侧连通所述下腔体的流道,所述下腔体的流道自两侧向上连通所述上腔体的流道,所述上腔体的流道自两侧向中间连通所述回油口。由此通过两侧的同时流通有利于制冷剂的蒸发。较佳地,所述筒体内设置有进口挡板,其中,所述进口挡板正对于所述进液口。进口挡板对进入的制冷剂进行了阻挡,将制冷剂的进入方向改为从两侧进入,不仅减少了制冷剂的流速,也改变了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较佳地,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之间通过一隔板分隔。隔板对上腔体以及下腔体起到了很好的隔离作用。较佳地,所述筒体内设置有出气挡板,所述出气挡板位于所述上腔体的上方,且所述上腔体通过开设于所述出气挡板上的出气开孔与所述出气口连通。较佳地,所述出气挡板的四周与所述筒体封闭连接,从而在所述出气挡板与所述筒体之间形成一出气空间。出气挡板的四周封闭,从而保证气态制冷剂能够往中间流动,方便回油。同时出气空间增加了出气口的设置位置的可选择性。出气口只需要设置在能够连接出气空间的位置即可。较佳地,所述出气开孔分布于所述出气挡板的中间区域。较佳地,所述筒体内还设置有出气过滤网,所述出气过滤网设置于所述出气挡板和所述上腔体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在回油口位置油浓度最高,减少满液式蒸发器中润滑油的累积,提高换热性能;蒸发器出气口位置灵活,出气口不必居中放置,方便结构设计;制冷剂在折流板作用下,保持一定流速,与换热管充分换热,提升换热性能;可为多个压缩机的应用中,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独立的蒸发器解决方案。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主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侧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主视制冷剂流通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的俯视制冷剂流通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双筒体满液式蒸发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其中,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1、上腔体B、下腔体A、上折流构件(若干上折流板22)、下折流构件(若干下折流板21)、换热管9、出气口71、进液口73、回油口72。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可以包括单个的筒体1,也可以如图6所示的两个筒体1。其中,无论是两个筒体1还是单个筒体1,其内部的流道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相同,因此本实施实例主要对图1-图5中的单筒体1的形式进行展开描述,对图6的双筒体1的结构不再进行赘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筒体1分为上腔体B以及下腔体A,上腔体B以及下腔体A形成于筒体1的内部空间,其中,上腔体B以及下腔体A上下分隔设置,且上腔体B与下腔体A连通。本实施例中具体仅显示分隔成为两个腔体,但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上腔体B或者下腔缸B进一步分隔,以形成更多的腔体。例如上腔体B可以分为上下两层或者三次,甚至更多。但其工作原理和制冷剂的流动方式仍然和本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的筒体1内设置有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上折流构件将上腔体B分隔成曲折的流道,下折流构件将下腔体A分隔成曲折的流道。其中,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可以为任意能够形成曲折形状的结构,例如后文中交错设置的上折流板22以及下折流板21,或者是表面为曲线形状的结构件配合形成曲折的流道形状。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满液式蒸发器还包括有换热管9,换热管9设置于筒体1内,且换热管9分别延伸于上腔体B的流道以及下腔体A的流道之中。换热管9可以以笔直的形式直接在筒体1内延伸,也可以以曲折的形式在筒体1内延伸。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满液式蒸发器还包括出气口71以及进液口73,出气口71开设于筒体1的上方,进液口73设置于筒体1的下方,且进液口73与下腔体A连通。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满液式蒸发器还包括回油口72,回油口72与上腔体B的流道的末端连通。本方案的制冷剂在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的作用下,增加了流动距离,保持一定流速,与换热管9充分换热,提升换热性能。同时回油口72位于流道的最末端,在回油口72位置油浓度最高,减少满液式蒸发器中润滑油的累积,提高换热性能。此外,本方案中的蒸发器的出气口71位置灵活,出气口71不必居中放置,方便结构设计;可为多个压缩机的应用中,提供一种制冷系统独立的蒸发器解决方案。如图1和图2所示,上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上折流板22,各上折流板22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上腔体B分隔成曲折的流道。下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下折流板21,各下折流板21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下腔体A分隔成曲折的流道。上折流板22和下折流板21分别交错设置,制冷剂从上折流板22或下折流板21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缺口进入,转向后沿着上折流板22或下折流板21的延伸方向流动,再通过下一个上折流板22或下折流板21与筒体1内壁之间的缺口转向进入下一部分,由此实现了曲折的流道设置。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换热管9笔直穿过于各上折流板22以及下折流板21,并分别延伸于上腔体B的流道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上下分隔设置,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连通;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所述上折流构件将所述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所述下折流构件将所述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换热管分别延伸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以及所述下腔体的流道之中;出气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方,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的末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满液式蒸发器包括:筒体;上腔体以及下腔体,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形成于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其中,所述上腔体以及所述下腔体上下分隔设置,且所述上腔体与所述下腔体连通;上折流构件以及下折流构件,所述上折流构件将所述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所述下折流构件将所述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换热管,所述换热管设置于所述筒体内,且所述换热管分别延伸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以及所述下腔体的流道之中;出气口以及进液口,所述出气口开设于所述筒体的上方,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方,且所述进液口与所述下腔体连通;回油口,所述回油口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的末端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上折流板,各所述上折流板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所述上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所述下折流构件包括若干下折流板,各所述下折流板左右间隔设置,从而将所述下腔体分隔成曲折的流道。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穿过于各所述上折流板以及所述下折流板,并分别延伸于所述上腔体的流道以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乐民蒋林杰王小伟张恩启赵文怡张永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柯茂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