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差溢流阀及工程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144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定差溢流阀,包括第一定差溢流通道和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小于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在液压回路流量较小时通过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溢流,维持较小的卸荷压力;在液压回路流量较大时通过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溢流,维持较大的工作压力。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的工程机械。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降低液压系统的能耗,减轻操纵阀的阀杆换位时引起的冲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定差溢流阀及工程机械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阀,具体地涉及一种定差溢流阀。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溢流阀是液压系统中常用的一种液压阀,其通过阀口的溢流,将所在的控制系统或者液压回路中的压力维持恒定,实现稳压、调压或限压作用。定差溢流阀是保持阀体进口和出口之间的压力恒定的一种溢流阀,能够使定差溢流阀进出口油路的压力差保持恒定。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定差溢流阀都是一级阀芯结构,只有一个定差溢流通道。在进油口P与负载反馈压力油道Ls之间的压力差超过设定压力时,阀芯克服弹簧的弹力移动,打开进油口P与回油腔G之间的溢油阀口,进油口P中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口流入回油腔G,通过回油油道T流入油缸,使得进油口P中的压力下降。并且,在进油口P与负载反馈压力油道Ls之间的压力差增大时,阀芯移动位移大,溢流阀口开度增加,进油口P中的液压油溢流量增加,促使进油口P中的压力下降,使得进油口P与负载反馈压力油道Ls之间的压力保持恒定。现有定差溢流阀常用在定量泵系统中,实现方向阀的比例控制功能。广泛应用于采用此类液压系统的各种工程机械的比例操纵阀控制系统中。主要用于实现两大功能:1、在比例操纵阀的阀杆处于中位时,可实现定量泵以较低压力的卸荷;2、比例操纵阀的阀杆处于换向位时,确保定量泵的输出压力与负载的压差恒定,实现阀的输出流量不受负载变化影响只与阀芯行程成比例关系。但由于只有一级阀芯、一个定差溢流通道,这就导致:1、由于阀杆中位卸荷与阀杆换向位的恒定压差控制都是通过同一个单级结构的定差溢流阀实现的,使得中位卸荷压力偏大,造成一定的能量损失。2、操纵阀杆快速回中位时,由于单级结构的定差溢流阀造成进油腔压力超调,冲击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差溢流阀,该定差溢流阀具有两个溢流压力差不同的溢流通道,在降低比例操纵阀的阀杆中位卸荷压力的同时,维持阀杆换向位较高的恒定压差。具有卸荷能量损失小,阀杆换位冲击小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具有节能,操作平稳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定差溢流阀,包括第一定差溢流通道和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小于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包括阀体、阀芯和阀杆;所述阀体上包括进油口、进油腔、阀体压力腔、回油腔和回油油道;所述阀芯上包括阀芯进油孔、阀芯油腔和阀芯出油孔;所述阀杆包括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第四油孔、阀杆油腔和阀杆压力腔;所述进油口、进油腔、第一油孔、阀芯进油孔、阀芯油腔、阀芯出油孔、阀杆油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第四油孔、回油腔和所述回油油道能够通过所述阀芯的移动而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述进油口、进油腔、第一油孔、第二油孔、阀杆油腔、第三油孔、第四油孔、回油腔和所述回油油道能够通过所述阀杆的移动而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还包括堵头Ⅰ、第二弹簧、弹簧座和第一弹簧;所述阀体内依次设置有负载反馈压力腔、所述进油腔、所述回油腔和所述阀体压力腔;所述阀体压力腔的一端密封而形成密封端;所述负载反馈压力腔与负载反馈压力油道相连通,所述阀体压力腔与所述进油口相连通;所述阀杆设置在所述阀体内并分隔所述负载反馈压力腔、进油腔、回油腔和阀体压力腔;所述阀杆的所述阀杆压力腔所在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压力腔内,且所述密封端的内侧设置有连通所述阀杆压力腔与所述阀体压力腔的油槽,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相连接,所述堵头密封在所述阀体的负载反馈压力腔所在的一端开口处,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堵头Ⅰ与所述弹簧座之间;所述阀杆上设有所述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所述第一油孔与所述进油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油孔、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与所述回油腔相连通;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阀杆内,将所述阀杆内的腔体分隔为弹簧腔、所述阀杆油腔和所述阀杆压力腔,所述弹簧座内设有连通所述负载反馈压力腔与所述弹簧腔的连通孔;所述阀芯内设有所述阀芯油腔,所述阀芯油腔通过所述阀芯进油孔与所述第一油孔相连通,并通过所述阀芯出油孔与所述阀杆油腔相连通;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弹簧腔内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座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倔强系数小于所述第二弹簧的倔强系数。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油孔、第二油孔、第三油孔和第四油孔从所述进油腔方向到所述回油腔方向依次排列,且各自在所述阀杆同一横截面上布置有数个。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阀杆移动一定距离时,相应油孔的通流截面积的变化更大。进一步地,数个所述第二油孔的孔径大小不等,且各所述第二油孔所述进油腔所在的一侧在所述阀杆同一个横截面上。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控制所述阀杆向所述进油腔所在的一侧移动时,第二油孔的总通流截面积的变化特征,以保持油路压力的稳定。优选地,所述阀体压力腔的密封端设有堵头Ⅱ,并通过所述堵头Ⅱ密封所述阀体压力腔,所述油槽设置在所述堵头Ⅱ位于所述阀体压力腔内的一侧端面。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的组装与调试更加方便。优选地,所述负载反馈压力油道上设有阻尼塞I;所述阀体压力腔与所述进油口之间的通道上设有阻尼塞Ⅱ。通过该优选技术方案,能够防止负载反馈压力或者油泵压力的瞬时变化对定差溢流阀所带来的冲击。优选地,在所述弹簧腔与所述阀芯油腔之间设置有常开式单向阀。在该优选技术方案中,在负载反馈压力迅速升高时,常开式单向阀能够快速关闭,减小由进油腔至回油腔的通流开口,提高进油口的压力,有利于维持进油口和负载反馈压力之间的压差保持恒定。具体地,所述常开式单向阀包括单向阀芯、单向阀弹簧和单向阀套;所述阀芯内开设有连通所述阀芯油腔与所述弹簧腔的阀孔,所述单向阀芯能够移动地安装在所述阀孔中,所述单向阀套固定在所述阀芯位于所述弹簧腔内的一端,所述单向阀弹簧安装在所述单向阀芯与所述单向阀套之间,使得所述单向阀芯处于常开状态。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定量泵系统,所述定量泵系统中包括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任一种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定差溢流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能够在定量泵怠速时提供一个较低的卸荷压力,定量泵高速运行时提供一个较高的工作压力,节能效果较好。在操纵阀换向开启时,定量泵供油压力有一个逐步升压的过程,缓冲作用更好。在操纵阀杆换向、负载压力异常升高时,能快速地作出响应,更好地保持压力的稳定。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现有的定差溢流阀结构示意图;图2是另一种现有的定差溢流阀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实施例怠速工况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实施例高速运行工况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实施例操纵杆换向工况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差溢流阀实施例操纵杆换向工况负载波动快速反应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7工况负载波动平衡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11阻尼塞I12阻尼塞Ⅱ2第二弹簧3弹簧座4第一弹簧5堵头Ⅰ6常开式单向阀61单向阀芯62单向阀弹簧63单向阀套7阀芯71阀芯进油孔72阀芯出油孔73阀芯轴肩8阀杆81第一油孔82第二油孔83第三油孔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定差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差溢流通道和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小于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定差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定差溢流通道和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小于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所设定的溢流压力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差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阀芯(7)和阀杆(8);所述阀体(1)上包括进油口(P)、进油腔(F)、阀体压力腔(D)、回油腔(G)和回油油道(T);所述阀芯(7)上包括阀芯进油孔(71)、阀芯油腔(B)和阀芯出油孔(72);所述阀杆(8)包括第一油孔(81)、第二油孔(82)、第三油孔(83)、第四油孔(84)、阀杆油腔(C)和阀杆压力腔(E);所述进油口(P)、进油腔(F)、第一油孔(81)、阀芯进油孔(71)、阀芯油腔(B)、阀芯出油孔(72)、阀杆油腔(C)、第二油孔(82)、第三油孔(83)、第四油孔(84)、回油腔(G)和所述回油油道(T)能够通过所述阀芯(7)的移动而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定差溢流通道;所述进油口(P)、进油腔(F)、第一油孔(81)、第二油孔(82)、阀杆油腔(C)、第三油孔(83)、第四油孔(84)、回油腔(G)和所述回油油道(T)能够通过所述阀杆(8)的移动而相互连通形成所述第二定差溢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差溢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头Ⅰ(5)、第二弹簧(2)、弹簧座(3)和第一弹簧(4);所述阀体(1)内依次设置有负载反馈压力腔(A)、所述进油腔(F)、所述回油腔(G)和所述阀体压力腔(D);所述阀体压力腔(D)的一端密封而形成密封端;所述负载反馈压力腔(A)与负载反馈压力油道(Ls)相连通,所述阀体压力腔(D)与所述进油口(P)相连通;所述阀杆(8)设置在所述阀体(1)内并分隔所述负载反馈压力腔(A)、进油腔(F)、回油腔(G)和阀体压力腔(D);所述阀杆(8)的所述阀杆压力腔(E)所在的一端位于所述阀体压力腔(D)内,且所述密封端的内侧设置有连通所述阀杆压力腔(E)与所述阀体压力腔(D)的油槽(91),另一端与所述弹簧座(3)相连接,所述堵头Ⅰ(5)密封在所述阀体(1)的负载反馈压力腔(A)所在的一端开口处,所述第二弹簧(2)设置在所述堵头Ⅰ(5)与所述弹簧座(3)之间;所述阀杆(8)上设有所述第一油孔(81)、第二油孔(82)、第三油孔(83)和第四油孔(84),所述第一油孔(81)与所述进油腔(F)相连通,所述第二油孔(82)、第三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居梦雄向治平潘文华廖启辉
申请(专利权)人: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