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1368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通过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引导臂架末端机构实现,控制装置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臂架末端机构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布料软管、第一回转装置、第二回转装置及设置于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的电磁阀,通过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拉动软管,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该方向信号传送到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具有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

A Control Method and System for Arm E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工程机械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臂架类工程机械在施工前需将臂架末端伸展至指定的施工位置,然后,现场施工人员不断的用力拖动臂架末端软管改变末端软管的位置,从而不断的更换混凝土出料的地方,完成相关浇筑。混凝土泵车臂架,一般由四节臂、五节臂、六节臂相互铰接而成,对于臂架的控制,通常的控制方式是由操作人员对各节臂分别进行控制,使臂架的整体从初始姿态运动到目标姿态,其臂架末端的移动方向完全由操作手的经验把握。如果操作手经验不足,不能准确把握臂架末端的移动方向,则需要对多节臂节进行多次调整,进而导致施工效率较低,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改变传统臂架施工的伸展方式,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引导臂架末端机构实现,可以轻松快速地实现臂架末端移动至目标位置,具有操作简便、反应迅速、智能化程度高的优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引导臂架末端机构实现,臂架末端机构与设置在臂架末端的出料管相连,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软管、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第一回转装置设置在出料管末端与第一弯管始端之间,第二回转装置设置在第一弯管末端与第二弯管始端之间,第一回转装置驱动第一弯管转动,第二回转装置驱动第二弯管转动,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基座,软管穿过所述空腔设置,基座内部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所述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其中,坐标原点O设定为基座的中心,X轴设定为水平横向,Y轴设定为水平纵向;S2,拉动软管,软管靠近或接触基座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S3,该方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信号接收器;S4,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步骤S3中的方向信号,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S5,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应变感应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围绕软管等间距的分布于所述基座的空腔内。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向二维坐标系XOY的第二或第四象限方向移动时,相邻的两个应变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两个应变感应装置的合成信号即是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进一步地,所述软管向二维坐标系XOY的第三或第一象限方向移动时,相邻的三个应变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三个应变感应装置的合成信号即是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进一步地,所述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转化为为X轴和Y轴的合成方向,X轴方向对应X轴方向的电流信号,Y轴方向对应Y轴方向的电流信号。进一步地,建立三维坐标系O1-X1Y1Z1,其中,坐标原点O1设定为臂架旋转中心,X1设定为沿工程机械车身长度方向,Y1设定为工程机械车身宽度方向,Z1设定为工程机械车身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在X1O1Y1平面和Y1O1Z1平面之间任意转换角度旋转。进一步地,X轴方向的电流信号通过驱动电磁阀工作,电磁阀的液压油输入第一回转装置驱动第一弯管在X1O1Y1与Y1O1Z1平面之间旋转;Y轴方向的电流信号通过驱动电磁阀工作,电磁阀的液压油输入第二回转装置驱动第二弯管在Y1O1Z1与X1O1Y1平面之间旋转;或,Y轴方向的电流信号通过驱动电磁阀工作,电磁阀的液压油输入第一回转装置驱动第一弯管在X1O1Y1与Y1O1Z1平面之间旋转;X轴方向的电流信号通过驱动电磁阀工作,电磁阀的液压油输入第二回转装置驱动第二弯管在Y1O1Z1与X1O1Y1平面之间旋转。进一步地,所述电磁阀与第一回转装置和第二回转装置之间均设置有进油管和回油管,所述进油管和回油管分别与电磁阀的油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臂架末端控制方法还包括步骤S6:在经过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旋转后,当臂架末端的位置与目标位置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通过人工或无线操控布料软管移动的方式进行位置修正,用于实现移动臂架末端到指定地点。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臂架末端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信号接收器及臂架末端机构: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引导臂架末端机构移动,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基座,软管穿过所述空腔设置,基座内部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其中,坐标原点O设定为基座的中心,X轴设定为水平横向,Y轴设定为水平纵向;所述信号接收器分别与控制装置和臂架末端机构相连,软管靠近或接触基座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时,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该方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信号接收器后,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所述臂架末端机构与设置在臂架末端的出料管相连,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布料软管、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所述第一回转装置设置在出料管末端与第一弯管始端之间,所述第二回转装置设置在第一弯管末端与第二弯管始端之间,所述第一回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一弯管转动,所述第二回转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弯管转动,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沿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上述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及系统,将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与臂架末端机构关联起来,控制装置内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臂架末端机构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软管、驱动第一弯管转动的第一回转装置与驱动第二弯管转动的第二回转装置,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通过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再拉动软管,软管靠近或接触基座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该方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信号接收器,信号接收器接收到该方向信号,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相比传统通过逐节调节臂架来实现臂架末端位移的移动,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借助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分别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实现臂架末端位移的移动,将每个单节臂架的控制转化为对臂架末端移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的控制,简化了操控作业流程;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装置结合信号接收器,操纵臂架末端的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在设定平面转动,使臂架末端的移动方向与控制装置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产生的方向信号一致,进而来实现臂架末端位移的移动,操作方便、智能化程度高、且提高了臂架末端移动精度和灵活性。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臂架末端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三维坐标系O1-X1Y1Z1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引导臂架末端机构实现,其特征在于:臂架末端机构与设置在臂架末端的出料管相连,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软管、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第一回转装置设置在出料管末端与第一弯管始端之间,第二回转装置设置在第一弯管末端与第二弯管始端之间,第一回转装置驱动第一弯管转动,第二回转装置驱动第二弯管转动,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基座,软管穿过所述空腔设置,基座内部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所述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其中,坐标原点O设定为基座的中心,X轴设定为水平横向,Y轴设定为水平纵向;S2,拉动软管,软管靠近或接触基座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S3,该方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信号接收器;S4,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步骤S3中的方向信号,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S5,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臂架末端控制方法,通过设置于臂架末端软管上的控制装置引导臂架末端机构实现,其特征在于:臂架末端机构与设置在臂架末端的出料管相连,包括第一弯管、第二弯管、软管、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第一回转装置设置在出料管末端与第一弯管始端之间,第二回转装置设置在第一弯管末端与第二弯管始端之间,第一回转装置驱动第一弯管转动,第二回转装置驱动第二弯管转动,所述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的液压油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控制装置包括设置有空腔的基座,软管穿过所述空腔设置,基座内部设置有用于感应软管位移或角度变化的应变感应装置;所述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水平面上建立二维坐标系XOY,其中,坐标原点O设定为基座的中心,X轴设定为水平横向,Y轴设定为水平纵向;S2,拉动软管,软管靠近或接触基座内部设置的应变感应装置,应变感应装置产生方向信号;S3,该方向信号通过无线传输的方式传送到信号接收器;S4,信号接收器接收到步骤S3中的方向信号,通过转换分别输出X轴和Y轴方向相应的电流信号驱动电磁阀工作;S5,通过电磁阀的液压油分别输入第一回转装置与第二回转装置,进而驱动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转动,完成臂架末端目标方向的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感应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三个,且围绕软管等间距的分布于所述基座的空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向二维坐标系XOY的第二或第四象限方向移动时,相邻的两个应变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两个应变感应装置的合成信号即是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向二维坐标系XOY的第三或第一象限方向移动时,相邻的三个应变感应装置感应到信号,三个应变感应装置的合成信号即是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臂架末端机构移动的方向角转化为为X轴和Y轴的合成方向,X轴方向对应X轴方向的电流信号,Y轴方向对应Y轴方向的电流信号。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臂架末端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三维坐标系O1-X1Y1Z1,其中,坐标原点O1设定为臂架旋转中心,X1设定为沿工程机械车身长度方向,Y1设定为工程机械车身宽度方向,Z1设定为工程机械车身高度方向,所述第一弯管和第二弯管在X1O1Y1平面和Y1O1Z1平面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翔王日昌黄罡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赛搏机器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