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21359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3: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包括:设于绿色屋面的集雨槽,与所述集雨槽相连通的雨水净化装置,以及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相连通的蓄水池;其中,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与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相连通的初级净化池;以及与所述初级净化池相连通的水景曝化墙。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在解决屋顶排水问题的同时收集雨水来回补、灌溉绿地植被,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解决传统屋顶花园蒸发强度高、需水量大的问题的有益效果。

Green Roof Rainwater Disposal and Circula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收集净化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屋面雨水受人为活动影响小,水质相对较好,雨水回收利用成本较低,只需简单过滤便可回用,雨水收集面较大,水量也容易获得,是雨水回收利用理想水源。绿化屋顶由于绿化形式和开放程度不同,所选用的雨水收集系统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绿化屋顶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绿化屋顶雨水收集系统、雨水过滤、消毒、雨水储存、雨水再利用。屋顶绿化雨水管理主要体现在对雨水径流的削减和对雨水水质的净化两方面。对雨水径流的削减,主要依赖于屋顶绿化对雨水的贮存和滞留,以达到削减径流峰值流量和总流量,延缓径流产生时间和推迟峰值时间的目的;雨水水质净化则主要利用屋顶植被层、混合基质和土壤填料、土壤基质中的微生物等来实现对雨水污染的截留、吸收、吸附与分解。然而,现阶段屋顶花园主要通过屋面种植基质和绿化植物对雨水进行滞留,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被动的雨水管理与源头消减,但远不能解决强降雨条件下的屋面径流问题,甚至无法消除弱降雨条件下的屋面径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在解决屋顶排水问题的同时收集雨水来回补、灌溉绿地植被,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解决传统屋顶花园蒸发强度高、需水量大的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包括:设于绿色屋面的集雨槽,与所述集雨槽相连通的雨水净化装置,以及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相连通的蓄水池;其中,所述雨水净化装置包括: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与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相连通的初级净化池;以及与所述初级净化池相连通的水景曝化墙。优选的是,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包括:位于最上方的植物层,设于所述植物层下方的土壤层,以及设于所述土壤层下方的砂石层。优选的是,所述植物层种植有耐水淹、具有一定净化能力的植物品种。优选的是,所述土壤层的土壤中添加有渗滤物质,所述渗滤物质为天然砂。优选的是,所述砂石层的砂石粒径为20~40mm。优选的是,所述初级净化池的入口处设有初级过滤网,出口处设有活性炭吸附物,且初级净化池内部添加有活性污泥。优选的是,所述水景曝化墙包括水:墙体,设于所述墙体下部的蓄水槽,以及设于所述蓄水槽内部的循环水泵,其中,所述蓄水槽上部的墙体内垂直装有水管,所述水管的上端连通有过滤槽,所述水管的下端与循环水泵连通,所述墙体外侧壁上装有用于蓄水调节的阀门。优选的是,所述墙体的一面呈阶梯级,且每级阶梯的高度为30~40cm。优选的是,所述集水槽的材质采用火山岩,且雨水在所述集水槽中单向流动。优选的是,所述集雨槽、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所述初级净化池、所述水景曝化墙及所述蓄水池均通过导流管相连通。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在解决屋顶排水问题的同时收集雨水来回补、灌溉绿地植被,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解决传统屋顶花园蒸发强度高、需水量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包括:设于绿色屋面的集雨槽11,所述集水槽11的材质采用火山岩,且雨水在所述集水槽11中单向流动,火山岩材质的集水槽11,仅抗极端气候能力强,同时还能实现水质的初次净化,与所述集雨槽11相连通的雨水净化装置12,以及与所述雨水净化装置12相连通的蓄水池13;其中,所述雨水净化装置12包括: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与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相连通的初级净化池122;以及与所述初级净化池122相连通的水景曝化墙123。进一步,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包括:位于最上方的植物层1211,所述植物层1211种植有耐水淹、具有一定净化能力的植物品种,设于所述植物层1211下方的土壤层1212,所述土壤层1212的土壤中添加有渗滤物质,所述渗滤物质为天然砂,添加渗滤介质可使雨水在土壤中渗透的更彻底,以及设于所述土壤层1212下方的砂石层1213,所述砂石层1213的砂石粒径为20~40mm,所述砂石层1213可过滤掉雨水中的粗大杂质。进一步,所述初级净化池122的入口处设有初级过滤网,所述初级过滤网可去除粗大颗粒和悬浮物,出口处设有活性炭吸附物,所述活性炭吸附物有活性炭颗粒构成,可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及对地下水进行脱色除臭,且所述初级净化池122内部添加有活性污泥,活性污泥可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且所述活性污泥为厌氧颗粒活性污泥。进一步,所述水景曝化墙123包括:墙体1231,设于所述墙体1231下部的蓄水槽1232,以及设于所述蓄水槽1232内部的循环水泵1233,所述蓄水槽1332上部的墙体内垂直装有水管1234,所述水管1234的上端连通有过滤槽1236,所述水管1234的下端与所述循环水泵1233连通,墙体外侧壁上装有用于蓄水调节的阀门1235。所述墙体1231的一面呈阶梯级,且每级阶梯的高度为30~40cm。所述循环水泵1233将所述蓄水槽1232内的雨水经所述水管1234抽到所述过滤槽1236内,在经阶梯级的墙面进行曝氧净化,已实现对雨水的进一步的净化。进一步,所述集雨槽11、所述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所述初级净化池122、所述水景曝化墙123及所述蓄水池13均通过导流管14相连通。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专利技术的说明的。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绿色屋面的集雨槽(11),与集雨槽(11)相连通的雨水净化装置(12),以及与雨水净化装置(12)相连通的蓄水池(13);其中,雨水净化装置(12)包括: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与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相连通的初级净化池(122);以及与初级净化池(122)相连通的水景曝化墙(1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于绿色屋面的集雨槽(11),与集雨槽(11)相连通的雨水净化装置(12),以及与雨水净化装置(12)相连通的蓄水池(13);其中,雨水净化装置(12)包括: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与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相连通的初级净化池(122);以及与初级净化池(122)相连通的水景曝化墙(1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人工下凹绿地净化系统(121)包括:位于最上方的植物层(1211),设于植物层(1211)下方的土壤层(1212),以及设于土壤层(1212)下方的砂石层(121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植物层(1211)种植有耐水淹、具有一定净化能力的植物品种。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土壤层(1212)的土壤中添加有渗滤物质,所述渗滤物质为天然砂。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砂石层(1213)的砂石粒径为20~4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屋面雨水消纳及循环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茜玲李静柳俊杰马天磊应叶波陈彩明孔冰黄新颜郁文秀沈艾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金螳螂园林绿化景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