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764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2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和保护装置,所述电缆本体的最外层为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侧壁具有多个沿着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侧板处具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被所述电缆本体穿过的螺旋管道,所述壳体内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一排定滑轮,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下活动板,所述下活动板通过弹簧连接有上活动板,上活动板具有多个动滑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充电电缆绝缘、阻燃、屏蔽、抗扭性能好,且收放线自如,使用寿命长。

High Performance Special Charging Cables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与新能源汽车配套的是大量的充电桩的建设,这些充电桩有些是安装在室内停车场的,有些是安装在室外停车场的,安装在室外停车场的充电桩的充电电缆,长期暴露在雨水环境中,并且无论是室内的还是室外的停车场,充电枪和充电桩之间的充电电缆都会被反复地拉扯、扭转,长期使用容易造成电缆的破损,并且有时电缆散落在地上,既造成电缆的易于损坏,还存在对使用者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包括电缆本体和保护装置,所述电缆本体的最外层为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侧壁具有多个沿着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侧板处具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被所述电缆本体穿过的螺旋管道,所述壳体内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一排定滑轮,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下活动板,所述下活动板通过弹簧连接有上活动板,所述上活动板处安装有一排动滑轮,所述第一侧板处固定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处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处安装有轴承,所述底板处安装有电机,电机和轴承之间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二侧板处固定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和底板之间连接有光杆,所述下活动板具有被丝杆穿过的螺纹孔和被光杆穿过的光滑孔,所述电缆本体经过所有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螺旋管道内安装有多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圆环和位于固定圆环内侧的多个导辊,所述固定圆环固定在螺旋管道的内侧壁,每个限位结构的导辊的数量等于电缆本体的条形凹槽的数量且一一对应。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电缆,主要在现有的充电电缆的基础上,增加了与充电电缆一起配套使用的保护装置,从而对电缆起到保护的作用,以使电缆的收线、放线更加自如,使得电缆更加耐用。进一步地,电缆本体的条形凹槽的数量为4个,每个限位结构的导辊的数量为4个,同一个限位结构中相邻的导辊等间距分布。所述螺旋管内的限位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通过增加限位结构,使得保护装置不但能够进行自如地收线和放线,还能够对电缆本体的圆周方向的移动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对电缆本体过分扭动,从而达到抗扭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螺旋管处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从第一端口伸出的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从第二端口伸出的电缆本体经过上活动板处的动滑轮;进气管与螺旋管的连接点到第一端口的螺旋管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进气管与螺旋管的连接点到第二端口的螺旋管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5米;所述上通孔处包括毛刷部,所述毛刷部包括与上通孔固定的圆环形的毛刷基座和固定于毛刷基座的刷毛,所述下通孔处包括与下通孔固定连接的密封圈,穿过密封圈的电缆本体与密封圈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通过增加进气管,可以对螺旋管内的电缆本体进行烘干作业,从而防止电缆本体的表面长时间附着水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缆本体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数量相等均为5个,所述电缆本体依次交替穿过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处均具有多个透气孔,所述透气孔靠近壳体内部的一端高于靠近壳体外部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操作面板处具有切换开关,所述切换开关能够将保护装置在收线状态和非收线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上活动板和下活动板之间连接有拉力传感器,拉力传感器和上活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一拉绳,拉力传感器和下活动板之间连接有第二拉绳;当保护装置从非收线状态切换为收线状态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使得下活动板处于第一高度;当保护装置处于非收线状态时,如果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大于设定阈值且下活动板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二高度时,控制器控制电机正向转动,电机正向转动时,下活动板上升;所述第二高度大于第一高度。进一步地,当下活动板处于第一高度时,固定板和下活动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一间距;当下活动板处于第二高度时,固定板和下活动板之间的间距为第二间距;所述螺旋管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之间的螺旋管的长度大于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之差的十倍。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对上下活动板的移动更加便利的控制,当使用者向外拉电缆本体时,驱动电机能够起到辅助作用。进一步地,当保护装置处于非收线状态时,如果拉力传感器的测量值大于设定阈值且下活动板的高度小于等于第二高度时,控制器控制电机以第一速度匀速正向转动。进一步地,当保护装置从非收线状态切换为收线状态时,控制器控制加热单元和风机同时开启设定时间后同时关闭;所述设定时间优选2分钟、5分钟或10分钟。进一步地,所述电缆本体从外到内依次包括保护套、外护层、铠装层、外阻燃层、外绝缘层;所述外绝缘层内具有截面呈十字形的骨架,所述十字形骨架包括中央芯线和4个与与中央芯线连接的沿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片状分隔部,所述外绝缘层内具有三根动力芯线和一根信号芯线,所述动力芯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内护层、第一内阻燃层、第一内绝缘层和第一导体;所述信号芯线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二内护层、第一屏蔽层、第二内绝缘层,所述第二内绝缘层内具有多个第二导体,第二导体外包覆有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外具有第二屏蔽层,所有的第二屏蔽层均位于所述第二内绝缘层内。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充电电缆跟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定滑轮、动滑轮以及螺旋管的配合实现对电缆本体的收线、放线、并且抗扭,能够有效提高充电电缆的使用寿命,并且实现充电桩现场的使用环境更加安全(避免电缆散落一地带来的安全隐患)2、能够自动感应电缆被拉出的动作,启动电机帮助拉出电缆,从而使得电缆使用更加省力方便;3、能够对螺旋管内的电缆进行烘干作业,从而避免电缆长期附着水分;4、由于电缆在不使用时是收纳在保护装置内的,因此电缆更加不容易受到物理损坏。5、电缆本体实现动力芯线和信号信息的一体化制作,并且耐扭、阻燃、绝缘、屏蔽性能好。6、本专利技术的充电电缆使用范围广,现有的充电桩都可以按照本申请的结构进行改装,而无需更换充电桩本身,因此具有很好的适应性。附图说明图1为充电电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的A-A’方向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附图标记:1.1第一侧板;1.2第二侧板;1.5透气孔;2螺旋管;2.1进气管;2.3加热单元;2.4风机;2.5固定环;2.6导辊;3.1毛刷装置;3.2密封圈;4.1固定板;4.2定滑轮;4.3上活动板;4.4动滑轮;4.5弹簧;4.6下活动板;4.7丝杆;4.8光杆;5.1第一拉绳;5.2第二拉绳;5.3拉力传感器;10电缆本体;10.1保护套;10.2外护层;10.3铠装层;10.4外阻燃层;10.5外绝缘层;13.1中央芯线;13.2片状分隔部;11.1第一内护层;11.2第一内阻燃层;11.3第一内绝缘层;11.4第一导体;12.1第二内护层;12.2第一屏蔽层;12.3第二内绝缘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和保护装置,所述电缆本体的最外层为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侧壁具有多个沿着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侧板处具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被所述电缆本体穿过的螺旋管道,所述壳体内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一排定滑轮,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下活动板,所述下活动板通过弹簧连接有上活动板,所述上活动板处安装有一排动滑轮,所述第一侧板处固定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处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处安装有轴承,所述底板处安装有电机,电机和轴承之间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二侧板处固定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和底板之间连接有光杆,所述下活动板具有被丝杆穿过的螺纹孔和被光杆穿过的光滑孔,所述电缆本体经过所有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螺旋管道内安装有多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圆环和位于固定圆环内侧的多个导辊,所述固定圆环固定在螺旋管道的内侧壁,每个限位结构的导辊的数量等于电缆本体的条形凹槽的数量且一一对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电缆本体和保护装置,所述电缆本体的最外层为保护套,所述保护套的外侧壁具有多个沿着电缆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凹槽,所述保护装置包括控制器和壳体,所述壳体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顶板、底板、前面板和后面板,所述第一侧板处具有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和下通孔,所述壳体内固定安装有被所述电缆本体穿过的螺旋管道,所述壳体内还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安装有一排定滑轮,所述壳体内还具有下活动板,所述下活动板通过弹簧连接有上活动板,所述上活动板处安装有一排动滑轮,所述第一侧板处固定有第一支架,第一支架处安装有轴承座,轴承座处安装有轴承,所述底板处安装有电机,电机和轴承之间连接有丝杆,所述第二侧板处固定有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和底板之间连接有光杆,所述下活动板具有被丝杆穿过的螺纹孔和被光杆穿过的光滑孔,所述电缆本体经过所有的定滑轮和动滑轮,所述螺旋管道内安装有多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圆环和位于固定圆环内侧的多个导辊,所述固定圆环固定在螺旋管道的内侧壁,每个限位结构的导辊的数量等于电缆本体的条形凹槽的数量且一一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电缆本体的条形凹槽的数量为4个,每个限位结构的导辊的数量为4个,同一个限位结构中相邻的导辊等间距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内的限位结构的数量大于等于5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管处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上安装有风机和加热单元;所述螺旋管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从第一端口伸出的电缆本体穿过上通孔;进气管与螺旋管的连接点到第一端口的螺旋管的长度为第一长度,进气管与螺旋管的连接点到第二端口的螺旋管的长度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之差的绝对值小于0.5米;所述上通孔处包括毛刷部,所述毛刷部包括与上通孔固定的圆环形的毛刷基座和固定于毛刷基座的刷毛,所述下通孔处包括与下通孔固定连接的密封圈,穿过密封圈的电缆本体与密封圈通过密封胶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用高性能特种充电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数量相等均为5个,所述电缆本体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连元姚恒斌齐宏文冯国五胡士来梁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