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20270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涉及医疗技术领域,包括:柔性底座;粘贴层,所述柔性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用于将所述柔性底座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用于套接固定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对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进行固定以后,便能够有效解决心脏临时起搏器因导线连接不紧密、脱出等问题造成的起搏失效的问题,使起搏操作更加顺利。

Fixation device of pacemaker electrode and pacemaker lead in temporary cardiac pacema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疗领域,在对患者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以后,患者发生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的情况十分常见,面对这种情况,如果仅依靠药物进行治疗,其效果有时并不理想。现有技术中,使用心脏临时起搏器,具有可维持正常心率的效果,能够简化用药,促进有效心排血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帮助患者度过手术期。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的心脏临时起搏器在进行心脏起搏的时候,经常发生心脏临时起搏器因导线连接不紧密、脱出等问题造成的起搏失效,影响治疗效果。现有技术中的心脏临时起搏器一般是采用体外脉冲发生器、起搏导线以及起搏电极组成,其中,起搏电极用于术中放置,其一端置于心外膜,一端经肋缘下穿出并在体表进行固定,尾端留有起搏电极,用于与起搏导线夹子端相连接。然后,当将起搏导线通过金属插头与体外脉冲发生器相连接以后,便可以设定好相应参数,使心脏临时起搏器进行起搏工作。但是,经过对现有技术中的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治疗过程进行研究以后发现,在将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相连接时,一般会采用纱布进行包裹,缠绕固定在患者的胸前,但是,采用这种方法进行缠绕固定的时候,很难观察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是否钳夹充分与牢固,若发生移位,则便容易致起搏失效;并且,采用纱布包裹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钳夹部分的时候,也无法做到绝缘,所以会容易使两个起搏电极间发生干扰,进而影响起搏器效果,最终导致起搏失效。综上所述,由于采用纱布进行包裹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的时候,不仅会影响固定的牢靠,也容易造成两个起搏电极发生干扰,进而便会影响起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心脏临时起搏器因导线连接不紧密、脱出等问题造成的起搏失效,影响治疗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包括:柔性底座;粘贴层,所述柔性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用于将所述柔性底座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用于套接固定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套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套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条形开口,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条形开口。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接环和第一卡接扣;所述第一卡接环和所述第一卡接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卡接环和所述第一卡接扣相对扣合;和\或,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卡接环和第二卡接扣;所述第二卡接环和所述第二卡接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二卡接环和所述第二卡接扣相对扣合。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套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条形容纳槽,所述第一固定套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容纳槽内;和\或,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二条形容纳槽,所述第二固定套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容纳槽内。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条形容纳槽沿宽度方向呈弧形内凹面;和\或,所述第二条形容纳槽沿宽度方向呈弧形内凹面。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底座包括海绵底座、橡胶底座或棉布底座。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底座的长为7cm、宽为5cm、高为2.5cm。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套的直径为1.5cm;进一步的,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固定套的直径为1.5cm。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所述固定装置对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进行固定以后,便能够有效解决心脏临时起搏器因导线连接不紧密、脱出等问题造成的起搏失效的问题,使起搏操作更加顺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固定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柔性底座;2-粘贴层;3-第一固定套;4-第二固定套;5-第一卡扣组件;31-第一条形开口;41-第二条形开口;51-第一卡接环;52-第一卡接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固定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包括:柔性底座1;粘贴层2,所述柔性底座1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2,用于将所述柔性底座1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所述柔性底座1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所述第一固定套3和所述第二固定套4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套3和所述第二固定套4均用于套接固定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在采用上述所述的固定装置对现有技术中的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进行固定的时候,可以首先通过所述粘接层将所述柔性底座1粘接在患者的胸部,然后将所述柔性底座1的顶面朝上,使所述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至于上方。将心脏临时起搏器的两个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的钳夹部分分别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套3和第二固定套4内,采用这种方式对两个起搏电极与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底座;粘贴层,所述柔性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用于将所述柔性底座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用于套接固定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脏临时起搏器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底座;粘贴层,所述柔性底座的底面设置有粘贴层,用于将所述柔性底座固定在患者的身体表面;所述柔性底座的顶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套和第二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相互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固定套和所述第二固定套均用于套接固定心脏临时起搏器的起搏电极与起搏导线夹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套的套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一条形开口,所述第一条形开口上设置有第一卡扣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一条形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固定套的套壁上沿轴向设置有第二条形开口,所述第二条形开口上设置有第二卡扣组件,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第二条形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接环和第一卡接扣;所述第一卡接环和所述第一卡接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条形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一卡接环和所述第一卡接扣相对扣合;和\或,所述第二卡扣组件包括第二卡接环和第二卡接扣;所述第二卡接环和所述第二卡接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条形开口的两端,所述第二卡接环和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