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193031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8-24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可在导线植入术中连接起博电极导线、多导心电记录仪和测试仪,包括导线、导线接头、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的手柄、所述接口结构内包括环电极弹簧片和头电极弹簧片;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阴极头,所述环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阳极环;所述导线的近端内的两组相互绝缘的导丝分别与所述环电极弹簧片和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每组导丝在导线远端分支成两根子导线,所述子导线与所述导线接头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同步进行导线参数测试和腔内图记录的起搏过桥线。

A Kind of Pacing Crossing Line of His Bund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
本技术涉及永久起搏器植入辅助
,尤其涉及一种可同步进行导线参数测试和腔内图记录的希氏束起搏过桥线。
技术介绍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心脏起搏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右室心尖部起搏是经典的起搏位置,具有操作简便、容易到位、起搏参数理想、导线脱位率低等优点,但其改变了心室激动顺序,引起心室间及心室内的电、机械活动不同步,损害左室功能,可能引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右心室流出道起搏是否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亦尚存争议,另外双室再同步化治疗慢性心衰部分患者电机械不同步未明显纠正,临床反应不理想,促使术者寻找更加符合生理性的起搏方案。希氏束起搏,起搏电极直接起搏希氏束,且能纠正部分左束支传导阻滞,使电激动沿心脏正常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相对正常的心室电激动顺序和心室收缩同步性,能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效果,是较理想的起搏部位,成为目前起搏治疗领域的热点。在植入希氏束起搏导线的过程中过桥线非常重要,首先需要将电极导线接口部位与一根过桥线近端相连,过桥线的远端与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连接,使腔内图信号经过滤波放大后在多导心电记录仪的屏幕上动态呈现出来,如腔内图出现希氏束电位,可确定电极已经到达希氏束部位,旋转起搏电极导线固定良好以后,再将过桥线远端与起搏测试仪连接线连接,测定电极导线参数,如感知、阈值和阻抗。然而,现有技术的希氏束起搏往往很难一步到位,多存在感知信号过低、阈值过高的情况,往往需要反复标测、固定、测试,这一过程需要反复将过桥线的远端由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移到起搏测试仪连接线,增加手术时间和感染机会;有术者在术中使用两根过桥线,但由于起搏电极导线接口处不够长,一次只能与一个夹子相连,在标测和测试转换时仍需要转换不同过桥线近端的夹子且如勉强相连,操作者需拿着夹着4个夹子的起搏电极导线远端操作,影响术者的手术操作过程,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同步进行导线参数测试和腔内图记录的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可在导线植入术中连接起博电极导线、多导心电记录仪和测试仪,包括导线、导线接头、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的手柄、所述接口结构内包括环电极弹簧片和头电极弹簧片;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阴极头,所述环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阳极环;所述导线的近端内的两组相互绝缘的导丝分别与所述环电极弹簧片和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每组导丝在导线远端分支成两根子导线,所述子导线与所述导线接头连接。优选地,所述导线接头包括插头、金属夹;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插头为针状插头;将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与针状插头连接,起搏测试仪与针状插头或不锈钢金属夹连接;可以随时测试导线参数,使导线植入和测试一气呵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优选地,所述手柄采用透明医用聚乙稀或硅胶材料。优选地,所述手柄为圆柱体或棱柱体。优选地,所述导线为3830导线或需要标测后植入的导线。优选地,所述过桥线总长度为1500-300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过桥线可同时连接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和起搏测试仪,可同步进行导线参数测试和腔内图记录,使导线植入和测试一气呵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希氏束起搏过桥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如图1所示,手柄近端1、手柄远端2、环电极弹簧片3、头电极弹簧片4、起搏电极导线接口5、起搏电极连接头6、导线近端7、导线远端8、针状插头9、不锈钢金属夹10。本实施例中的过桥线由手柄近端1、手柄远端2、导线近端7、导线远端8组成,总长度为1500-3000mm。手柄近端1和手柄远端2的长度为35-50mm,手柄近端1长度为25-40mm,为透明医用聚乙稀或硅胶圆柱体或棱柱体结构,手柄远端2长度为10-15mm,为同材质的圆锥体或凌锥体结构,在手柄近端1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在实施例中,接口结构为起搏电极导线接口5,起搏电极导线接口5内有相互绝缘的头电极弹簧片4和环电极弹簧片3,头电极弹簧片4和环电极弹簧片3分别与电极导线近端的阴极头和阳极环紧密接触,头电极弹簧片4和环电极弹簧片3分别与相互绝缘的数根导丝相连走行于导线近端7,在导线远端8分别被分成两股子导线,4股导丝互相绝缘。该过桥线导线部分具有聚氨酯外管,导线近端7为一根结构,长度为800-1200mm,导线远端8分为四根,表面均包绕聚氨酯外管,分为两组,均与针状插头9相连或者一组与不锈钢金属夹10相连。下面进一步描述本实施例的希氏束起搏过桥线使用方法及性能。本技术的希氏束起搏过桥线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术中将起搏电极连接头6插入起搏电极导线接口5中,将导线远端8的针状插头9插入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内,另一组针状插头9或不锈钢夹子10与起搏测试仪连接线连接。以应用3830导线进行希氏束起搏为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将长鞘送至常规希氏束部位,将3830导线远端送至长鞘开口外,将导线近端接口与本技术手柄的接口处连接,一组针状插头插入多导心电记录仪连接盒中,另外一组针状插头与起搏测试仪连接线相连接,根据腔内图确定希氏束位置,一旦标测到希氏束电位,则应用起搏器测试仪测定导线的感知、阈值,一旦感知和阈值符合临床要求,则固定导线,撕掉长鞘,与起搏器连接。本技术为一种特殊的过桥线,适用于希氏束起搏或者需要电生理标测定位后起搏的电极导线植入过程。近端为圆柱形或菱柱形的手柄,便于术者手持;手柄近端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接口与导线近端持续接触,可以随时记录腔内图,进行导线参数测试;远端分为两组,4个插头,可以分别与多导心电记录仪和起搏测试仪连接,使腔内图记录和导线测试一气呵成,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感染机会。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可在导线植入术中连接起博电极导线、多导心电记录仪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导线接头、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的手柄、所述接口结构内包括环电极弹簧片和头电极弹簧片;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阴极头,所述环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阳极环;所述导线的近端内的两组相互绝缘的导丝分别与所述环电极弹簧片和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每组导丝在导线远端分支成两根子导线,所述子导线与所述导线接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希氏束起搏过桥线,可在导线植入术中连接起博电极导线、多导心电记录仪和测试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线、导线接头、嵌有符合IS-1标准的接口结构的手柄、所述接口结构内包括环电极弹簧片和头电极弹簧片;所述头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阴极头,所述环电极弹簧片连接所述起博电极导线的阳极环;所述导线的近端内的两组相互绝缘的导丝分别与所述环电极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胜梅宿燕岗葛均波刘恩涛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