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2202681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所述组合物由以下等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马齿苋。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及该药物的制备方法。其优点表现在:1、在辩证与辨病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祖国医学“辩证求因,审因论治”的原则选取原料药,辩证准确且完整,标本同治,且方中重用蒲公英和连翘,共奏解毒疗疮之功效,用于治疗热毒蕴结之痈症出现红肿热痛者,疗效优良。2、各味中药的组分及其之间的配比经过实验筛选,具有效果显著的优点。3、优化提取纯化工艺,采用水提醇沉工艺,选取最佳提取温度、加溶剂量、加热时间等工艺参数,得到的药物浸膏率大。

A Chinese medicine granule for the treatment of suppurative dermatosis,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
,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一)社会发展需求化脓性皮肤病为常见病,发病率儿童高于成人,农村高于城市,约占皮肤病的5%。人体对化脓性细菌无先天的永久性免疫,故可反复感染,又因系接触传染,在家庭或幼儿园、小学校内部都可互相传染,还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环境或生活条件较差,不能及时洗澡更衣,易受外伤及昆虫叮咬等处易致病。常见病种有痤疮、脓疱疮、毛囊炎、疖、痈、丹毒等。痤疮,中医称“肺风粉刺”、“酒刺”、“风刺”、“粉刺”等,多见于青年,男多于女,损害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等多脂区,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初起为小丘疹和脓疮,若炎症加剧,丘疹顶端可出现米粒至豌豆大的小脓疱,破溃或吸收后留下暂时性色素沉着或小凹坑状瘢痕。炎症继续扩大及深入,则于皮下形成大小不等的淡红或暗红色结节,或略高出皮面。此种损害可较长期存在,或渐被吸收,或化脓溃破后形成瘢痕。现代医学认为,痤疮是侵犯毛囊、皮脂腺单元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遗传、雄激素诱导的皮脂大量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及需氧葡萄球菌等繁殖、炎症和免疫反应等因素都有可能与之相关。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等,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脓疱疮俗称“黄水疮”,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细菌感染性皮肤病,患者很容易通过搔抓感染部位而将感染散布至自身或他人,临床上有大庖性脓疱疮,非大庖性脓疱疮和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其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次为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二者的混合感染。治疗脓疱疮主要包括局部外用抗生素和口服抗生素以及系统用药。毛囊炎,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化脓性炎症,主要由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所致,其次为白色葡萄球菌。多发于头面、四肢、会阴部等处。初起为粟粒大毛囊性丘疹、逐渐形成脓疱、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后可排出少量脓血,无脓栓。脓疱4-5天可吸收,一般不留瘢痕,但易复发,可迁延数月之久。好发于中青年,国内以男性多见,男女比为2.2∶1,平均年龄30岁上下。可能与青年人代谢旺盛,运动较多而致出汗较多有关;此外,夏季发病率较高,提示高温、出汗及潮湿等是诱发或加重毛囊炎的重要因素。(二)国内外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1、化脓性皮肤病的西医治疗: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内分泌、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感染、免疫、遗传等因素有关,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精神压力过度、烟酒及辛辣甜腻食物等均可成为加重和或促发因素。(1)局部治疗:原则为清洁、消炎、干燥、收敛、防止扩散。①对未破溃的红斑、丘疹、小脓疱可外用抗菌药物如1%林可霉素凝胶、10%磺胺醋酰钠溶液、0.5%新霉素软膏或2%莫匹罗星软膏、0.5%红霉素软膏、3%环丙沙星软膏、1%聚维酮软膏等;②较大的脓疱可用无菌针刺破,用无菌干棉球吸净脓液以防溢到正常皮肤,再用上述外用制剂;③对渗出、糜烂、结痂性皮损,首选湿敷剂湿敷,面积广泛者应分次湿敷,防止药物吸收中毒。(2)系统治疗:痤疮常用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等口服。脓疱疮常用耐青霉素酶的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口服、肌注或静脉滴注,如阿莫西林、甲氧苯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喹诺酮类(儿童慎用)、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或头孢类抗生素。毛囊炎应选用适当抗菌素,如磺胺类、青霉素、先锋霉素或庆大霉素;激素如伊曲康唑、酮康唑等。(3)物理治疗:紫外线、超短波照射。尽管西医针对化脓性皮肤病采取了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很大成效,比如在痤疮常规治疗中常采用抗角化药促进毛囊上皮正常角化、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杀灭毛囊内的细菌,降低游离脂肪酸量,减轻炎症反应,但西药治疗也面临一些问题,如用药存在细菌耐药性、易复发、疗程较长、费用较高等问题。过去25年来,痤疮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有了显著的上升,在英国达到62%,现已经成为国际问题。2、化脓性皮肤病的中医治疗:(1)中医理论:中医认为化脓性皮肤病多为感受暑湿热毒以致气机不畅,疏泄失常,熏蒸皮肤而致。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具有热微则痒,热甚则痛,热盛则肉腐等特征,表现为患部脓肿灼热、腐烂流滋。火热之邪易入血分,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暑热之邪偏盛,可引起发热、口渴、便干溲赤等症状;暑多挟湿,湿性重浊黏腻,易致水疱糜烂,浸淫四窜,滋水淋漓。因此,治疗该类疾病应把握病机,根据病情轻重及皮损发展特点,辨证施治,清热泻火解毒,清利湿热。中医所谓之“毒”含意甚广,除了包括火热窒盛所致的热毒、火毒之外,对外界的一些致病因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感染亦称之为毒。中医药作为我国特有的治疗手段,在长期的临床治疗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在抗生素耐药日趋严重的情况下,重视中医中药在治疗感染性皮肤病的应用十分必要。临床上许多感染性皮肤病如痤疮、毛囊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常辩证为热毒证。清热解毒法是常用的治疗热毒症的方法,以清热解毒法配合其他疗法治疗疖痈疮肿毒等感染性疾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疗效显著。因而清热解毒扶正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野菊花、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地丁等加以辩证,可以用于治疗痤疮、毛囊炎、化脓细菌性皮肤病及其相关的皮肤病。(2)中药作用机制:近年来,随着中药药理研究的发展,中医药对痤疮、毛囊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清热解毒类中药的药理作用机制被逐步揭示,在治疗传统火热病的基础上其研究目标从过去单一的改善临床症状到近年来注重与西医发病机制相结合,以抗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抗菌、抗炎、调节免疫及性激素活性等作用为评价指标,客观地证实中医药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有效性。如单味中药提取物对于抗菌抗炎及促进免疫等的机制研究已有不少报道。板蓝根水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10种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不同萃取部位能抑制二甲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穿心莲提取物对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力。穿心莲的主要活性成分穿心莲内酯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也有促进免疫活性细胞增殖,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游走指数,提高CD3、CD4.CD8细胞的比例,增加免疫功能。连翘大孔树脂提取部位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有一定的拮抗作用;连翘中挥发油、层析挥发油及β-蒎烯在体外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10种菌株均有抑制作用。马齿苋对各种常见食品污染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黄酮类物质可能是马齿苋中最主要的抑菌成分;马齿苋醇提物对二甲苯或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有拮抗作用,并能明显降低急性湿疹大鼠皮肤组织TNF-α、IL-4含量明显降低(p<0.05),对湿疹皮肤有明显疗效。蒲公英乙醇提取物可部分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足跎肿胀,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部肿胀有一定抑制作用;蒲公英具有广谱抑菌作用,不同部位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葡萄球菌的生物膜以及eDNA释放量有关。野菊花提取物原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以下等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马齿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由以下等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马齿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照中药常规制备方法制成临床上可接受的药物制剂。3.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药物中的应用。4.根据权利3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脓性皮肤病是痤疮、脓疱疮、毛囊炎、疖、痈、丹毒。5.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病的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颗粒由权利要求1所述中药组合物制成,所述中药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水提两次:称取等重量份的原料药:蒲公英、穿心莲、野菊花、连翘、马齿苋,每次加水量为原料药总重量的8倍,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得到滤液;(2)醇沉:将步骤(1)得到的滤液减压浓缩至浸膏密度为1.2,缓慢加入95%乙醇至醇浓度为70%,放置过夜,滤液减压浓缩回收至无醇味,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的清膏;(3)将辅料加入步骤(2)得到的浸膏中,所述辅料为重量配比为糊精:乳糖=3:2,混匀,加入10%乙烯吡咯烷酮K30-95%乙醇溶液,制粒,真空干燥,即得。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中药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化脓性皮肤病是痤疮、脓疱疮、毛囊炎、疖、痈、丹毒。7.一种治疗化脓性皮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建朱全刚谢欣辛潘会君谢韶琼姜文成张红敏连天雁李莹朱聪聪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