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包括由一体成型的左侧弧形支撑板和右侧弧形支撑板组成的弹性支撑板,弹性支撑板上设有安装孔,左右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分别设有左右进气口,左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左右出气口,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在右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左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左右充气颊垫,左右充气颊垫的底部分别设有左右充气嘴,左右充气嘴分别与左右出气口对应固定连接,左右进气口分别通过左右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左右导气管上分别连接有左右气阀。本申请通过左右充气颊垫来对患者头部进行固定,有利于DSA介入治疗成像和提升检查效率。
A Fixed Bracket for Patient's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
技术介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简称DSA),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掉,只保留血管影像,这种技术叫做数字减影技术,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对观察血管病变,血管狭窄的定位测量,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了真实的立体图像,为各种介入治疗提供了必备条件。主要适用于全身血管性疾病及肿瘤的检查及治疗。应用DSA进行介入治疗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主要应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和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是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检查方法。DSA介入疗法是在国际最新技术血管造影的辅助下,运用尖端的动脉插管技术,采取将药物直接注入靶血管,使血管扩张、痉挛解除,并融通血栓阻塞,从而改善靶血管的血流运行,这一治疗方法,若配合其他药物治疗,可以为药物的吸收提供良好的基础,取得满意疗效。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经过研究发现,目前在DSA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床的床头没有相关的支架对病人头部进行有效固定,特别是脑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头部会不自觉的左右移动,由此会严重影响到DSA介入治疗的成像和检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DSA介入治疗过程中,由于治疗床的床头没有相关的支架对病人头部进行有效固定,特别是脑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头部会不自觉的左右移动,由此会严重影响到DSA介入治疗成像和检查效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DSA介入治疗过程中的病人头部固定支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包括弹性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弧形支撑板和右侧弧形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左进气口,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左出气口,所述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充气颊垫,与左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左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嘴,所述左充气嘴与左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左进气口通过左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左导气管上连接有左气阀,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右进气口,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右出气口,所述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在右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充气颊垫,与右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右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右充气嘴,所述右充气嘴与右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右进气口通过右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右导气管上连接有右气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病人头部固定支架,通过在弹性支撑板的安装孔内安装螺钉即可将其固定连接在治疗床床头已有的头部放置槽内,而在具体使用时,先将病人头部放置在由左右侧弧形支撑板组成的弹性支撑板上,然后打开左右气阀,将气体发生器产生的气体分别顺序通过左右导气管、左右进气口、左右出气口和左右充气嘴输后,分别到达左充气颊垫和右充气颊垫内,左充气颊垫与病人左侧脸颊贴合,右充气颊垫与病人右侧脸颊贴合,而随着左右充气颊垫内的气压不断上升,左右充气颊垫将逐渐压制病人的左右侧脸颊,直至压制力固定住病人的头部,由此实现了对病人头部的有效固定,特别适于对脑梗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头部不自觉的左右移动进行固定,进而提升了检查效率和避免了对DSA介入治疗成像的严重影响。进一步,所述左进气口包括左进气主口和左进气副口,所述左出气口包括左出气主口和左出气副口,所述左进气主口和左出气主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进气副口和左出气副口也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充气颊垫包括交错布置的多个左充气主颊垫和左充气副颊垫,所述左充气主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主嘴,所述左充气副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副嘴,所述左充气主嘴与左出气主口固定连接,所述左充气副嘴与左出气副口固定连接,所述左进气主口通过左导气主管与左导气管连接,所述左进气副口通过左导气副管与左导气管连接,所述左导气主管和左导气副管上均连接有第一气阀。进一步,所述右进气口包括右进气主口和右进气副口,所述右出气口包括右出气主口和右出气副口,所述右进气主口和右出气主口在右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右进气副口和右出气副口也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右充气颊垫包括交错布置的多个右充气主颊垫和右充气副颊垫,所述右充气主颊垫的底部设有右充气主嘴,所述右充气副颊垫的底部设有右充气副嘴,所述右充气主嘴与右出气主口固定连接,所述右充气副嘴与右出气副口固定连接,所述右进气主口通过右导气主管与右导气管连接,所述右进气副口通过右导气副管与右导气管连接,所述右导气主管和右导气副管上均连接有第二气阀。进一步,所述右充气主颊垫、右充气副颊垫、左充气主颊垫和左充气副颊垫的表面均连接有排气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病人头部固定支架结构示意图。图2是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的原理示意图。图中,1、弹性支撑板;10、安装孔;11、左侧弧形支撑板;111、左进气口;112、左出气口;12、右侧弧形支撑板;121、右进气口;21、左充气主颊垫;22、左充气副颊垫;3、左导气管;31、左导气主管;32、左导气副管;4、左气阀;51、右充气主颊垫;52、右充气副颊垫;6、右导气管;61、右导气主管;62、右导气副管;7、右气阀;8、第一气阀;9、第二气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径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请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包括弹性支撑板1,所述弹性支撑板1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弧形支撑板11和右侧弧形支撑板12,所述弹性支撑板1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安装孔10,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11的上端设有左进气口111,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11的内表面设有左出气口112,所述左进气口111和左出气口112在左侧弧形支撑板11内部贯通,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如粘接)有左充气颊垫,与左侧弧形支撑板11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左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嘴(图中未示出),所述左充气嘴与左出气口112固定连接,具体为所述左充气嘴固定插接在左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弧形支撑板和右侧弧形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左进气口,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左出气口,所述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充气颊垫,与左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左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嘴,所述左充气嘴与左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左进气口通过左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左导气管上连接有左气阀,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右进气口,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右出气口,所述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在右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充气颊垫,与右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右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右充气嘴,所述右充气嘴与右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右进气口通过右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右导气管上连接有右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包括一体成型的左侧弧形支撑板和右侧弧形支撑板,所述弹性支撑板的中心轴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左进气口,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左出气口,所述左进气口和左出气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左充气颊垫,与左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左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左充气嘴,所述左充气嘴与左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左进气口通过左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左导气管上连接有左气阀,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右进气口,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设有右出气口,所述右进气口和右出气口在右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右侧弧形支撑板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有右充气颊垫,与右侧弧形支撑板内表面接触的所述右充气颊垫的底部设有右充气嘴,所述右充气嘴与右出气口固定连接,所述右进气口通过右导气管与气体发生器连接,所述右导气管上连接有右气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头部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气口包括左进气主口和左进气副口,所述左出气口包括左出气主口和左出气副口,所述左进气主口和左出气主口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通,所述左进气副口和左出气副口也在左侧弧形支撑板内部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