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煮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8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玻璃煮茶壶,包括壶体、壶盖、置于壶体内的茶漏,所述壶体上连接有提手,所述壶体包括口部和设于口部的翻边,所述口部在翻边的下方环绕卡装有壶箍,所述壶箍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翻边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提手的端部连接使得提手在使用中不会碰触到壶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手连接于壶箍的连接部外端,使提手不会碰触到壶体,不会摩擦壶体,也不会碰撞壶体,保证了使用安全性。

A Glass Boiling Teap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玻璃煮茶壶
本技术属于茶具
,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煮茶壶。
技术介绍
现代人所说的“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茶勺等这类饮茶器具。茶壶是品茶所必需的茶具。目前的泡茶方式一般是直接将茶叶与热水混合,对茶叶进行浸泡,从而使茶叶的香气和色泽溶于水中。当然也可以将茶叶直接置于茶壶中,往茶壶中加入冷水,直接煮茶。目前,市面上的煮茶壶一般包括壶盖、壶身和置于壶身内的内胆,内胆中盛放茶叶,壶身内盛放冷水,内胆底部开有几个小孔,一般为四个,煮茶时可供壶身内的水进入内胆中,与茶叶充分混合后,茶水再通过小孔进入壶身中,饮用时即可将茶水通过壶身上的壶嘴倒入茶杯中。玻璃壶在壶身上有连体的把手,或者在旁边设置有塑料的把手及金属箍件,外观较差。现有玻璃壶上设置的把手存在以下缺点:1)把手直接用玻璃接在壶身上,倒茶时把手容易断裂,有开水烫伤人的风险。2)也有配置金属箍+塑料把手的组合安装方式,装配复杂,且金属箍与塑料把手连接处抵接玻璃壶身,导致玻璃壶身此处受力集中,易破裂。3)把手设置壶嘴的对面,壶装满水时重量比较重,倒茶时手把持位置的压力较大,有痛疼感,使用者体验感受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在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于装配、外观漂亮、使用安全方便的玻璃煮茶壶。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煮茶壶,包括壶体、壶盖,所述壶体上连接有提手,所述壶体包括口部和设于口部的翻边,所述口部在翻边的下方环绕卡装有壶箍,所述壶箍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翻边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提手的端部连接使得提手在使用中不会碰触到壶体。本技术的提手连接于壶箍的连接部外端,使提手不会碰触到壶体,不会摩擦壶体,也不会碰撞壶体,保证了使用安全性。进一步,所述壶箍由两半圆组成,所述半圆的两边设有往外延伸的L型连接部。本技术的壶箍的两半圆可从壶体侧面包覆壶体,方便壶箍卡装于壶体口部并能牢牢固定于壶体。进一步,所述连接部通过固定片与提手的端部连接,所述固定片开设有一上宽下窄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卡装在连接孔的下部,所述提手的端部连接于连接孔的上部。本技术通过固定片连接,能防止提手活动角太大,碰到壶体,减少壶体破碎的风险;而且连接孔上宽下窄设置,方便连接部安装,易于装配。进一步,所述固定片的中部设有往远离壶体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本技术通过折弯结构来增加提手两端的距离,方便内胆的取放,同时对提手水平放置起限位作用。进一步,所述连接部设有防止固定片向壶体方向移动的凸点或凹槽,所述固定片卡装在凸点或凹槽处。本技术将固定片位置限定,能防止固定片在安装或使用时向侧滑动,降低产品不良率。或者,所述固定片的下部设有往靠近壶体方向垂直设置的折边。本技术通过折边对提手水平放置起限位作用,易于加工,同时定位于在壶箍上,也起防止内滑动的作用。进一步,所述提手的端部与固定片的上部之间通过铆钉穿设后由卡环卡住铆钉端部而固定连接,所述铆钉的头部端面是一球面结构。本技术的提手与固定片之间通过铆钉和卡环固定,结构紧凑,固定可靠,外观漂亮、安装方便快捷。进一步,所述连接孔装配铆钉处设有圆弧,且所述铆钉中心到连接孔上端的距离与圆弧的半径相等。本技术通过设置圆弧与铆钉配合,可以限制铆钉的位置,能有效果防止装好后提手上下窜动造成产品不良。进一步,所述连接孔的中部设有斜向设置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的下端为倒圆角结构。本技术导向结构的设置引导连接部从固定片的上部进入下部,倒圆角结构方便安装时连接部顺利滑入下部。进一步,所述提手握手处的宽度大于提手两侧的宽度,且握手处为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本技术提手在握手处,特意加宽、同时成一定的弧度,配合手形,符合人体工学,提升使用满意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手连接于壶箍的连接部外端,使提手不会碰触到壶体,不会摩擦壶体,也不会碰撞壶体,保证了使用安全性。2、壶箍的两半圆可从壶体侧面包覆壶体,方便壶箍卡装于壶体口部并能牢牢固定与壶体。3、通过固定片连接,能防止提手活动角太大,碰到壶体,减少壶体破碎的风险;而且连接孔上宽下窄设置,方便连接部安装,易于装配。4、通过折弯结构来增加提手两端的距离,方便内胆的取放,同时对提手水平放置起限位作用。5、通过设置圆弧与铆钉配合,可以限制铆钉的位置,能有效果防止装好后提手上下窜动造成产品不良。同时固定片通过设置圆弧与铆钉配合,可以限制铆钉的位置,能有效果防止装好后提手上下窜动造成产品不良。6、将固定片位置限定,能防止固定片在安装或使用时向侧滑动,降低产品不良率。7、固定片的导向结构的设置引导连接部从固定片的上部进入下部,固定片的倒圆角结构方便安装时连接部顺利滑入下部。8、提手在握手处,特意加宽、同时成一定的弧度,配合手形,符合人体工学,提升使用满意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提手与壶箍连接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提手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壶箍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固定片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铆钉和卡环分开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壶箍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固定片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技术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实施例一参照图1-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玻璃煮茶壶,可用在电陶炉上煮茶,包括壶体4、壶盖2和置于壶体4内的茶漏3,所述壶体4、壶盖2、茶漏3均是玻璃制品;所述壶盖2的上部设置有壶钮,所述壶盖2上开设有排气的气孔;所述壶体4设有壶嘴,所述茶漏3放置在壶体4和壶盖2之间,取下壶盖2,可以将茶叶放置于茶漏3中,使用非常方便。本实施例所述壶体4上连接有提手1,所述壶体1包括口部和设于口部的翻边,翻边是通过壶体4口部切割完后通过烧圆边工艺制成,所述口部在翻边的下方环绕卡装有壶箍12,壶箍12的尺寸小于翻边的外圈尺寸,所述壶箍12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翻边设置的连接部123,所述连接部123的外端与提手1的端部连接使得提手1在使用中不会碰触到壶体4。本技术的提手1连接于壶箍12的连接部外端,使提手1不会碰触到壶体4,不会摩擦壶体4,也不会碰撞壶体4,保证了使用安全性。参见图5,本实施例所述提手1握手处的宽度大于提手1两侧的宽度,且握手处为向下凸起的弧形结构。本技术提手1在握手处,特意加宽、同时成一定的弧度,配合手形,符合人体工学,提升使用满意度。提手1整体厚度1-3mm,推荐使用2mm,既有一定厚实感,同时也有一定份量,增强一种真材实料的感觉,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其次,提手1两端开圆孔10,配合铆钉11进行装配使用。参见图6,本实施例所述壶箍12由两半圆组成,所述半圆的两边设有往外延伸的L型连接部123。本技术的壶箍12的两半圆可从壶体4侧面包覆壶体,方便壶箍12卡装于壶体4口部并能牢牢固定于壶体4。本实施例所述连接部123通过固定片13与提手1的端部连接。参见图7,所述固定片13开设有一上宽下窄的连接孔136,所述连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玻璃煮茶壶,包括壶体、壶盖,所述壶体上连接有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包括口部和设于口部的翻边,所述口部在翻边的下方环绕卡装有壶箍,所述壶箍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翻边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提手的端部连接使得提手在使用中不会碰触到壶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璃煮茶壶,包括壶体、壶盖,所述壶体上连接有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壶体包括口部和设于口部的翻边,所述口部在翻边的下方环绕卡装有壶箍,所述壶箍的两侧均设有凸出翻边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外端与提手的端部连接使得提手在使用中不会碰触到壶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璃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箍由两半圆组成,所述半圆的两边设有往外延伸的L型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玻璃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通过固定片与提手的端部连接,所述固定片开设有一上宽下窄的连接孔,所述连接部卡装在连接孔的下部,所述提手的端部连接于连接孔的上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玻璃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中部设有往远离壶体方向折弯的折弯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玻璃煮茶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陆松元胡文飞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