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20017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9 1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设置在鞋垫本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从鞋垫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鞋垫本体包括对应脚趾的脚趾支撑部、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对应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还包括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第一排气区设置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第一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二排气区设置在所述脚趾支撑部与所述前掌部之间,第二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一排气区与第二排气区之间通过排气槽连通,排气槽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所述排气孔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气区的第一排气孔和设置在第二排气区的第二排气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加速空气定向流通效果,空气的流通更加高效。

A new type of exhaust ins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排气鞋垫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排气鞋垫。
技术介绍
传统的具有透气性能的鞋垫,一般是采用直接在鞋垫上钻孔,虽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但是透气孔之间的气体流通性能相对较差,整个鞋垫的透气效果还难以令人满意。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气效果更好的新型排气鞋垫。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设置在鞋垫本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从鞋垫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鞋垫本体包括对应脚趾的脚趾支撑部、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对应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还包括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第一排气区设置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第一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二排气区设置在所述脚趾支撑部与所述前掌部之间,第二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一排气区与第二排气区之间通过排气槽连通,排气槽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所述排气孔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气区的第一排气孔和设置在第二排气区的第二排气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孔为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多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圆孔的孔径为1.5至3mm,矩形孔的长度在4至5mm,宽度在2至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区的深度在0.8至1.2mm,所述第二排气区的深度在0.8至1.2mm,所述排气槽的深度在0.8至1.2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气槽为多条,所述排气槽从所述第一排气区延伸至所述第二排气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气槽为四条,所述排气槽的宽度在4至6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垫本体的材质为ETPU、EVA、PU。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垫本体的上表面复合有网布层,网布层上对应所述排气孔对应设有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区设置在所述足弓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排气区从所述鞋垫本体的左侧延伸至右侧。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利用脚掌的足弓自然产生的悬空空间和脚趾与前掌部之间的自然产生的悬空空间,对应的设置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自然地被挤压,从而加速气体从第一排气区向第二排气区运动或者从第二排气区向第一排气区运动,再通过排气孔从鞋垫本体的上表面排出,本技术能够加速空气定向流通效果,空气的流通更加高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0-鞋垫本体11-脚趾支撑部11-前掌部13-足弓部14-后跟部20-第一排气区21-第一排气孔30-第二排气区31-第二排气孔40-排气槽50-网布层51-第一通孔52-第二通孔60-第三排气区61-第三排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2,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包括鞋垫本体10和设置在鞋垫本体10上的排气孔,排气孔从鞋垫本体10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鞋垫本体10包括对应脚趾的脚趾支撑部11、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12、对应足弓的足弓部13以及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14,本技术中,左右两侧是指鞋垫本体10沿宽度方向的两侧,前后方向是脚趾支撑部11至后跟部14方向。本技术中,还包括第一排气区20和第二排气区30,第一排气区20设置对应所述足弓部13设置,第一排气区20从鞋垫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二排气区30设置在所述脚趾支撑部11与所述前掌部12之间,第二排气区30从鞋垫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一排气区20与第二排气区30之间通过排气槽40连通,排气槽40从鞋垫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本技术中,第一排气区20和第二排气区30直接通过模具形成。所述排气孔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气区20的第一排气孔21和设置在第二排气区30的第二排气孔31。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孔21为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31为多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孔2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31为圆孔或者矩形孔,圆孔的孔径为1.5至3mm,矩形孔的长度在4至5mm,宽度在2至3mm,当本技术中,第一排气孔21和所述第二排气孔31的形状并不局限于这两种形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区20的深度在0.8至1.2mm,所述第二排气区30的深度在0.8至1.2mm,所述排气槽40的深度在0.8至1.2mm,优选地,第一排气区20、第二排气区30以及排气槽40的深度均在1mm,本技术所说的深度是指从鞋垫本体10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的深度。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气槽40为多条,所述排气槽40从所述第一排气区20延伸至所述第二排气区30。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排气槽40为四条,所述排气槽40的宽度在4至6mm,四条排气槽40均沿前后方向延伸。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垫本体10的材质为ETPU、EVA、PU,本技术也可以采用其它材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鞋垫本体10的上表面复合有网布层50,网布层50上对应所述排气孔对应设有通孔,通孔包括第一通孔51和第二通孔52,第一通孔51对应第一排气孔21设置,第二通孔52对应第二排气孔31设置。网布层50可以采用粘贴的方式固定在鞋垫本体10上,在实施例中,网布层50采用单层纬编网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排气区20设置在所述足弓部的中部,所述第二排气区30从所述鞋垫本体10的左侧延伸至右侧,第二排气区10呈条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与所述第二排气区30连通的第三排气区60,第三排气区60设置在脚趾的第一趾(大拇趾)与第二趾之间,在第三排气区60上设有第三排气孔61,第三排气区61的深度在0.8至1.2mm。通过设置第三排气区60和第三排气孔61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鞋垫在脚趾处的透气排气效果。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设置在鞋垫本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从鞋垫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鞋垫本体包括对应脚趾的脚趾支撑部、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对应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第一排气区设置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第一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二排气区设置在所述脚趾支撑部与所述前掌部之间,第二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一排气区与第二排气区之间通过排气槽连通,排气槽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所述排气孔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气区的第一排气孔和设置在第二排气区的第二排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包括鞋垫本体和设置在鞋垫本体上的排气孔,排气孔从鞋垫本体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鞋垫本体包括对应脚趾的脚趾支撑部、对应脚掌前部的前掌部、对应足弓的足弓部以及对应脚后跟的后跟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排气区和第二排气区,第一排气区设置对应所述足弓部设置,第一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二排气区设置在所述脚趾支撑部与所述前掌部之间,第二排气区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第一排气区与第二排气区之间通过排气槽连通,排气槽从鞋垫本体的下表面向上表面凹陷,所述排气孔至少包括设置在第一排气区的第一排气孔和设置在第二排气区的第二排气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为多个,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多个。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排气鞋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孔和所述第二排气孔为圆孔或者矩形孔,圆孔的孔径为1.5至3mm,矩形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源汤勋飞李宇峰张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