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219909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反恐系统,其包括前端伪装监控装置,前端伪装监控装置包括灯杆;位于灯杆上的红绿灯设备;安装在灯杆之上的伪装外壳;安装在伪装外壳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位于所述伪装外壳的至少一个立面上的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人脸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人脸图像;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绿灯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总体控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前端监控装置和伪装的红绿灯设备结合,将其布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也不易被人发现。

An Anti-Terroris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恐系统
本技术涉及安全防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恐系统。
技术介绍
恐怖活动的发生,会给我国带来很大的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需要有反恐措施。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对于本来就少的警力资源,使用人力资源来进行日常恐怖活动的排查是很不合适的方式,费时费力。现有技术中的公安系统经常采用摄像头辅助进行治安反恐等。但公安系统安装的摄像头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1.安装位置明显,容易被有心的人避开;2.安装角度不好,无法拍到正面人脸;3.不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恐系统,以消除或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容易避开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反恐系统包括前端伪装监控装置,所述前端伪装监控装置包括:灯杆;位于所述灯杆上的红绿灯设备;安装在所述灯杆之上的伪装外壳;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位于所述伪装外壳的至少一个立面上的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人脸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人脸图像;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绿灯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总体控制。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反恐系统还包括后台装置,所述后台装置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存储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正脸图像信息。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伪装外壳的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或与所述灯杆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方形,在所述伪装外壳上与所述摄像头对应的位置,安装有透明玻璃或有色玻璃。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的底端或后端安装有角度调整机构,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电机、U型支架和转轴;所述电机安装在所述U型支架的一端,所述摄像头的底端或后端通过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U型支架的中间部位,所述电机与所述转轴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模块和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为5G通信模块。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伪装外壳的每个立面上安装有2个以上的所述摄像头,用于对单方向的人脸进行多角度拍摄,获得人脸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伪装外壳的四个立面上均安装有2个以上的所述摄像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前端伪装监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红外识别模块,用于在预定位置识别到人后启动所述摄像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位于距离地面2.0至2.5米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为高清夜视摄像头。根据本技术的反恐系统,可获得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将前端监控装置和伪装的红绿灯设备结合,将其布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也不易被人发现。本技术的附加优点、目的,以及特征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部分地加以阐述,且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研究下文后部分地变得明显,或者可以根据本技术的实践而获知。本技术的目的和其它优点可以通过在书面说明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实现到并获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的是,能够用本技术实现的目的和优点不限于以上具体所述,并且根据以下详细说明将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能够实现的上述和其他目的。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附图中的部件不是成比例绘制的,而只是为了示出本技术的原理。为了便于示出和描述本技术的一些部分,附图中对应部分可能被放大,即,相对于依据本技术实际制造的示例性装置中的其它部件可能变得更大。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前端伪装监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结构框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角度调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信号走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技术,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技术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技术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应该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在本文使用时指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要素、步骤或组件的存在或附加。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术语“连接”在本文不仅可以指直接连接,也可以表示存在中间物的间接连接。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者相同或类似的步骤。红绿灯设备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人们过马路时总是要看红绿灯的,而且是正脸对着红绿灯,本技术可以将人脸识别装置加于红绿灯之上,就可以轻易的得到过往人员的的人脸数据,将前端监控装置和伪装的红绿灯设备结合,将其布置在人流量大的地方,不引起人们的注意,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也不易被人发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反恐系统包括前端伪装监控装置100和后台装置200。其中,前端伪装监控装置100可包括灯杆13、位于灯杆13上的红绿灯设备和安装在灯杆13之上的伪装外壳20等。其中,红绿灯设备可包括常规的位于灯杆13上的标志显示器11和数字显示器12。前端伪装监控装置100还包括图像采集模块120、人脸识别模块130、第一通信模块22和控制器24等。其中,控制器24连接红绿灯设备、图像采集模块120、人脸识别模块130和第一通信模块22等,用于进行总体控制。此处所述的控制器24可以是单片机,也可以是可编程控制器PLC等。控制器24可以整体上协调红绿灯设备和反恐系统的监控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伪装外壳20安装在灯杆13之上,图像采集模块安装在伪装外壳20内,图像采集模块包括位于伪装外壳20的至少一个立面上的摄像头21,用于采集图像信息。在伪装外壳20上在对应摄像头21的位置,可以开有供光线通过的摄影孔,也可以将该位置设置为透明材质的透明玻璃或有色玻璃。伪装外壳20的形状可以和红绿灯设备对应,也可略大于灯杆13的截面,例如,伪装外壳20的截面可以为圆形、半圆形或与灯杆13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方形。图像采集模块120、第一通信模块22和控制器24等都可封装在伪装外壳20内。伪装外壳20的形状、色彩等应和灯杆13匹配,具有较好的伪装效果,防止被人发现而避开。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端伪装监控装置100还可包括人脸识别模块130,用于在摄像头21获取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封装在伪装外壳20内的第一通信模块22用于传输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正脸图像。如图4所示,由图像采集模块120采集人脸图像,并将人脸图像数据传输至处理器130,由处理器130中的人脸识别模块130从人脸图像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并将正脸图像数据通过第一通信模块22传输至后台装置200。可以理解的,此处所述的人脸识别模块130从摄像头21采集的图像数据中可以识别处人脸图像,或者人的正脸图像。在一些实施例中,后台装置200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存储器,第二通信模块与第一通信模块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伪装监控装置,所述前端伪装监控装置包括:灯杆;位于所述灯杆上的红绿灯设备;安装在所述灯杆之上的伪装外壳;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位于所述伪装外壳的至少一个立面上的摄像头,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人脸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人脸图像;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绿灯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总体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端伪装监控装置,所述前端伪装监控装置包括:灯杆;位于所述灯杆上的红绿灯设备;安装在所述灯杆之上的伪装外壳;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图像采集模块,所述图像采集模块包括位于所述伪装外壳的至少一个立面上的摄像头,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信息;人脸识别模块,用于从所述摄像头获取的图像信息中识别出人脸图像;安装在所述伪装外壳内的第一通信模块,用于传输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人脸图像;以及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红绿灯设备、所述摄像头、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和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进行总体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台装置,所述后台装置包括第二通信模块和存储器,所述第二通信模块与所述第一通信模块连接,第二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获取的正脸图像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伪装外壳的截面为圆形、半圆形或与所述灯杆的截面形状相同的方形,在所述伪装外壳上安装有与所述摄像头位置对应的透明玻璃或有色玻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恐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昌明管彦杰彭竞杰董佳慧刘琛刘旭东陈风源陈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