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891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包括控制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显示模块和用于驱动电机B1的驱动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显示模块和驱动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电机驱动器相比,其兼具红外接收功能和射频接收功能,这样一来,提高了电机驱动器的适用范围。

Motor Driver with Wireless Fun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
本技术涉及电机驱动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
技术介绍
为了达到方便控制电机的目的,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带有无线控制的电机驱动器,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要么只采用红外接收的无线通讯方式,要么只采用射频接收的无线通讯方式,这样一来,存在电机驱动器适用范围小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其与传统的电机驱动器相比,其兼具红外接收功能和射频接收功能,这样一来,提高了电机驱动器的适用范围。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包括控制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显示模块和用于驱动电机B1的驱动模块,射频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显示模块和驱动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控制模块包括微处理器U3,电容C1、C2、C3、C4,电感L1,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感L1后与电源+3.3V电连接,电容C1一端与电源+3.3V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电容C3和电容C4均与电容C2并联,微处理器U3的28脚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射频接收模块包括射频芯片RF-CNT1和天线ANT1,天线ANT1与射频芯片RF-CNT1的ANT端电连接,射频芯片RF-CNT1的GND端均接地,射频芯片RF-CNT1的5V端与电源+5VA电连接,射频芯片RF-CNT1的DATA端与微处理器U3的13脚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红外接收模块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IR1,三极管Q2和电阻R4、R5、R6,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正极与电源+3VA电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6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与微处理器U3的14脚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5后接地。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显示模块包括数码管DS1、DS2,移位寄存器U1、U2,排阻RP1、RP2,数码管DS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1的9脚、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1的5脚、8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9脚与排阻RP1的6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2的8脚和7脚电连接,排阻RP1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2的1脚、2脚、3脚和15脚电连接,排阻RP2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2的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移位寄存器U1的8脚和13脚均接地,移位寄存器U1的16脚与电源+3.3V电连接,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11脚和12脚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11脚、10脚和8脚电连接,移位寄存器U2的8脚和13脚均接地,移位寄存器U2的16脚与电源+3.3V电连接,移位寄存器U2的10脚、11脚、12脚和14脚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11脚、10脚、8脚和9脚电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驱动模块包括继电器K1,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电阻R1、R2、R3,继电器K1中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电源+12V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继电器K1中的常开开关串联电机B1后与电源220V电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12V电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后与微处理器U3的16脚电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电阻R3后接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本技术与传统的电机驱动器相比,其兼具红外接收功能和射频接收功能,这样一来,提高了电机驱动器的适用范围。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框图;图2为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射频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4为红外接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5为驱动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6为显示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包括控制模块1、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用于驱动电机B1的驱动模块5,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驱动模块5均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控制模块1包括微处理器U3,电容C1、C2、C3、C4,电感L1,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感L1后与电源+3.3V电连接,电容C1一端与电源+3.3V电连接,另一端接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电容C3和电容C4均与电容C2并联,微处理器U3的28脚接地。射频接收模块2包括射频芯片RF-CNT1和天线ANT1,天线ANT1与射频芯片RF-CNT1的ANT端电连接,射频芯片RF-CNT1的GND端均接地,射频芯片RF-CNT1的5V端与电源+5VA电连接,射频芯片RF-CNT1的DATA端与微处理器U3的13脚电连接。红外接收模块3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IR1,三极管Q2和电阻R4、R5、R6,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正极与电源+3VA电连接,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6后接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与微处理器U3的14脚电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5后接地。显示模块4包括数码管DS1、DS2,移位寄存器U1、U2,排阻RP1、RP2,数码管DS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1的9脚、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1的5脚、8脚和7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9脚与排阻RP1的6脚电连接,数码管DS2的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2的8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用于驱动电机B1的驱动模块(5),所述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驱动模块(5)均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包括微处理器U3,电容C1、C2、C3、C4,电感L1,所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感L1后与电源+3.3V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一端与电源+3.3V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所述电容C3和电容C4均与电容C2并联,所述微处理器U3的28脚接地;所述射频接收模块(2)包括射频芯片RF‑CNT1和天线ANT1,所述天线ANT1与射频芯片RF‑CNT1的ANT端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GND端均接地,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5V端与电源+5VA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DATA端与微处理器U3的13脚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模块(3)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IR1,三极管Q2和电阻R4、R5、R6,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正极与电源+3VA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6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与微处理器U3的14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5后接地;所述显示模块(4)包括数码管DS1、DS2,移位寄存器U1、U2,排阻RP1、RP2,所述数码管DS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所述数码管DS2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所述数码管DS1的9脚、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1的5脚、8脚和7脚电连接,所述数码管DS2的9脚与排阻RP1的6脚电连接,所述数码管DS2的10脚和11脚分别与排阻RP2的8脚和7脚电连接,所述排阻RP1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2的1脚、2脚、3脚和15脚电连接,所述排阻RP2的1脚、2脚、3脚和4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2的4脚、5脚、6脚和7脚电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8脚和13脚均接地,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6脚与电源+3.3V电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1的10脚、11脚和12脚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11脚、10脚和8脚电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8脚和13脚均接地,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16脚与电源+3.3V电连接,所述移位寄存器U2的10脚、11脚、12脚和14脚分别与微处理器U3的11脚、10脚、8脚和9脚电连接;所述驱动模块(5)包括继电器K1,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电阻R1、R2、R3,所述继电器K1中的线圈的两端分别与电源+12V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继电器K1中的常开开关串联电机B1后与电源220V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与电源+12V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串联电阻R1后与微处理器U3的16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依次串联电阻R2和电阻R3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无线功能的电机驱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模块(1)、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用于驱动电机B1的驱动模块(5),所述射频接收模块(2)、红外接收模块(3)、显示模块(4)和驱动模块(5)均与控制模块(1)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1)包括微处理器U3,电容C1、C2、C3、C4,电感L1,所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感L1后与电源+3.3V电连接,所述电容C1一端与电源+3.3V电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微处理器U3的1脚串联电容C2后接地,所述电容C3和电容C4均与电容C2并联,所述微处理器U3的28脚接地;所述射频接收模块(2)包括射频芯片RF-CNT1和天线ANT1,所述天线ANT1与射频芯片RF-CNT1的ANT端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GND端均接地,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5V端与电源+5VA电连接,所述射频芯片RF-CNT1的DATA端与微处理器U3的13脚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模块(3)包括红外接收二极管IR1,三极管Q2和电阻R4、R5、R6,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正极与电源+3VA电连接,所述红外接收二极管IR1的负极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6后接地,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4后与微处理器U3的14脚电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串联电阻R5后接地;所述显示模块(4)包括数码管DS1、DS2,移位寄存器U1、U2,排阻RP1、RP2,所述数码管DS1的1脚、2脚、3脚、4脚、5脚、6脚、7脚和8脚分别与移位寄存器U1的15脚、1脚、2脚、3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智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奥科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