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655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9: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包括L形底座,L形底座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上方还设置有安装在L形底座上的第一冷却池,第一冷却池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第一冷却池底的若干第一冷却筒,且第一冷却筒在第一冷却池中一字排开;还包括从第一冷却池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一冷却筒的若干冷凝管,且冷凝管上端穿出第一冷却筒后延伸到第一冷却池外,冷凝管下端向加热板延伸;其中第一冷却筒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的液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保证所有冷凝管处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冷凝回流,进而保证了多个样品消解时间一致。

A reflux device for COD dige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
本技术涉及实验室回流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环境样品中污染种类多,成分复杂,而且多数待测组分浓度低,存在形态各异,而且样品中存在大量干扰物质。在日常工作中为了便于开展水体污染评估,我们引入综合性评估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来综合评估水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的多少。测定COD过程中需要对样品进行消解,国标方法使用的是冷凝回流装置,消解效率低,浪费水资源,且同时对多个样品进行消解时,可能存在回流程度不一致,导致多个样品开始消解和结束消解的时间相差较大,给消解操作带来不便。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能保证多个样品消解时间一致,消解效果较好,且节约水资源的新型消解回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通过设置第一冷却池,保证了所有的冷凝管在同一水温下进行冷凝,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多个样品进行消解时,回流程度不一致导致的开始消解和结束消解的时间相差较大,及水资源消耗大的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包括L形底座,L形底座上设置有加热板,加热板上方还设置有安装在L形底座上的第一冷却池,第一冷却池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第一冷却池底的若干第一冷却筒,且第一冷却筒在第一冷却池中一字排开;还包括从第一冷却池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一冷却筒的若干冷凝管,且冷凝管上端穿出第一冷却筒后延伸到第一冷却池外,冷凝管下端向加热板延伸;其中第一冷却筒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的液面。上述技术方案中,冷凝管下端与锥形瓶连接,上端插入第一冷却池中的第一冷却筒中,在进行消解时,第一冷却池中的冷水同时对所有冷凝管进行冷凝,保证了所有冷凝管的回流程度一致性;其中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用于接入和导出冷凝水。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有以下有益之处:1)所有的冷凝管同时在第一冷却池中进行冷凝,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了水资源;2)能够保证所有冷凝管处在同一温度下进行冷凝回流,进而保证了多个样品消解时间一致。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图1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L形底座与第一冷却池和第二冷却池的连接侧视图。图中:L形底座1、锥形瓶2、加热板3、第一冷却池4、第一进水管5、第一出水管6、第一冷却筒7、冷凝管8、第二冷却池9、第二进水管10、第二出水管11、第二冷却筒12、集烟罩13、出烟口14、第一连接嘴15、第一弹性连接管16、第三冷却筒17、第二连接嘴18、第二弹性连接管19。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包括L形底座1,L形底座1上设置有用于对锥形瓶2加热的加热板3,加热板3上方还设置有安装在L形底座1上的第一冷却池4,第一冷却池4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水管5和第一出水管6;还包括竖向一体安装(即第一冷却池4与第一冷却筒7连接处不发生泄漏)在第一冷却池4底的若干第一冷却筒7,且第一冷却筒7在第一冷却池4中一字排开;还包括从第一冷却池4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一冷却筒7的若干冷凝管8,且冷凝管8上端穿出第一冷却筒7后延伸到第一冷却池4外,冷凝管8下端向加热板3延伸;其中第一冷却筒7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4的液面,同时第一冷却筒7的上端面还高于第一出水管6,防止第一冷却池4中的冷凝水通过第一冷却筒7流到下方的加热板3上。上述实施例中,冷凝管8下端与锥形瓶2连接,上端插入第一冷却池4中的第一冷却筒7中,在进行消解时,第一冷却池4中的冷水同时对所有冷凝管8进行冷凝,保证了所有冷凝管8的回流程度一致性;其中第一进水管5和第一出水管6用于接入和导出冷凝水,且第一进水管5安装高度低于第一出水管6。优选地,为了进一步提高回流效率,装置还包括位于第一冷却池4上方安装在L形底座1上的第二冷却池9,第二冷却池9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水管10和第二出水管11;还包括竖向一体安装(即第二冷却池4与第二冷却筒7连接处不发生泄漏)在第二冷却池9底的若干第二冷却筒12,且第二冷却筒12在第二冷却池9中一字排开,冷凝管8上端从第二冷却池9下方向上插入并穿过每一第二冷却筒12;其中第二冷却筒12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冷却池9的液面,防止第二冷却池9中的冷凝水通过第二冷却筒12流到下方的第一冷却池4中。优选地,为了使得消解产生的烟气不会四处散发,装置还包括扣装在第二冷却池9上方的集烟罩13,集烟罩13上设置有连通外界与第二冷却池9的出烟口14。优选地,冷凝管8外壁上还连接有使得冷凝管8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连接嘴15,且第一连接嘴15位于第一冷却池4之下,第一连接嘴15远离冷凝管8的一端还连接有第一弹性连接管16,这样设置,使得在消解过程中需要加入的试剂可以通过第一弹性连接管16及第一连接嘴15加入进去,而不用将冷凝管8从锥形瓶2上拆下。优选地,第一冷却池4底部还竖向一体(即第一冷却池4与第三冷却筒17连接处不发生泄漏)安装有若干第三冷却筒17,且第三冷却筒17在第一冷却池4中一字排开,第一弹性连接管16自由端从第一冷却池4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三冷却筒17,其中第三冷却筒17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4的液面,这样设置使得部分进入第一弹性连接管16的混合物也能被冷凝回流,提高回流效率。优选地,为了防止烟气从第三冷却筒17上端向外散发,冷凝管8上还设置有位于第一冷却池4和第二冷却池9之间的第二连接嘴18,第二连接嘴18还连接有第二弹性连接管19,且第二弹性连接管19自由端向下插入每一第三冷却筒17,进入第一弹性连接管16的烟气通过第三冷却筒17和第二弹性连接管19及第二连接嘴18重新回到冷凝管8中。本实施例在使用中,将本装置放置在通风橱中,开启通风橱,向上调节冷凝管8以使装载样品及试剂的锥形瓶2能够与冷凝管8下端连接,然后向下调节冷凝管8使得锥形瓶2底部与加热板3接触,然后将第一弹性连接管16和第二弹性连接管19(第一弹性连接管16和第二弹性连接管19为橡胶管)分别从下端和上端插入第三冷却筒17中(回流过程中需要加入试剂时,将第一弹性连接管16抽出即可通过其加入试剂);通过第一进水管5和第二进水管10分别向第一冷却池4和第二冷却池9通入冷凝水,分别从第一出水管6和第二出水管11导出第一冷却池4和第二冷却池9中的冷凝水,然后开启加热板3,消解开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包括L形底座,L形底座上设置有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加热板上方还设置有安装在L形底座上的第一冷却池,第一冷却池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第一冷却池底的若干第一冷却筒;还包括从第一冷却池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一冷却筒的若干冷凝管,且冷凝管上端穿出第一冷却筒后延伸到第一冷却池外,冷凝管下端向加热板延伸;其中第一冷却筒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的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包括L形底座,L形底座上设置有加热板,其特征在于,加热板上方还设置有安装在L形底座上的第一冷却池,第一冷却池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第一冷却池底的若干第一冷却筒;还包括从第一冷却池下方向上插入每一第一冷却筒的若干冷凝管,且冷凝管上端穿出第一冷却筒后延伸到第一冷却池外,冷凝管下端向加热板延伸;其中第一冷却筒的上端面高于第一冷却池的液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COD消解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第一冷却池上方安装在L形底座上的第二冷却池,第二冷却池上设置有均与外界连通的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还包括竖向安装在第二冷却池底的若干第二冷却筒,冷凝管上端从第二冷却池下方向上插入并穿过每一第二冷却筒;其中第二冷却筒的上端面高于第二冷却池的液面。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茂东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竟诚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