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62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通风设备领域。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一体连接在轮毂外侧壁面上并沿周向规则布置的多个叶片;所述轮毂的轴向中部设有中盘,中盘将轮毂轴向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叶片的吸力面同侧,第二轴部与叶片的压力面同侧;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和一内凹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凸起部与第二轴部的内凹部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的内凹部与第二轴部的凸起部波形相适配。该轴流风叶能够减小堆码体积,降低包装成本;且使轴流风叶规则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减少运输破损产生。

An Axial Flow Blade with Hub Joi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
本技术涉及通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
技术介绍
轴流风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其轴流指的就是与风叶的轴同向流动的气流,如电风扇、空调外机风扇就是以轴流方式运行的风机。带轴流风叶的轴流式风机通常用在流量要求较高而压力要求较低的场合,在空调领域被大量使用。常见的轴流风叶主要由轮毂和设置在轮毂周侧的多个叶片组成。轴流风叶在运输或收藏时,需要将多个风叶堆叠在一起放入纸箱或其它箱体内,以降低运输和收藏成本。由于其叶片结构限制,风叶的装箱量一直得不到提升。再加上在运输过程中,叠加的上、下风叶容易发生相对转动、松脱而使叶片之间发生碰撞,破损严重,以致在装箱时不得不在箱体内加入大量的泡沫、纸托、竹签、垂直纸板等东西,以固定风叶,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破损,这无形中加大了运输成本及运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该轴流风叶能够减小堆码体积,降低包装成本;且使轴流风叶规则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减少运输破损产生。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一体连接在轮毂外侧壁面上并沿周向规则布置的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轴向中部设有中盘,中盘将轮毂轴向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叶片的吸力面同侧,第二轴部与叶片的压力面同侧;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和一内凹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凸起部与第二轴部的内凹部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的内凹部与第二轴部的凸起部波形相适配。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中的至少有一轴部上的内凹部内侧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在轮毂轴向方向高于内凹部。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轴流风叶上下叠放时;一轴部的凸起部与另一轴部的内凹部匹配实现周向定位,同时,内凹部内侧挡板由于高于内凹部,挡板会抵住凸起部的内侧壁面,防止轮毂径向窜动。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轴部中,凸起部设置在叶片的前缘侧,内凹部设置在叶片的后缘侧;所述第二轴部中,凸起部设置在叶片的后缘侧,内凹部设置在叶片的前缘侧。作为优选,所述轮毂中心处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的轴套,轴套处于第二轴部内,轴套与轮毂一体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技术方案涉及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该轴流风叶中,中盘将轮毂轴向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和一内凹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凸起部与第二轴部的内凹部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的内凹部与第二轴部的凸起部波形相适配。在堆码包装及运输时,将多个轴流风叶上下叠放,基于上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配合定位,能够减小堆码体积,降低包装成本;且使轴流风叶规则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减少运输破损产生。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中轴流风叶的吸力面视角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中轴流风叶的压力面视角示意图。图3为轴流风叶的叠放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中具有“D”字型轴孔的轴流风叶示意图。图5为“D”字型轴孔的放大图。图6为实施例1中叶片内缘与轮毂外侧壁面通过加强筋连接结构立体图。图7为实施例1中叶片内缘与轮毂外侧壁面通过加强筋连接结构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1中具有叶片加强筋的轴流风叶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中具有水圈的轴流风叶立体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中具有水圈的轴流风叶侧面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轴流风叶,包括轮毂1,以及一体连接在轮毂1外侧壁面上并沿周向规则布置的多个叶片2。如图中所示,所述叶片2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叶片2沿轮毂1的周向等圆心角度规则布置,圆心角度为120°。如图1~3所示,所述轮毂1的轴向中部设有中盘11,中盘11将轮毂1轴向分为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所述第一轴部12与叶片2的吸力面同侧,第二轴部13与叶片2的压力面同侧。所述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1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14和一内凹部15。所述第一轴部12的凸起部14与第二轴部13的内凹部15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12的内凹部15与第二轴部13的凸起部14波形相适配。上述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的轴端边缘呈现的波纹形,可以是曲线波纹也可以是直线起伏的波纹。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如图所示的曲线波纹。并进一步地,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上的凸起部14和内凹部15与叶片2数量相等。在设置关系上如下,第一轴部12中,凸起部14设置在叶片2的前缘侧,内凹部15设置在叶片2的后缘侧。所述第二轴部13中,凸起部14设置在叶片2的后缘侧,内凹部15设置在叶片2的前缘侧。另外,在所述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中的至少有一轴部上的内凹部15内侧设有挡板16,所述挡板16的在轮毂1轴向方向高于内凹部15。该技术方案中,当两个轴流风叶上下叠放时。一轴部的凸起部14与另一轴部的内凹部15匹配实现周向定位,同时,内凹部15内侧挡板16由于高于内凹部15,挡板16会抵住凸起部14的内侧壁面,防止轮毂1径向窜动。上述方案中,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1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14和一内凹部15。首先,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上设置的内凹部15减少材料使用,减轻风叶重量,降低驱动电机的负载。另外,所述第一轴部12的凸起部14与第二轴部13的内凹部15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12的内凹部15与第二轴部13的凸起部14波形相适配。在堆码包装及运输时,将多个轴流风叶上下叠放,基于上述第一轴部12和第二轴部13的配合定位,能够减小堆码体积,降低包装成本。且使轴流风叶规则放置,便于运输和存放,减少运输破损产生。如图4~5所示;进一步地方案中,所述轮毂1中心处设有用于与驱动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的轴套17,轴套17处于第二轴部13内,轴套17与轮毂1一体连接。所述轴套17的外侧壁上设有与轮毂1内侧壁相连接的多条轴套加强筋18,多条轴套加强筋18沿轴套17外侧壁等圆心角度规则布置。所述轴套17的中心处设有用于穿设电机轴的轴孔19,轴套17是在轴孔周边构成基于轴孔形状的等厚度侧壁。所述轴孔的内侧壁至少包括不在同一圆周线上的两个线性段。上述方案所限定的轴孔的内侧壁至少包括不在同一圆周线上的两个线性段,即表示所述轴孔为非正圆形轴孔。基于该要求,轴孔的可选择孔型较多;在本实施方案中,所述轴孔的截面呈“D”字型,轴套17是在轴孔周边构成“D”字型等厚侧壁。上述“D”字型轴孔包括处于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一体连接在轮毂外侧壁面上并沿周向规则布置的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轴向中部设有中盘,中盘将轮毂轴向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叶片的吸力面同侧,第二轴部与叶片的压力面同侧;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和一内凹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凸起部与第二轴部的内凹部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的内凹部与第二轴部的凸起部波形相适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包括轮毂,以及一体连接在轮毂外侧壁面上并沿周向规则布置的多个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的轴向中部设有中盘,中盘将轮毂轴向分为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所述第一轴部与叶片的吸力面同侧,第二轴部与叶片的压力面同侧;所述第一轴部和第二轴部的轴端边缘沿其轮毂周向呈波纹形起伏,均至少包括一凸起部和一内凹部;所述第一轴部的凸起部与第二轴部的内凹部波形相适配,第一轴部的内凹部与第二轴部的凸起部波形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接套结构的轴流风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文科张焕法柴水华章小静韩小红周会中洪银川张燕青高文铭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朗迪叶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