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涨壳锚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44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支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涨壳锚固头,包括涨壳内楔和涨壳片,涨壳内楔包括工作部和连接部,连接部轴设置有螺纹通孔;工作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槽,工作部侧面设置有T型滑槽,两个T型滑槽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涨壳片设置有与T型滑槽适配的T型滑块,所述涨壳片底部设置有伸入工作部内部的顶紧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T型滑块与T型滑槽配合,将涨壳片和涨壳内楔连接,从而对涨壳片在纵向上进行约束,在涨壳片与孔壁接触后,不会在纵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锚杆体一直对涨壳片施加压力,使涨壳片形变形成锚固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绑扎绳或弹簧圈等方式将涨壳片绑扎在涨壳内楔上,使用方便、快速,提高工作效率。

A Shell-expanding Anchor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涨壳锚固头
本技术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涨壳锚固头。
技术介绍
在岩土工程涉及的地下工程、采矿工程、基坑与边坡工程过程中,为防止地层变形坍塌或失稳而危及安全,对地层进行加固的一种主要的支护技术是采用锚杆。通过设置在地层中的锚杆所具有的高强度抗拉能力及通过锚杆与锚杆周围的注浆体与地层之间密实结合等方式将地层加固起来,以提高地层的整体性,起着抗剪、抗拉、抗压等多种力学作用,以控制地层变形,使之达到稳定安全状态。这种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并提出多种锚杆支护类型及工艺以适应不同的地层与不同条件的需要。涨壳式锚杆是利用锚固头地涨壳力形成点锚力,为非粘结型锚固产生的锚力。由于涨壳力通过涨壳与孔壁磨擦形成,故仅适用于较好的岩层中;且现有技术中,涨壳式锚杆为实心锚杆,在涨壳端头锚固后,全锚杆段不能进行后注浆,故多用在临时支护中。专利号为CN200310108547.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涨壳式锚杆,由涨壳锚固头,锚杆体、支承垫板、紧固螺母、垫圈、连通管道组成,所述涨壳锚固头由涨壳内楔和两瓣涨壳夹片组成,涨壳夹片通过绑扎绳固定在涨壳内楔的两侧开口槽中,所述的涨壳内楔下部与锚杆体连接,上部两侧为开口槽,开口槽上端中部带有斜面楔,形成双面楔形滑动槽;涨壳夹片内侧具有与斜面楔相配合的斜面;锚杆体顶端进入涨壳内楔后可与涨壳夹片下端面配合。该锚杆安装后能迅速形成支护锚固力,控制岩体变形,既可用作永久支护,又可用作临时支护,可适用于多数石质围岩条件支护,性价比优越。但是由于此专利涨壳夹片是通过绑扎绳固定在涨壳内楔两侧开口槽中的,实际使用中,涨壳夹片上的绑扎绳与孔壁接触时,绑扎绳容易损坏,从而使涨壳夹片与涨壳内楔分离,导致不能起到锚固的效果;而且在钻孔内壁强度较小时,涨壳夹片变形到一定程度将绑扎绳损坏后,涨壳夹片在纵向没有约束力,导致涨壳夹片与涨壳内楔分离,锚杆体不能与涨壳夹片底部接触,从而不能对涨壳夹片施加压力,导致不能预先的锚固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涨壳锚固头,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涨壳夹片上的绑扎绳与孔壁接触时,绑扎绳容易损坏,从而使涨壳夹片与涨壳内楔分离,导致不能起到锚固的效果;而且在钻孔内壁强度较小时,涨壳夹片变形到一定程度将绑扎绳损坏后,涨壳夹片在纵向没有约束力,导致涨壳夹片与涨壳内楔分离,锚杆体不能与涨壳夹片底部接触,从而不能对涨壳夹片施加压力,导致不能预先的锚固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涨壳锚固头,包括内部中空的涨壳内楔和两个可沿涨壳内楔滑动的涨壳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壳内楔包括工作部和设置在工作部下部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轴向设置有与锚杆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所述工作部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槽,工作部位于设置有开口槽的侧面设置有T型滑槽,两个T型滑槽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所述涨壳片位于工作部一侧设置有与T型滑槽适配的T型滑块,T型滑块卡入T型滑槽内部,将涨壳片与工作部连接;所述涨壳片底部设置有伸入工作部内部的顶紧部。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T型滑块与T型滑槽配合,将涨壳片和涨壳内楔连接,从而对涨壳片在纵向上进行约束,在涨壳片与孔壁接触后,不会在纵向上移动,从而可以使锚杆体一直对涨壳片施加压力,使涨壳片形变形成锚固力;2、相对于现有使用绑扎绳、弹簧圈等方式限制涨壳片在纵向上移动的情况,本技术可以避免在将锚固头伸入钻孔过程中,涨壳片上的绑扎绳、弹簧圈与孔壁接触时,绑扎绳或弹簧圈损坏,从而使涨壳片与涨壳内楔分离,导致不能起到锚固的效果;也可以避免钻孔内壁强度较小,涨壳片变形到一定程度将绑扎绳或弹簧圈损坏后,涨壳片在纵向没有约束力,导致涨壳片与涨壳内楔分离,锚杆体不能与涨壳片底部接触,从而不能对涨壳片施加压力,导致不能预先的锚固效果;3、本技术不需要绑扎绳或弹簧圈等方式将涨壳片绑扎在涨壳内楔上,使用方便、快速,提高工作效率。优选的,所述涨壳片长度小于工作部长度。相对与涨壳片长度大于或等于工作部长度的方式,可以减少在将锚固头伸入钻孔过程中,涨壳片与孔壁接触,从而避免涨壳片损坏或涨壳片与涨壳内楔分离。优选的,所述工作部顶部为锥形,可以方便锚固头插入钻孔,避免锚固头在伸入钻孔中遇到过多的阻碍,导致涨壳片损坏或涨壳片与涨壳内楔分离。优选的,所述工作部相邻开口槽的侧壁设置有注浆通孔。本技术将注浆通孔设置在工作部侧壁,相对与注浆通孔设置在工作部顶部的情况,不仅可以避免在锚杆体伸入钻孔过程中,钻孔中的杂物从注浆通孔进入涨壳内楔,将涨壳内楔堵塞,而且可以通过较大的注浆颗粒,减少锚固头堵塞。优选的,所述的涨壳片的外侧呈倒锯齿状,可提高涨壳夹片与岩层孔壁的摩擦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总体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总体连接爆炸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涨壳内楔示意图;图中标记:1-涨壳内楔,2-涨壳片,3-工作部,4-连接部,5-螺纹通孔,6-开口槽,7-T型滑槽,8-T型滑块,9-顶紧部,10-注浆通孔。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涨壳锚固头,包括内部中空的涨壳内楔1和两个可沿涨壳内楔1滑动的涨壳片2,如图3所示,所述涨壳内楔1包括工作部3和设置在工作部3下部的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轴向设置有与锚杆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5;如图2所示,所述工作部3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槽6,工作部3位于设置有开口槽6的侧面设置有T型滑槽7,两个T型滑槽7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所述涨壳片2位于工作部3一侧设置有与T型滑槽7适配的T型滑块8,T型滑块8卡入T型滑槽7内部,将涨壳片2与工作部3连接;所述涨壳片2底部设置有伸入工作部3内部的顶紧部9。所述涨壳片2长度小于工作部3长度;所述工作部3顶部为锥形;所述工作部3相邻开口槽6的侧壁设置有注浆通孔10;所述的涨壳片2的外侧呈倒锯齿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用钻孔机在地层(岩层)中钻孔后,将带表面螺纹的中空锚杆体的一端与连接部4的螺纹通孔5螺纹连接,从而将锚杆体与锚固头连接,将涨壳片2的T型滑块8沿着T型滑槽7卡入工作部3内,将涨壳片2与涨壳内楔1连接;然后将连接有锚固头的锚杆体伸入钻孔内,工作部3顶部为锥形,可以方便锚固头插入钻孔,避免锚固头在伸入钻孔中遇到过多的阻碍,导致涨壳片2损坏或涨壳片2与涨壳内楔1分离;锚固头到达钻孔底部后,使用钻机带动锚杆体转动,工作部3顶部与钻孔底部顶紧不能转动时,迫使锚杆体在连接部4中转动,从而使锚杆体旋转推进,锚杆体与涨壳片2底部的顶紧部9接触后,带动涨壳片2沿着T型滑槽7移动,由于对称的两个T型滑槽7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从而使T型滑槽7上部向涨壳内楔1外侧倾斜,涨壳片2沿着T型滑槽7向上滑动时,会向涨壳内楔1外侧涨开,涨壳片2的外表面与钻孔壁面紧贴、直至相互挤压形成涨力及摩擦力;当钻机不能继续转动锚杆体时,涨壳锚固头安装就位,涨壳锚固头的锚固力由此形成;T型滑块8与T型滑槽7配合,将涨壳片2和涨壳内楔1连接,从而对涨壳片2在纵向上进行约束,在涨壳片2与孔壁接触后,不会在纵向上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涨壳锚固头,包括内部中空的涨壳内楔(1)和两个可沿涨壳内楔(1)滑动的涨壳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壳内楔(1)包括工作部(3)和设置在工作部(3)下部的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轴向设置有与锚杆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5);所述工作部(3)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槽(6),工作部(3)位于设置有开口槽(6)的侧面设置有T型滑槽(7),两个T型滑槽(7)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所述涨壳片(2)位于工作部(3)一侧设置有与T型滑槽(7)适配的T型滑块(8),T型滑块(8)卡入T型滑槽(7)内部,将涨壳片(2)与工作部(3)连接;所述涨壳片(2)底部设置有伸入工作部(3)内部的顶紧部(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涨壳锚固头,包括内部中空的涨壳内楔(1)和两个可沿涨壳内楔(1)滑动的涨壳片(2),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壳内楔(1)包括工作部(3)和设置在工作部(3)下部的连接部(4),所述连接部(4)轴向设置有与锚杆体螺纹连接的螺纹通孔(5);所述工作部(3)两侧对称设置有开口槽(6),工作部(3)位于设置有开口槽(6)的侧面设置有T型滑槽(7),两个T型滑槽(7)之间的间距由下至上依次增大;所述涨壳片(2)位于工作部(3)一侧设置有与T型滑槽(7)适配的T型滑块(8),T型滑块(8)卡入T型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航张翩蒋亚王英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