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9352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套筒、上柱及下柱,左横梁及右横梁与套筒焊接成一整体,套筒包括上接部、中间部及下接部,上接部包括上夹板组及上接法兰,上夹板组包括上接前夹板及上接后夹板,下接部包括下夹板组及下接法兰,下夹板组包括下接前夹板及下接后夹板,上柱的端部焊接有与上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上端板,下柱的端部焊接有与下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下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个结构质量轻、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低、房屋建造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

A Beam-to-Column Connection for Assembly Steel Structur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
,具体是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传统梁柱全焊接节点中,梁山下翼缘及腹板与柱现场施焊,这种连接形式虽然为刚性连接,但节点延性差,地震中容易发生脆性破坏,且需现场施焊,大大影响了施工速度与质量,不适于装配式钢结构中,同时由于焊接面积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影响节点的受力性能。传统高强螺栓连接梁柱节点中,梁端封板与箱型柱通过高强螺栓紧固连接,紧固时工人需要把手伸到箱型柱中,这种施工方式给施工时螺栓的紧固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螺栓孔会对节点短柱进行削弱,影响其受力性能。传统栓焊混合连接节点中,梁柱上下翼缘与柱现场焊接,梁端腹板通过剪切板与柱栓接,这种连接方式需要现场施焊,大大影响了施工速度与质量,且施工程序复杂,不容易实现刚性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状,提供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套筒、上柱及下柱,所述左横梁及所述右横梁与所述套筒焊接成一整体,所述套筒包括上接部、中间部及下接部,所述上接部包括上夹板组及上接法兰,所述上夹板组包括上接前夹板及上接后夹板,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下接部包括下夹板组及下接法兰,所述下夹板组包括下接前夹板及下接后夹板,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上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上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插入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螺栓固定,所述下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下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下端板,所述下端板插入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螺栓固定。本技术的效果是:本技术整个结构质量轻、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低、房屋建造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中的AA`处的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示意图。该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包含:左横梁1、右横梁2、套筒3、上柱4及下柱5,所述左横梁1及所述右横梁2与所述套筒3焊接成一整体,所述上柱4及所述下柱5与所述套筒3插接。所述套筒3包括上接部31、中间部32及下接部33,所述上接部31与所述中间部32的上端固定,所述下接部32与所述中间部33的下端固定。所述上接部31包括上夹板组311及上接法兰312,所述上夹板组311包括上接前夹板313及上接后夹板314,所述上接前夹板313及所述上接后夹板314垂直所述中间部32固定,所述上接前夹板313及所述上接后夹板314上设有螺纹孔,且所述上接前夹板313上的螺纹孔与所述上接后夹板314上的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上接法兰312设置在所述上夹板组311的外表面上。所述下接部33包括下夹板组331及下接法兰332,所述下夹板组331包括下接前夹板333及下接后夹板334,所述下接前夹板333及所述下接后夹板334垂直所述中间部32固定,所述下接前夹板333及所述下接后夹板334下设有螺纹孔,且所述下接前夹板333下的螺纹孔与所述下接后夹板334下的螺纹孔一一对应,所述下接法兰332设置在所述上夹板组331的外表面上。所述上柱4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上夹板组311插接配合的上端板41,所述上端板41插入所述上接前夹板313及所述上接后夹板314之间,并与所述上接前夹板313及所述上接后夹板314螺栓固定。所述上端板41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上端板41上的螺纹孔与所述上接前夹板313及所述上接后夹板314上的螺纹孔相匹配。所述上柱4的端部还设有上柱法兰42,所述上柱法兰42与所述上接法兰312法兰连接。所述下柱5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下夹板组331插接配合的下端板51,所述下端板51插入所述下接前夹板333及所述下接后夹板334之间,并与所述下接前夹板333及所述下接后夹板334螺栓固定。所述下柱5的端部还设有下柱法兰52,所述下柱法兰52与所述下接法兰332法兰连接。所述下端板51上设有若干螺纹孔,所述下端板51上的螺纹孔与所述下接前夹板333及所述下接后夹板334上的螺纹孔相匹配。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夹板组311及所述下夹板组331的个数至少为2个,所述上端板41及所述下端板51的个数分别与所述上夹板组311及所述下夹板组331的个数匹配。本技术只需进行对接拼装作业,现场无施焊作业要求,并且螺栓的布置也容易于人工操作,大大提高了装配速度和质量。整个结构质量轻、节能环保、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等,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建筑工业化水平低、房屋建造劳动生产率低以及传统房屋产品质量低等诸多问题,适应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套筒、上柱及下柱,所述左横梁及所述右横梁与所述套筒焊接成一整体,所述套筒包括上接部、中间部及下接部,所述上接部包括上夹板组及上接法兰,所述上夹板组包括上接前夹板及上接后夹板,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下接部包括下夹板组及下接法兰,所述下夹板组包括下接前夹板及下接后夹板,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上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上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插入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螺栓固定,所述下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下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下端板,所述下端板插入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螺栓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横梁、右横梁、套筒、上柱及下柱,所述左横梁及所述右横梁与所述套筒焊接成一整体,所述套筒包括上接部、中间部及下接部,所述上接部包括上夹板组及上接法兰,所述上夹板组包括上接前夹板及上接后夹板,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下接部包括下夹板组及下接法兰,所述下夹板组包括下接前夹板及下接后夹板,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垂直所述中间部固定,所述上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上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插入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螺栓固定,所述下柱的端部焊接有与所述下夹板组插接配合的下端板,所述下端板插入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之间,并与所述下接前夹板及所述下接后夹板螺栓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装配式钢结构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接前夹板及所述上接后夹板上设有螺纹孔,且所述上接前夹板上的螺纹孔与所述上接后夹板上的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微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