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彦专利>正文

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92596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涉及工业废水处理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装置集水时絮体上泛致使水体浑浊的问题,包括池体,池体内分隔有沉砂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沉淀区,沉淀区内的上部并排安装有一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沉淀区内由挡板和从下至上逐渐增大通水断面的配水墙分隔成配水区,配水区内设置有与配水墙平行的集成配水板,集成配水板靠近配水墙的一面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减少进水量的进水通道,集成配水板远离配水墙的一面中心处设有出水管,集成配水板内设有将进水通道与出水管连通的汇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成配水板采用分层集水,集水量从上到下依次递减,避免沉淀区的絮体上泛,有效降低回收水体的浑浊度。

A Paper White Water Recovery and Utiliza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水处理
,更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造纸白水是在造纸生产过程中由造纸机湿部排出的工业废水,在我国工业废水中,排量最大的就是造纸废水,而造纸废水中又有70%至80%为造纸白水,每生产一吨纸,将排出300~500吨造纸白水;造纸白水中含有较多的细小纤维和填料,从白水中流失的纤维可达50~150公斤,不回收利用造纸白水,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细小纤维、填料等物质财富的大量流失,这势必增大造纸生产成本,更为严重的是所排放的造纸白水将严重污染环境。为此,专利号为95241594.1中公开: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它是一个池体,由隔板分成沉砂区、反应絮凝区、沉淀浓缩区和集水区,在沉淀浓缩区内并排安装有一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白水在反应絮凝区反复沉降反应,进行固液隔离,然后水体流过横向流斜板单元体,使得絮体在斜板上沉淀并滑落下斜板通过汇浆廊进入浆料回收斗进行回收,而流过斜流板的清水通过集水区收集,此系统实现了白水的固液分离、沉淀、浆料及清水收集回收利用,提高了细小纤维的沉降速度,连续回收的浆料和清水可循环回用于造纸生产。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反应絮凝不够充分,水中浆料形成的絮体不成熟,在后续分离中容易散开、漂离;在横向流斜板单元体后端收集水时,集成配水板采用从水体上层和下层均匀收集清水结构,水体下层集水流速形成的吸引力对横向流斜板单元体下部已下沉的絮体产生作用力,致使部分絮体重新上泛,影响水体分离纯度,致使运行稳定性欠佳,回收水的浑浊度不能稳定低于20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为解决集水时絮体上泛导致回收水浑浊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分层集水、避免絮体上泛影响回收水纯度的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池体,按水体流向依次设置在池体内的沉砂区、第一反应区、第二反应区、第三反应区、沉淀区,沉淀区内的上部并排安装有一组与第三反应区出水口对应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所述沉淀区内与横向流斜板单元体等高处由隔板和从下至上逐渐增大通水断面的配水墙分隔成配水区,配水区内设置有与配水墙平行的集成配水板,所述集成配水板靠近配水墙的一面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减少进水量的进水通道,集成配水板远离配水墙的一面中心处设有出水管,集成配水板内设有将进水通道与出水管连通的汇水管。优选地,所述进水通道包括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的数组进水孔,数组进水孔的横截面积从上至下依次递减,数组进水孔均与出水管通过汇水管连通。优选地,第一反应区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三层网眼尺寸递增的第一格网。优选地,所述沉淀区内的上部并排安装有一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横向流斜板单元体包括框架、两组成“八”字形设置于框架内的斜板,框架内两组斜板的中心设有隔板,两组斜板远离中心的一端与框架内侧边之间设有汇浆廊构造板,斜板的倾斜角度是45~60度,斜板的板间距是40~80mm。优选地,配水墙上设有一组成倒“△”形的通水缝。优选地,白水进水管伸入沉砂区的内端连接有静态混合器。优选地,所述第二反应区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三层网眼尺寸相同的第二格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配水区设置从上至下逐渐减少进水量的集成配水板,使得从上至下的收集清水的水量逐渐减少,相比传统集成配水板从上至下均衡采水造成絮体再度泛起,进水孔渐变的集成配水板集水引力从上到下逐渐减弱,上层吸水流速大,下层吸水流速小,对附近水体引力小,解决了已下沉至中下层的游离纸浆絮体再度泛起的问题,改善后的装置浆料回收率高达99%以上,水回收率达98%以上,浑浊度不大于20度,实现纸厂用水封闭循环;2、本技术的第一反应区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三层网眼尺寸递增的第一格网,水体流速多次改变,使得絮凝体凝结变大速度加快,絮凝体结实不容易散开;3、本技术的沉淀区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是由两组成正“八”字形安装于框架内的斜板构成,造纸白水以横向流方式流入,已絮聚的絮凝体(纤维和填料等固形物)在短间距的斜板之间快速沉降于倾斜的斜板,滑入汇浆廊沉降入絮凝斗,由浆料回收管排出回用于造纸生产,汇浆廊设置在框架的两边,相比传统的设置在中间的汇浆廊,其空间增大,已分离的絮体可以顺利滑落,而不会因为汇浆廊空间小造成絮体滑落不顺畅,导致絮体雍堵;4、本技术配水墙上设有一组成倒“△”形的通水缝,水体经过配水墙上的通水缝流向配水墙后的配水集成板,配水墙引导水体按分配路线运动,有效配合集成配水板的运作;5、本技术在白水进水管伸入沉砂区的内端连接有静态混合器,能使由泵送入的加有絮凝剂的造纸白水在流经静态混合器时,反复改变流动方向,促使絮凝剂与造纸白水混合均匀,有利于细小纤维絮聚,提高纤维的回收率和回收水的质量;6、本技术的第二反应区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三层网眼尺寸相同的第二格网,平缓更改流体速度,使得经过第一反应区凝结的絮体更加结实不易散开,便于后续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图4是集成配水板的正视图;图5是集成配水板的仰视图;图6是横向流斜板单元体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集水墙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池体、1-1-白水进水管、1-2-排砂管、1-3-浆料回收管、1-4-清水出水管、2-沉砂区、3-第一反应区、4-第二反应区、5-第三反应区、6-沉淀区、7-配水区、7-1-配水墙、7-11-通水缝、7-2-集成配水板、7-21-出水管、7-22-汇水管、7-23-进水孔、7-3-挡板、8-接砂斗、9-接浆斗、10-絮凝斗、11-第一格网、12-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1-框架、12-2-斜板、12-3-隔板、12-4-汇浆廊构造版、12-5-汇浆廊、12-6-齿槽、13-静态混合器、14-第二格网、15-清水廊、16-第一洞口、17-第二洞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池体(1),按水体流向依次设置在池体(1)内的沉砂区(2)、第一反应区(3)、第二反应区(4)、第三反应区(5)、沉淀区(6),沉淀区(6)内的上部并排安装有一组与第三反应区(5)出水口对应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6)内与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等高处由挡板(7‑3)和从下至上逐渐增大通水断面的配水墙(7‑1)分隔成配水区(7),配水区(7)内设置有与配水墙(7‑1)平行的集成配水板(7‑2),所述集成配水板(7‑2)靠近配水墙(7‑1)的一面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减少进水量的进水通道,集成配水板(7‑2)远离配水墙(7‑1)的一面中心处设有出水管(7‑21),集成配水板(7‑2)内设有将进水通道与出水管(7‑21)连通的汇水管(7‑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池体(1),按水体流向依次设置在池体(1)内的沉砂区(2)、第一反应区(3)、第二反应区(4)、第三反应区(5)、沉淀区(6),沉淀区(6)内的上部并排安装有一组与第三反应区(5)出水口对应的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6)内与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等高处由挡板(7-3)和从下至上逐渐增大通水断面的配水墙(7-1)分隔成配水区(7),配水区(7)内设置有与配水墙(7-1)平行的集成配水板(7-2),所述集成配水板(7-2)靠近配水墙(7-1)的一面设有从上至下逐渐减少进水量的进水通道,集成配水板(7-2)远离配水墙(7-1)的一面中心处设有出水管(7-21),集成配水板(7-2)内设有将进水通道与出水管(7-21)连通的汇水管(7-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包括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的数组进水孔(7-23),每组进水孔(7-23)的横截面积按组从上至下依次递减,进水孔(7-23)均与出水管(7-21)通过汇水管(7-2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反应区(3)内按水流方向依次设有三层网眼尺寸递增的第一格网(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造纸白水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横向流斜板单元体(12)包括框架(12-1),框架(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陈光彦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