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313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壳体、负氧离子发生模块、风机及能向壳体内腔中输送空气微气流的微气流供给机构,微气流供给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及出气头,空气压缩机设于壳体外并具有空气进气口,出气头转动地设于壳体内腔中并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相连通,出气头具有至少三个间隔并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臂,出气臂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可快速产生高度浓度负离子并避免静电、臭氧以及正离子等副产物的产生,微气流供给机构向负离子水溶液中喷入空气微气流,从而使氧气在水溶液中与负离子相结合形成寿命长的水合负氧离子并通过出气口输出,延长了传播距离,以便于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

A Hydration Negative Oxygen Ion Gener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
,具体指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
技术介绍
负离子(负氧离子)是空气中一种带负电荷的气体离子,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当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低于每立方厘米1000~1500个时,这样的空气被视为清新空气。申请公开号为CN105526640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双电源驱动负离子空气净化器》(申请号:CN201610023392.2)、申请号为CN10565075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一种装有集成式离子空气净化系统的净化装置》(申请号:CN201610001146.7)均设置了负离子发生模块,其负离子发生模块主要采用尖端电晕放电的方式产生负离子,然后通过风机直接将负离子吹出。授权公告号为CN101214390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负离子发生装置》(申请号:CN200810010137.X)即披露了比较具体的类似负离子发生结构,其包括底座和组装底座上的壳体、固定在隔板与窗栅之间的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放电针的针条板以及控制回路,壳体由后壳和前壳构成,窗栅与后壳活动连接,竖直等间距排列的同极钨合金放电针采用一次封装工艺固定在针条板与压板之间,固定在针条板上的碳化纤维连通所述小高压块,针条板外周环形槽内设置封闭的碳化纤维环,固定在壳体内的高压块组件封装在屏蔽罩内,底座与壳体通过旋转定位装置铰接在一起。上述负离子产生原理及结构已经比较成熟,但是,以电晕放电方式产生的负离子寿命极短,很快就会消失,无法进行远距离传播,很难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而在生活中,雷雨过后、瀑布旁,会使人感觉空气清新,这是因为空气中存在大量“水合负氧离子”的缘故,负离子以O2-(H2O)n形式存在具有60s的半衰期,水合负氧离子寿命较长,迅速传播有望改善室内环境。因此,提供一种能产生水合负氧离子的装置尤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通过使负离子在空气微气流和高湿环境下转化为水合负氧离子从而提高负离子寿命、延长传播距离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壳体、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风机,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设于壳体中,所述壳体侧壁上开有供负氧离子输出的出口,所述风机设于壳体上并用以将负氧离子通过出口从壳体内吹出壳体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用于盛放负离子粉水溶液的内腔,该内腔构成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还包括能向壳体内腔中输送空气微气流的微气流供给机构,该微气流供给机构包括空气压缩机及出气头,所述空气压缩机设于壳体外并具有空气进气口,所述出气头转动地设于壳体内腔中并与空气压缩机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出气头具有至少三个间隔并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臂,该出气臂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各出气臂在壳体内腔中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一出气孔均开设于各出气臂转动方向的背面。出气头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压缩机的出气端上,采用上述方案,当微气流自第一出气孔喷入水溶液之后为出气臂转动提供动力,从而使出气头及出气臂慢速转动,对水溶液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获得高浓度水合负氧离子。为了获得所需微气流,所述空气压缩机的压力≥5MPa,所述出气臂的第一出气孔直径为0.3~1.0mm。作为改进,所述的微气流供给机构还包括出气筒,该出气筒套置于所述出气臂内,所述出气筒上开有若干个第二出气孔且该第二出气孔与第一出气孔交错布置。所述出气筒成形为圆台状,该出气筒直径较大的一端靠近出气臂的进气端布置,所述出气筒较小的一端靠近出气臂的末端布置,所述出气臂的内壁与出气筒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从而形成有气流混合腔。采用该结构,可使各处第一出气孔喷出的微气流均匀化,有利于获得高浓度水合负氧离子。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孔直径为0.3~0.6mm,所述第二出气孔的直径为0.5~1.2mm并大于第一出气孔的直径。第一出气孔的直径设定为0.3~0.6mm,有利于在防止水流进入出气臂内的同时快速而高效的获得高浓度水合负氧离子,将第二出气孔的直径为0.5~1.2mm,有利于在保持气流均匀的基础上,提高气流混匀速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出气孔为螺旋孔且该螺旋孔的螺旋圈数大于一圈而小于两圈。采用该接结构,有利于气流在喷入负离子水溶液之后与负离子充分接触,快速而高效的获得高浓度水合负氧离子。优选地,所述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上下间隔布置的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二液位传感器,所述内腔中的水位处于第一液位传感器与第二液位传感器之间。为了便于水合负氧离子的输出,所述壳体内腔的上部设置有隔板,该隔板上开有通孔,所述风机为离心风机,该离心风机设于所述隔板上并进风口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出口为多个并沿壳体周向布置于壳体侧壁上,所述出口位于隔板上方并与离心风机出风口相对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具有用于盛放负离子水溶液的内腔,可以快速产生高度浓度负离子并避免静电、臭氧以及正离子等副产物的产生,同时,微气流供给机构向负离子水溶液中喷入空气微气流,从而使氧气在水溶液中与负离子相结合形成寿命长的水合负氧离子并通过出气口输出,延长了传播距离,以便于在大空间内营造出高浓度的负离子环境;且出气臂随出气头转动可对水溶液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提高水合负氧离子的产生效率及浓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视图;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出气头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壳体1、负氧离子发生模块、风机2及微气流供给机构3,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设于壳体1中,壳体1侧壁上开有供负氧离子输出的出口11,风机2设于壳体1上并用以将负氧离子通过出口11从壳体1内吹出壳体1外。本实施例的壳体1具有用于盛放负离子粉水溶液的内腔10,该内腔10构成上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即将纯净水注入内腔10中,并向纯净水中加入负离子粉搅拌均匀即可产生负离子,其中,负离子粉是一种复合矿物,一般由电气石粉与镧系元素或者稀土元素配比而成,镧系元素或者稀土元素的配比比例大大超过电气石粉,占到了60%以上。微气流供给机构3用于向负离子粉水溶液中输入空气微气流,从而使氧气与负离子结合成寿命长、可远距离传播的水合负氧离子,微气流供给机构3的出气口位于壳体1内腔10中负离子粉水溶液的液位以下。具体的,本实施例的微气流供给机构3包括空气压缩机31及出气头32,空气压缩机31设于壳体1外并具有空气进气口,出气头32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腔10中并与空气压缩机31的出气端相连通,出气头32具有四个间隔并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臂33,该出气臂3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321。出气头32的底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空气压缩机31的出气端上,各出气臂33在壳体1内腔10中水平布置,且第一出气孔321均开设于各出气臂33转动方向的背面。当微气流自第一出气孔32喷入水溶液之后为出气臂33转动提供动力,从而使出气头32及出气臂33慢速转动,对水溶液起到搅拌作用,有利于获得高浓度水合负氧离子。出气臂33为端部封闭的圆柱状筒体,第一出气孔321间隔布置于该筒体的周壁及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壳体(1)、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风机(2),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设于壳体(1)中,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有供负氧离子输出的出口(11),所述风机(2)设于壳体(1)上并用以将负氧离子通过出口(11)从壳体(1)内吹出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用于盛放负离子粉水溶液的内腔(10),该内腔(10)构成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还包括能向壳体(1)内腔(10)中输送空气微气流的微气流供给机构(3),该微气流供给机构(3)包括空气压缩机(31)及出气头(32),所述空气压缩机(31)设于壳体(1)外并具有空气进气口,所述出气头(32)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腔(10)中并与空气压缩机(31)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出气头(32)具有至少三个间隔并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臂(33),该出气臂(3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32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包括壳体(1)、负氧离子发生模块及风机(2),所述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设于壳体(1)中,所述壳体(1)侧壁上开有供负氧离子输出的出口(11),所述风机(2)设于壳体(1)上并用以将负氧离子通过出口(11)从壳体(1)内吹出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具有用于盛放负离子粉水溶液的内腔(10),该内腔(10)构成所述的负氧离子发生模块;还包括能向壳体(1)内腔(10)中输送空气微气流的微气流供给机构(3),该微气流供给机构(3)包括空气压缩机(31)及出气头(32),所述空气压缩机(31)设于壳体(1)外并具有空气进气口,所述出气头(32)转动地设于壳体(1)内腔(10)中并与空气压缩机(31)的出气端相连通,所述出气头(32)具有至少三个间隔并呈放射状布置的出气臂(33),该出气臂(3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出气孔(3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出气臂(33)在壳体(1)内腔(10)中水平布置,且所述第一出气孔(321)均开设于各出气臂(33)转动方向的背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压缩机(31)的压力≥5MPa,所述出气臂(32)的第一出气孔(321)直径为0.3~1.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合负氧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气流供给机构(3)还包括出气筒(34),该出气筒(34)套置于所述出气臂(33)内,所述出气筒(34)上开有若干个第二出气孔(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京徐维跃陈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