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218200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5 02:29
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限位套、弹簧柱和炭化艾柱,所述限位套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炙托底座中部设置有穿针孔,所述弹簧柱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弹簧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上。

A Warm Needle Device for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
本技术涉及针灸用具
,尤其涉及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
技术介绍
温针亦称温针灸、针柄灸或烧针尾。它是在针刺后,于针尾处点燃艾绒加温,使其热力通过针身传至体内,借艾火之热力以温通经脉、行气活血,发挥针刺与艾灸的双重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温针灸的核心就是在针灸端尖端产生一定的温度,提升治疗效果。传统借艾火之热力方法常有艾灰掉到皮肤造成烫伤现象的发生,并且针灸用针出现晃动的情况,则会更加容易出现烫伤情况。现有技术中,由于人体在针灸时容易移动位置,导致艾绒的位置,进一步会导致烫伤情况频发。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在有效加热针灸用针的同时有效限制炭化艾柱的位置,使得炭化艾柱位置固定,并且使针灸用针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炙托底座可以承接艾灰,从而有效防止烫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限位套、弹簧柱和炭化艾柱,所述限位套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设置在限位套内,所述炙托底座中部设置有穿针孔,所述弹簧柱底部与炙托底座固定连接,弹簧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上。所述弹簧柱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所述炙托底座与限位套一体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在有效加热针灸用针的同时有效限制炭化艾柱的位置,使得炭化艾柱位置固定,V型卡具使针灸用针不易出现晃动的情况,炙托底座可以承接艾灰,从而有效防止烫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炙托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V型卡具与针灸用针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实施例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所述炭化艾柱4的直径为8毫米。实施例3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所述炭化艾柱4的直径为9毫米。实施例4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所述炭化艾柱4的直径为10毫米。实施例5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所述炭化艾柱4的直径为5毫米。实施例6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所述弹簧柱3顶部设置有V型卡具6。所述炙托底座1与限位套2一体成型。使用时,将炭化艾柱4点燃,然后使针灸用针7依次穿过弹簧柱3上的第一中部通孔和炙托底座1上的穿针孔5,从而对针灸用针7进行加热。V型卡具6将针灸用针7卡住,防止针灸用针7乱动。所述炭化艾柱4的直径为6毫米。实施例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第一中部通孔与穿针孔(5)相连通,所述炭化艾柱(4)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二中部通孔,所述炭化艾柱(4)通过第二中部通孔套设在弹簧柱(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用温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炙托底座(1)、限位套(2)、弹簧柱(3)和炭化艾柱(4),所述限位套(2)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弹簧柱(3)设置在限位套(2)内,所述炙托底座(1)中部设置有穿针孔(5),所述弹簧柱(3)底部与炙托底座(1)固定连接,弹簧柱(3)具有沿其轴向设置的第一中部通孔且弹簧柱(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帅伟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忠澜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