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及仿生复位手臂
本技术属于外科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及仿生复位手臂。
技术介绍
随着骨折治疗理念的发展,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长骨骨干骨折已经成为金标准治疗方法,手术主要分为复位和固定两个步骤。其中,复位多采用闭合复位,依靠简单的手动牵拉装置或人力牵拉进行复位,无法精确量化,需多次透视检查指导牵拉操作,复位精度低且容易在固定过程中丢失骨折两端的相对位置关系、人员体力消耗大、并使人员在X射线中暴露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或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及仿生复位手臂,以解决现有的复位动作缺乏精确量化控制、复位关系易丢失、术中X射线暴露时间过长和人员体力支出大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包括:上位机模块、操作手柄、主控制板、电机驱动模块、机械执行模块、位置监测反馈模块和机箱;所述上位机模块设置在机箱上;所述机械执行模块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所述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和右侧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模块(1)、操作手柄、主控制板、电机驱动模块、机械执行模块、位置监测反馈模块和机箱(10);所述上位机模块(1)设置在机箱(10)上;所述机械执行模块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所述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分别设置在机箱(10)顶部;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机箱(10)上,包括左侧手柄(21)和右侧手柄(22),分别对应控制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多个伺服电机,所述多个伺服电机设置在机械执行模块内;所述位置监测反馈模块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模块(1)、操作手柄、主控制板、电机驱动模块、机械执行模块、位置监测反馈模块和机箱(10);所述上位机模块(1)设置在机箱(10)上;所述机械执行模块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所述包括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分别设置在机箱(10)顶部;所述操作手柄设置在机箱(10)上,包括左侧手柄(21)和右侧手柄(22),分别对应控制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多个伺服电机,所述多个伺服电机设置在机械执行模块内;所述位置监测反馈模块设置在所述机械执行模块的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和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的各个自由度运动的极限位置处;所述主控制板设置在机箱(10)内,分别与上位机模块(1)、操作手柄(2)、电机驱动模块和位置监测反馈模块连接通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仿生复位手臂(7)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包括设置在机箱(10)左侧的左侧一号丝杠滑台(701)和七号伺服电机驱动的设置在所述左侧一号丝杠滑台(701)上的左侧Z轴运动关节(71);所述水平部包括垂直安装在竖直部底部的左侧二号丝杠滑台(702)和通过三号伺服电机(43)驱动的连接在左侧二号丝杠滑台(702)上的左侧Y轴运动关节(72),所述水平部还包括骨折近端固定轴(73),所述左侧Y轴运动关节(72)与骨折近端固定轴(73)通过T型钢板结构(721)刚性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右侧仿生复位手臂(8)包括竖直部和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包括设置在机箱(10)右侧的右侧一号丝杠滑台(801)和通过八号伺服电机驱动的设置在所述右侧一号丝杠滑台(801)上的右侧Z轴运动关节(81),所述右侧一号丝杠滑台(801)的底部设置有右侧二号丝杠滑台(802),所述右侧二号丝杠滑台(802)上设置有通过二号伺服电机(42)驱动的右侧X轴运动关节(82);所述水平部包括垂直安装在竖直部底部的右侧三号丝杠滑台(803)和通过一号伺服电机(41)驱动的连接在右侧三号丝杠滑台(803)上的右侧Y轴运动关节(83),所述水平部远离机箱(10)一端还包括通过电机由上至下依次连接的Z轴旋转模块(84)、Y轴旋转模块(85)和X轴旋转模块(86)。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生数字化长骨骨干骨折复位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旋转模块(84)包含四号伺服电机(44)、一号末端丝杆、Z轴丝杆(841)和Z轴连心轴(842),一号末端丝杆与Z轴丝杆(841)组成正交丝杆结构,Z轴连心轴(842)与Y轴旋转模块(85)刚性固定;Y轴旋转模块(85)包含五号伺服电机(45)、二号末端丝杆、Y轴丝杆(851)和Y轴连心轴(852),二号末端丝杆与Y轴丝杆(851)组成正交丝杆结构,Y轴连心轴(852)与X轴旋转模块(86)刚性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腾,袁志,史刚,毕龙,宋晨,吕昊,张肖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